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我的音乐之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326
颗粒名称:
我的音乐之路
分类号:
K825
页数:
15
页码:
89-1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瑞生,男,193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人。1958年至1963年任芦台一中教师,1963年至1973年任板桥小学、板桥中学教师。
关键词:
宁河县
人物
石瑞生
内容
作者简介
石瑞生,男,193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人。1958年至1963年任芦台一中教师,1963年至1973年任板桥小学、板桥中学教师。1973年至1980年任宁河县剧团编导、宁河师范学校教师,1980年至1996年任宁河县文化馆文艺组长,1997年任天津群艺馆《天津歌声》音乐编辑至退休。曾荣获天津市文化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被选为宁河县政协五、六届委员。现为天津《歌词月报》《金摇篮》音乐编辑。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天津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市音乐文学学会特约编委,天津音乐社副社长。
石瑞生(80岁)
我是秦皇岛市昌黎县靖安镇人,自从考入中学离家,大半生都是在宁河度过的。回想起这60多年来,感悟最深的就是与第二故乡宁河的不解之缘和走过的音乐之路。
热爱音乐
我家祖上老人们熟悉音乐,家里有几样儿音响物件。童年时,每天晚上妈妈抱着我和全家一块儿欣赏留声机播放的戏剧和音乐。有一次,听的很晚了家人都要睡觉休息,可我还是没听够,哭着喊着就是不让关机,直到爸爸在我屁股上重重打了一巴掌,我才委屈地依偎在妈妈怀里睡着了,梦里耳边响的还是音乐……
我上小学时,喜欢上音乐、美术和体育课。爸爸是一名人民教师,他们晚上排练歌剧《白毛女》时,让我经受了文艺的熏陶。当时喜爱的是我的音乐老师主演的喜儿,讨厌的是爸爸扮演的黄世仁他妈。我每天都随爸爸去排练,并学用二胡跟着老师们一起伴奏。节假日还要到各村为老乡们演出,每到赶大集的日子,我们师生就组织锣鼓队敲着喊着,表演抗美援朝、建设社会主义的小节目。
1953年7月,我考上了昌黎县一中。学校第一个迎新晚会叫我登台演出出京胡独奏《夜深沉》,那热烈的掌声激起了我对音乐的兴趣。学校老师很看重我,让我担任了学校乐队队长。每天早晨我就把二胡、笛子等乐器发到各班,挂在教室后墙上。课间活动时,教室里练习吹拉弹唱;室外打乒乓、练习单双杠等,可活跃啦。现在天津音乐学院的手风琴教授王域平、板胡教授张增亮等都是我校友。
1955年7月,我考入河北省滦县师范。学校音乐教师“吴贝司”(吴献之),教我们拉小提琴、弹钢琴。。在二年级时我又—了学校乐队队长,我当时热情很高,提议成立了一支小管弦乐队,业余时间组织排练,弄得红红火火。此外,我美术兴趣也浓,画作经常在学校画廊里展出,1956年参加了唐山市美术作品展览获奖。在体育方面,我获得过唐山市学生运动会“三项全能”第二名。在那里我掌握了“小三门”的基础知识,尤其迷上了作曲这门功课。
上学受阻
1958年7月,我和同班学友冯国林被保送河北艺师音乐教育专业,由于爸爸被打成右派分子,我入学的资格被取消了。随后被分配到河北省芦台一中,当上了中学教师。我当时是想干出个样儿来,领导对我也非常好。先后给了我“模范班主任”“三好青年”的荣誉,还给我连提两级工资。1958年秋,苏联帮助县里在蓟运河上建成芦台大桥。我写了《芦台大桥通车之歌》,在通车典礼上唱响,接着,我又创作了“芦台一中组歌”,在全校排练演出。我们组织的“教师轻音乐队”,经常参加一些重大的活动,还为教师舞会演出伴奏,文艺演出活动越多,我考大学的愿望就越强烈,总是想去高等音乐学府深造。在天津上大学的冯国林常把大学音乐教材寄给我,我就坚持晚上自学。
1963年5月,我在板桥小学教书,报考了河北艺师音乐教育专业,考完文化课很快收到同学冯国林的来信,他向我报喜说:“你以河北省第一名成绩被录取了,”并鼓励我“再好好学习,肯定能留校任教。”但是由于那个特殊年代,我没有被录取,大学梦破灭了。
不忘初心
在板桥教学时,我对音乐的追求仍未泯灭。那段时间里,我坚持苦读大学音乐理论教材。如《和声学》《曲式学》《配器法》以及相关资料。每天晚上还到田庄坨、王良庄、北朱庄等村辅导群众文化活动。那段岁月,我利用走村入户机会搜集了不少民间音乐和民歌。
1966年8月,“文革”开始,我成了重点批判的对象。在板桥公社批斗原县长杨志恒时,让我低头站在旁边陪斗。后来就升级了,墙上贴出“打倒反动音乐权威石瑞生”的大字报,红卫兵揪我交代问题。我说:“我出身地主兼资本家的家庭,父亲又是右派分子,可能我有反动基因,但我不是音乐权威!”红卫兵厉声说:“那么多歌都是你写的,你说,你不是权威谁是权威?”我说:“陆庄子整天背粪箕子捡粪的那个贾老头儿才真是权威!”我无意中这句话引发了新的事端。
