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根治海河的岁月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347
颗粒名称: 我在根治海河的岁月里
分类号: K825
页数: 11
页码: 122-123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作为一名海河施工员的工作经历和海河工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作者的解决方案。作者在海河工程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如北大港千米桥、千里堤、清污渠等,但作者总是能够坚持下来,并在施工中采取了许多措施,如科学施工、排水、加固堤防等,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得到了县指挥部的表扬。
关键词: 宁河县 人物 钱瑞祥

内容

作者简介
  钱瑞祥,男,1943年2月出生,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东棘坨村人。1951年至1966年在天津钢厂、公社柳编厂、村米面加工厂上班。1969年春至1983年参加海河工程施工,任公社海河施工技术员,参与北大港水库的测绘、河西一大片的农田基本改造的测绘、公社水利工程测量和绘制图纸、新农村规划测绘、兼任东棘坨中学的校外教师。1984年至1991年在乡地毯厂和乡建材厂任车间主任,1991年至1998年在乡水利站当出纳员兼测绘员,1998年回家务农至今。
  钱瑞祥(75岁)
  1963年毛主席提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从此在全国掀起根治海河的波澜壮阔的热潮。我们东棘坨公社每次都是出工最先进,完成任务最好的。那时的根治海河施工,公社的民工干的主要是土方工程(河道整治)。根据农活的特点,一般一年内安排春、秋季节施工。后来,把本公社以外和本公社内的土方施工,都称之为海河施工。作为根治海河的亲历者,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难以忘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县外工程
  1969年春天,我是第一次出海河工,就赶上到县外施工。那时民工去海河工地,学习解放军拉练,推车、步行进退场。就像战役支前一样,行进的路上红旗招展,浩浩荡荡全是海河民工。路途近的需要一两天,路途远的需要四五天的时间,沿途住宿借住民房和学校。
  我们的工地在北大港千米桥西独流碱河入海处,当时连指导员是公社的党委秘书赵廷海、连长宋宝珠,班长是:一班刘殿阁,二班杨久侠,三班杨树义。
  我被分配在一班,在海河工地上,正赶上党的“九大”准备召开的日子,每天都有最新指示发表,我们全体民工,干劲十足,起五更睡半夜,在“九大”开幕的那些日子里,我们总是干到夜间一点才收工,第二天早晨4点就起来,开始新的战斗。各班、各连队都争先恐后比进度,县指挥部的广播里每天播报着各连队的工程进展情况,可是我们指导员,却把连里的尽量少报,只是不动声色动员全体民工,卯足劲,拼命干,保质保量提前完。当我们把完工的喜讯报到县指挥部的时候,爆了冷门,使领导和其他的连队大吃一惊,受到领导的表扬。
  北大港工程结束后,我们又奔赴了千里堤战场。千里堤,地处霸州青县大洼地区,因连年淤积,黄土地面大约有30公分厚,以下是沙层和水层,水从沙层里不住地渗出来,那里的水质特别奇怪,水甜甜的,十分清澈,可用它洗脸却特别黏,搓不动。渗出来的水给施工带来困难,因为不解决渗水问题,就得始终带水作业。带队的指导员赵廷海,连长王少川等领导,组织大家献计献策。后来采用挖沟排水的方法,解决了难题,我们奋战了30天,提前完工。听到连队撤场的消息,我们特别高兴,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就起来拆掉工棚,把两辆小推车用8号铁丝牢牢地拧在一起,车上装上棚料。