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做鞋和干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293
颗粒名称:
做鞋和干粮
分类号:
K29.21
页数:
3
页码:
13-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妻子在敌占区巧妙地开展针线活计,并借教姑娘做活的机会增加了做军鞋的速度。她还为工作队员准备干粮,使用炒花子和磨成面的方法改善了食物的口感和保存方式。
关键词:
宁河县
军鞋
工作队员
内容
妻子心灵手巧,为人随和,街坊四邻都让她给剪衣服,替鞋样子,描花绣枕头等,四邻有几个大一点的姑娘就跟着妻子学习针线活计。
当时村还处于敌占区,并没有公开开展做军鞋的活动,妻子除抽空做军鞋外,还借教几个姑娘做活的机会,用我家的布料教她们纳鞋帮、鞋底,巧妙地增加了做军鞋的速度,而学活的姑娘的家长都很高兴学,因为不用自己家的材料,还能学到活计。她们还认为我丈人家有买卖,布料和针线多,没有产生一点怀疑。
妻子把纳好的鞋帮、鞋底做成一双双新鞋,送给马良、佐天和武宏他们,但新做的实纳帮鞋太硬,穿着砍脚,有时会把脚砍破。后来,鞋做成后,就先让我给踩几天,踩软了再给他们穿。因此,村里人总看到我穿新鞋。
妻子常为住在我家的工作队员准备干粮,开始他们就拿现成的高粱饽饽,但饽饽热天带在身上容易馊,天凉了又硬梆梆的咬着费劲。妻子就想出一个办法,用高粱米炒花子,但时间一长就潮湿变疲了,嚼不碎,没法咽。妻子就把炒的花子用小磨推成面,作为十粮。炒花子的香味太浓,传出很远很远的,有一次串门子的问:“你们怎么总炒花子吃啊?”妻子听后,为之一惊,幸好知道得早,要不然会出事的。后来,妻子就把高粱米煮熟,晾干后用小磨磨成面,这样不但没了香味还便于存放和携带,吃着也方便,这个方法后来在武工队中推广。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本书记述了宁河县百老话沧桑,包括了堡垒户的秘密、我当生产队长、抗震救灾的回顾、粮食统购的岁月等意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马良
相关人物
武宏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