一天,红卫兵到了陆庄子,找到那个拣粪的老头儿,盘问他姓什么,老头儿回答姓贾。红卫兵就在他的住处开始搜查,先搜出几件旧衣服、又搜出一个带有天线的小收音机,于是断言说是“偷听敌台用的”。接着搜出一张照片,他们一看,是“贾大爷”与毛主席的合影。他们惊呆了,迅速把情况报告了公社和县里,这才发现“贾大爷”原来是《歌唱祖国》的作者王莘。他这次到宁河县朋友家落脚,是因为禁不住学生的批斗半夜跑出来避难的。后来到80年代初,王莘先生恢复原职了。在一次北戴河的会议上,我见到王老。我坦白检讨说:“您知道当年您这个‘贾大爷’是谁给暴露的吗?那是我石瑞生无意说漏啦,让您受苦啦。请原谅!”“哎呀,是你小子给暴露的呀!好哇,还得感谢你,从那天起,我提心吊胆的生活才告一段落!”这件事让我们相识成了好朋友。他提议我担任“王莘歌曲创作基金会”副秘书长。
1972年1月,县里举办首届农村文艺汇演。我帮着板桥公社组织了文艺队,担任领队并创编节目。在汇演中,我创编的《张老汉看海河》《夸队长》《喜摘丰收棉》《一把饭勺》节目获得演出第二名,乐器演奏获得第一名,受到领导的好评。这一次演出为我带来机遇,1972年5月,我被调到宁河县文艺宣传队,负责乐队的指挥工作
随后,宁河县恢复J了剧团,我们开始革命现代戏的排练演出。为了配合县里的政治宣传,我们编写J了许多曲艺节目和小剧。融入了评剧、唐剧、河北梆子的戏剧元素,群众很喜欢。另外,大家研究发明“平车拼接舞台”法,经常拉着平车下乡巡回演出,受到了乡村群众的欢迎。
1973年8月,我被领导特批到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带薪进入干部进修班学习,终于迈进了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有幸得到许勇三、高燕生、鲍元恺教授的指点,学到了系统的知识,有了专心创作的条件与环境。在进修期间,我创作发表了一些作品在《天津日报》刊发后,曾在农村普遍传唱。
取得成果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我老伴儿砸成重伤,我无法坚持下乡巡回演出。为了照顾她,组织把我从剧团调到宁河县师范学校,担任音乐、美术教师。我像当年“吴贝司”教我那样,一心扑在了传艺育人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给文艺事业带来生机。1980年3月,我被调到宁河县文化馆,不久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昌黎县也为我爸爸落实了政策,恢复公职离休,我真是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那个阶段王音恢复职务后退休回原籍,单佑权担任书记、馆长,武良田是副馆长。1981年县文化馆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文化集体”对我们是个鼓舞。那时馆里有文化干部近30人,分成几个组。陈道华任创作组长与石松茂等从事文学创作(任宜芳、王锡铨调局里)。张扬任美术组长,与于海环等搞美术。我任文艺组长,负责文艺活动,后来杨连起调来文艺组,我们这个小组可谓兵强马壮。董再慧、齐兆满、李文华承担农村文化辅导,唐若鲁负责文物管理。在馆党支部领导下,我们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发展农村文艺工作的意见”,着手组建乡镇文化站,进行文化干部考试转干,实施文化设施达标工程,有时下乡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在这期间,办过文艺创作培训班,训练基层文化干部。办过二胡、钢琴、电子琴、小提琴专业班,培训了数百名少年文艺人才。有一年宁河县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达7名,而有的县一个没有,我很欣慰自己能发挥作用。1992年10月,我们文艺组与县税务局合作,由杨连起执笔,创作了电视连续剧《蓟运河边铁税官》,由天津电视台、县电视台播出,开创了宁河人拍摄家乡剧的先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一直担任县政协委员。县里每年的大合唱比赛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我与同事们都精心策划,保证演出效果,使文化馆的职能得到很好地发挥,我在实践中也有了提高。在首届《歌唱天津》歌曲创作比赛中,我写的《我家住在杨柳青》获一等奖,歌手刘玉婉演唱后,全国30几家电视台竞相播放。这首歌获得了《全国广播新歌》金奖,全国广播文艺作品一等奖。
1997年6月,我从宁河借调到《天津歌声》编辑部工作,担任《歌迷与明星》刊物音乐编辑。退休后担任了天津《歌词月报》《金摇篮》报音乐编辑。我很爱惜这份工作,努力利用这个平台,以曲会友、用词交人,与本市的、外地的词曲作者保持联系,无偿地为他们改词谱曲,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文艺爱好者。2012年5月,在天津图书馆礼堂我举办了《老百姓也能写歌》讲座,以互动方式介绍了的创作体会,同时推介了几名新人。