吃过早饭,就在大家满心欢喜准备撤场时,却传来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因连队施工员的大意,经县指挥部验收,堤高差10公分,突发的情况使大家惊呆了,小推车绑好了,工棚拆掉了。面对这种突发情况,连领导召开动员会,发动大家用大筐抬,争取一天拿下任务,然后连夜转场。全连民工和指挥员一起上,整整一天总算完工了。因为工棚已撤掉,吃完晚饭只好连夜撤场,干了一天,又累又乏,开始走路时,还有说有笑的,可后来连累带困,边走边摔跤,跌跌撞撞整整走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总算到了来年准备施工的桑园工地。
  县内工程
  1970年开春,县政府决定利用外地海河工程开工前的空隙,由青龙湾河至潮白河横通一条渠,名为清污渠,地处潘庄镇。组织全县民工大会战,以公社为营,村为连,生产队为排,小村几个村一个连,我是东棘坨村第二排的民工。
  开工后,各排之间展开了竞赛,我们排干劲十足,正如当时有人说的那样,二排撒个欢,别的排干半天。我和几个战友一起想办法,科学施工,巧妙施工。开始因为进度快,别处的水渗到我们的工段上上,给我们施工带来不便,使我们处于带水作业的被动局面。我和几个年轻人一起,根据当时的情况,想出了挖窝排水好办法,使我们始终处于干土作业,公社的领队赵廷海看后,给这种施工起了一个名字,叫“蛤蟆蹲窝”,并称我们二排是“小诸葛排”。后来这种施工方法,被县里推广,解决了施工进度慢,渗水施工难的问题,有很多连队来参观学习,我们成了全县的标兵排。
  清污渠完工后,原计划桑园工地没有去,改为老安甸大桥修桥土方施工。那时连指导员仍是赵廷海,连长张瑞来、刘桂君,施员董书玉,我是第二班的班长,时间不长,我担任了施工员。在施工:期间,我主动和指挥部的技术员吴鄂初同志学技术、学测量、看图纸,掌握了施工测绘和设计。在刚进场不久,夜间一场大风,把连队办公的工棚的顶盖掀了下来,第二天我们干了一天,才修好办公地点。老安淀大桥施工整整干了一年,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当技术员
  1971年春,我们连队到潮白河东的乐善段旧河改道工地,我担任连队的施工技术员,指导员张九成。堤长800米,施工工地距离大堤400米,完全是小推车,全体民工干劲十足,争先恐后,个个像小老虎一样,小推车装的像一座小山,猫腰弓背向前拱,回来时推车一溜小跑,我们连队又被评为先进连队。
  这段工程完工后,我们又承担了乐善闸开槽施工和蓟运河复堤任务。在施工中,我们认真测量,精密计算,保质保量的完成。而后,我们又参加了本公社的排灌站施工工程。
  1971年秋季,我被抽调参与了北大港水库的测量工作,住在独流碱河入海的闸所。我记得有潘庄的李乐明,桐城的于明文,兴坨的马荣生,西塘坨的刘乃元,板桥的王志合和王志信,木头窝的安步香,每天我们几个人用车出去测量。水库地处北大港油田的北侧,独流碱河西侧,一片野草荒坡,水草、芦苇丛生,面积达120平方公里,环境十分艰苦。测量队队长王天铎同志带领我们全体测绘人员,起早贪晚,白天搞测量,晚上一起商量绘图纸,先后设计预测了东围堤、南围堤、北围堤、西围堤的施工方案和土方量,为海河大军的入场施工打好基础。我们一起工作了40多个日日夜夜,圆满的完成了测绘任务。
  测量工作完完工后,我回到公社还是当海河工程的技术员,北大港水库共有4期工程,我参战了前3期,每期都是先遣队,为海河大军搭棚建炕。当时的连指导员张九成,连长谢广兰,我担任连队的技术员。
  1973年,公社利用海河的民技工的空余时间,在东棘坨村南修建排灌站,我担任技术员。在修排灌站的工地,由公社海河连连长谢广兰同志给我送去了县水利局王天铎局长亲笔签发的调令,让我到县水利局报到,同时也拿出了公社书记王洪顺写的信件,信中说公社要成立水利组,需要技术员,要我留下。当时自己只想既然家乡搞水利建设需要我,那就留下来吧,没有去县水利局报到。
