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家人遭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362
颗粒名称:
家人遭遇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165-1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景田及其家人的遭遇和经历。李景田的父亲在抗战时期参加了地下党工作,后被误认为汉奸而被打。母亲带着李景田和他的兄弟沿街乞讨,受尽了苦难。
关键词:
宁河县
人物
李景田
内容
我的母亲李郭氏(1910-1989),宝坻县八门城人,19岁嫁给父亲。听母亲说,1945年春节刚过,因为汉奸的告密,日本鬼子突然袭击我家,当时母亲正怀着我,就带着两个哥哥躲到了宝坻县八门城姥姥家,我在姥姥家出生,所以取名姥城。
母亲的性格温柔开朗、通情达理,和邻里关系特别好,而且会接生,我们村及周围邻村,很多人都是母亲接生的。
我父亲被杀后的第二天,我们母子4人即被轰出家门。族家的叔叔为我们腾出2间破旧的厢房,一口锅和两床破棉被就是我们所有的家当。第三天,家里来了3个人,都带着枪,其中一个人对我母亲连连说,我来晚了,我来晚了,说着说着就都哭了。那个人一直安慰着我的母亲,又安排另两个人出去了,不一会,那两个人抬来了一把被抄走的太师椅放在屋里。后来母亲告诉我们说那个为首的人叫谭鹤光,是父亲的直接领导。这把椅子成了我家的唯一纪念,70年来,无数次搬家,甚至离乡背井到东北,这把椅子都没有离开我们,有人愿意出高价购买也被我们拒绝,因为这把椅子,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恩情铭记,在我们的心中分量太重太重啊!
为了活下来,母亲带着我们沿街乞讨,好心人和认识我父亲的人都多给我们一些吃的。记得就是那年初冬,雪下的特别大,北风呼呼的地冻天寒,一家人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母亲看着3个骨瘦如柴的儿子,独自出门了。大哥抱着我和二哥在家等待。那天,天特别的长,快黑了,母亲还没回来,我们都很害怕。天大黑了,母亲才回来,像雪人一样。那时候我家点不起煤油灯,母亲摸黑解下身上的布袋,把已经冻成冰坨的讨饭放在锅里,点着了火去热,借灶膛的火光,我们发现母亲的裤筒在流血,浑身多处衣服被撕破,大哥扑过去抱着母亲大声的喊,妈妈你怎么了,腿为啥流血?母亲噙着泪,只是淡淡的说,没事,叫狗咬了一口。我们兄弟3人抱着母亲放声大哭……母亲被狗咬的遍体鳞伤,却没有丢下讨来的饽饽啊!
转天,天还没亮,母亲就叫起大哥,让他去前屋喊大妈来。不一会儿大妈、婶子来了好几位,她们叫我们哥仨去了外屋。过了好一阵子,大妈、婶子们陆续离开,每人眼里都含泪,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早产了,夭折的是个女婴。这次给母亲打击很大,她更加憔悴了。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我家门口经常能拣到一些东西,有高粱米、玉米面、油、盐等,很少掉泪的母亲,看见这些东西时,总是默默地垂泪。“世上还是好人多,你们长大以后要懂得报恩”这是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这样,靠好人接济,我们母子4人熬过了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寒冷的冬天。母亲虽然是小脚,但很能干,锄地、拔麦子都不输给男人。13岁的大哥也能做些零工,我和二哥也能下地挖些野菜了。
1949年秋后,舅舅从北京回来探望我母亲,见我家的惨景伤心不已,他和母亲商量要带走年仅13岁的哥哥,迫于无奈,母亲答应了。临别前,大哥像大人一样嘱咐二哥和我,要听母亲的话,好好照顾母亲,大哥跪在母亲面前磕了头,就跟舅舅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1951年秋后,舅舅又来了,说我大哥因脾气倔强和老板闹翻了,离开北京去东北找远房叔叔了,并把大哥的地址给了母亲。舅舅临走又决定把12岁的二哥带走,二哥跪在地上,抱着母亲的双腿,放声大哭。母亲眼含泪水,嘱咐了二哥很多话,二哥点头应允后,拉着舅舅的手也走了,家中只剩下6岁的我与母亲相依为命。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本书记述了宁河县百老话沧桑,包括了堡垒户的秘密、我当生产队长、抗震救灾的回顾、粮食统购的岁月等意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景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