70岁以后,我本着“别闲着、别累着”的原则,为百姓写歌,经常在深夜12点以后睡觉。2004年我花2万元添置MIDI制作设备,我的歌曲创作、音乐制作进入了“高产时期”。我曾与王莘等作曲家合作谱写许多首歌曲,制成《好时代》等光盘出版发行,出版4盒《唐诗宝典》磁带,为上百首儿歌谱曲、附在六册幼儿教材中发行全国。为让韩国儿童学好中文,我与韩国博士曹喜俊合作谱写几十首儿歌,编印成书、制成光盘在韩国发行。还有一些歌曲收入中小学音乐课本以及青少年声乐考级教材中。我创作的多首歌曲,经过于淑珍、阎维文、李青、曲秀珍、李青资、王慧、宋茂斌、徐宏瑾、胡莎莎等歌手演唱,获取多项大奖。天津电视台、辽宁电视台曾以《田野上走来的音乐家》为题,对我进行了报道。
回报家乡
2014年,我被天津市音乐文学学会聘为《歌词月报》特约编委。在那年12月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学会会长王玉宁给我颁发了“音乐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奖杯和证书,这是对我几十年音乐生涯的最高评价,让:我感慨万分。
考虑到培养年轻人,我主动把《歌词月报》音乐编辑的岗位,让给了刘茂来同志。我便有了为更多词友服务的空间,这两年我写曲、制作忙的不亦乐乎。
在这里我最想说,我更钟情于我的第二故乡——宁河。1958年我分配到宁河工作到1997年调到市里工作,我在宁河生活了40个年头。我老伴庄以文是宁河人。
我难以忘怀的是,1962年5月到1972年4月的10年,那时候,我是一个“被改造的”对象,可乡亲们没有错待我。庄以文出身贫下中农家庭,是“根红苗正”的人民教师,在1963年10月,她顶着压力毅然与我成婚。在“文革”艰难岁月,村里群众包括公社领导多是暗中保护,给我温暖。每当我想起这些往事,我的心又飞回了宁河。我是在宁河长大的,今天,我唯一报答家乡父老的方式,就是多为他们写歌谱曲,用歌声赞颂他们,我感觉为宁河家乡干活儿不累!
几年来,我多次应约担任宁河区的文艺盛典、歌手大赛评委,为新闻中心和档案局拍摄的《记忆宁河》谱写了主题曲、片头曲。2015年6月,我应邀考察了宁河齐心生态园,传授了创作知识。7月份又随学会领导在区里召开“职工创作培训会”,与学员进行深度的交流,观摩了歌友合唱团、同心合唱团的排练演出,进行了辅导点评。因此,我与宁河文化部门沟通较多,特别与刘广玲、刘荣山、王宝田、王世亮等保持着密切联系。目前宁河拥有市音乐文学学会会员24名,他(她)们已经成为创作的骨干力量。李振起、傅连君、王作金、孙玉祥、李梅英、王少明、张殿良在文艺创作上已多年,李贵伟、刘凤芝、董建玲、王颖、陶冠英等是后起之秀。他们近年来创作歌词400多首,先后在《词刊》《歌词月报》发表150余首。近两年,我为这些作者谱曲28首,基本都交给老年合唱队、广场演出队教唱演唱。李振起等9人创作的词作已收入天津市音乐文学学会编辑的《词苑心声》一书中。
总之,我一直热爱宁河,怀念宁河,虽然我的能力有限,没写出高水平的作品,但我有一颗为家乡服务的热心。晚晴美好、不用扬鞭,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在音乐之路上。明年我80周岁,争取出本《原创歌曲集》或开个人作品小型音乐会,一是留作纪念,二是向宁河父老乡亲汇报献礼。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本书记述了宁河县百老话沧桑,包括了堡垒户的秘密、我当生产队长、抗震救灾的回顾、粮食统购的岁月等意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石瑞生
相关人物
黄世仁
相关人物
王域平
相关人物
张增亮
相关人物
冯国林
相关人物
吴贝司
相关人物
吴献之
相关人物
冯国
相关人物
王良庄
相关人物
杨志恒
相关人物
陆庄子
相关人物
王莘
相关人物
许勇三
相关人物
高燕生
相关人物
鲍元恺
相关人物
王音
相关人物
单佑权
相关人物
武良田
相关人物
陈道华
相关人物
任宜芳
相关人物
王锡铨
相关人物
于海环
相关人物
杨连起
相关人物
董再慧
相关人物
齐兆满
相关人物
李文华
相关人物
唐若鲁
相关人物
刘玉婉
相关人物
曲会友
相关人物
曹喜俊
相关人物
于淑珍
相关人物
阎维文
相关人物
李青
相关人物
曲秀珍
相关人物
李青资
相关人物
王慧
相关人物
宋茂斌
相关人物
徐宏瑾
相关人物
胡莎莎
相关人物
王玉宁
相关人物
刘茂来
相关人物
庄以文
相关人物
刘广玲
相关人物
刘荣山
相关人物
王宝田
相关人物
王世亮
相关人物
李振起
相关人物
傅连君
相关人物
王作金
相关人物
孙玉祥
相关人物
李梅英
相关人物
王少明
相关人物
张殿良
相关人物
李贵伟
相关人物
刘凤芝
相关人物
董建玲
相关人物
王颖
相关人物
陶冠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