  公社成立水利组后,我被抽调到水利组,担任水准仪的测量和绘制图纸的工作。参与了全公社26个村队的土地改造的测绘、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参与了设计和绘制各扬水站的排、灌沟渠和闸涵的施工图纸。水利组组建了3个建筑队,带队的一队是刘殿秀,二队是谢广兰,三队由我带队,民工从各大队临时抽调。我们3个施工队负责全公社26个大队的闸、涵、斗门和过水管道修建工程。各队争先恐后’工作中大的困难找领导商量,小困难自己队里解决。我在大顷甸带队施工时,我得了慢性结肠炎,白天带队施T,晚上自己煎药,就这样一直坚持了20多天。在这次闸涵施工中,不慎被砸掉了左手无名指手指,落下残疾。完工那天,我们全体民工照了张合影作为纪念。
  规划家园
  1974年,全县举行了卫星河会战,东起孟庄子蓟运河段,西至东白的潮白河,全县各公社都汇集在全长20多公里的河段上,到处是红旗招展,广播声此起彼伏。我们公社指挥部设在东棘坨村,指导员张九成,我和王伯余、刘殿秀、谢广兰负责指挥全公社的一公里多的施工地段。
  在施工期间,曾遇到过两个难题,一是,大港村的工段正处于9度弯道上,村带队的队长问我共有多少土方,当时我回答不上来,王伯余同志也不清楚,因为不计算出每米增减的土方数,就不能分配任务,我晚上利用休息时间,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经过反复的计算,解决了这个难题,保证了各村队按时分配任务。二是,施工期间,东棘坨后勤中学的校长杨成恩找到指挥部,求找一名施工员教学生学工学农搞实际测量。指挥部就让我去兼任校外教师,教学生测量知识。接受任务后我和老师一起商量办法,在既保证学生安全又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我和老师一起组织学生深入工地,让学生参与测量和计算,几次实际测量后,学生们初步掌握了测量和计算方法,学生和老师都很满意。我一连2年兼任东棘坨中学的校外教师。
  在河西一大片的农田基本改造中,我们在县水利局王天铎局长的带领下,搞了南起卫星河,北至北运河(西关引河)的三条南北向深渠和一条东西向深渠的测量设计,使东西向的深渠串联南北向的三条深渠,形成王字型河网,从根本上解决了东棘坨大洼地区的排灌难题。
  后来,公社的水利组改为了公社水利站,我一直担任测绘工作的技术员。1985年,我和水利站的部分成员,参加了县部署的城乡规划测绘工作。对全公社各村的街道和宅基地进行了规划和测量。走街串户,起早贪晚,白天看水准仪,晚上绘画规划图,由于劳动强度过大,终于在胡晋村的宅基地测量中,晕倒在施现场。站上的领导和同事把我送到天津市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是患了胸膜炎,住几天院后,转回在家治疗,在养病期间,站上的领导和同事们几次来家看望我。我很受感动,没有完全好利索就坚持去上班了。
  1998年,乡里精简机构,因我的年龄已超过58岁,被减员回家,结束了我水利年华的生活。从1969年至1982年共13年参加根治海河,从中体会到根治海河是一段非常值得记录的历史。每每回忆起,总是难以忘怀,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那波澜壮阔的场景,总是怀念那战天斗地、无私奉献而去世的民工战友!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本书记述了宁河县百老话沧桑,包括了堡垒户的秘密、我当生产队长、抗震救灾的回顾、粮食统购的岁月等意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钱瑞祥
相关人物
赵廷海
相关人物
宋宝珠
相关人物
刘殿阁
相关人物
杨久侠
相关人物
杨树义
相关人物
王少川
相关人物
张瑞来
相关人物
刘桂君
相关人物
董书玉
相关人物
吴鄂初
相关人物
张九成
相关人物
刘乃元
相关人物
王志合
相关人物
王志信
相关人物
王天铎
相关人物
大军
相关人物
谢广兰
相关人物
王洪顺
相关人物
刘殿秀
相关人物
张合影
相关人物
王伯余
相关人物
杨成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