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落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279
颗粒名称: 插队落户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246-248
摘要: 本文讲述了李建明作为第一批下乡知青前往淮淀公社的经历。作者在南淮淀村住宿,生活条件艰苦,但作者和同学们都准备了顺口溜,为后面艰辛的生活做思想准备。
关键词: 宁河县 李建明 插队

内容

那年,集体下乡的知青主要有三批。第一批去淮淀公社,第二批去造甲城公社,第三批去廉庄子公社、
  我们第一批下乡知青的出发仪式很隆重。1974年4月21日是出发的日子。这一天的一大早,芦台镇锣鼓喧天,街道两旁站满了欢送的人群。我和同去的知青们,带着自己的行李和亲人的嘱托,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分别送上了披红戴花的三辆140大卡车,大卡车上贴着“上山下乡光荣”的标语,飞速驶向了潮白河畔淮淀公社。
  我的行李很简单,除了衣服、被褥,还有三样东西:一把铁锹,一本精装合订本《毛泽东选集》,一本裁剪书。
  前两样是父亲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宁河县支行的赠予,寓意不言而喻,第三样是母亲悄悄为我备下的。母亲的良苦用心,当然是希望我有一技之长,在农村能够养活自己。
  我们分到南淮淀村有15个人,知青宿舍坐落在村子居住区的最南边。房前是一片空旷的土地,再往前行就是村里的果木队,种有苹果、桃子等果树。宿舍是那种纯土房,高高的窗台,高高的土炕,从屋里到屋外、从房顶到地面,没有一块砖头、一片瓦片,除了屋顶的苇箔檩木和木门窗,纯一色的土结构。屋子的墙角可以看到老鼠出入的洞穴,下雨天水可以从这些洞穴进入屋内。睡觉时,老鼠也许跑到炕上,让女孩子们吓一跳。住在这样的屋子里,最难的是冬天,土炕需要柴草来烧。没有柴草烧时,不仅炕是冰凉的,屋里的毛巾都会冻成冰片,用水要到村委会门前的井台自己去挑,吃饭有专门的知青食堂。
  公社、村里都有专门领导来具体分管知青工作,还安排有贫协代表,负责知青的日常工作。食堂做饭的张大爷是第九生产队社员,贫苦出身,他给我们上了第一堂课。他告诉我们,南淮淀是一个穷地方,也是有着光荣斗争传统的村子。他用顺口溜“有福的生在条河两岸,没福的生在南北淮淀,穿的牛皮大绑,抱的怀镰大钐,吃的黄须大蛋……”,为我们形象地描述了过去南淮淀的生活窘况。也为我们打下了吃大苦的思想准备。
  我们每天在食堂吃两顿饭,中午的饭要到地里去吃。因为下地干活离村子远,所以老百姓出工都带着干粮,中午在地里吃。我们这些知青入乡随俗,一般出工时都带一个馒头和一瓶水作为干粮,早晚吃窝头,没有稀饭,就喝开水或馏锅水。下地路途远,往返要10华里。下地干活时,赶上天热水不够喝,就扒拉大车辙里积存的雨水喝。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本书主要涉及一些人物和事件,包括驾机叛逃事件的真相,大杨庄旧事中的第一次群众大会和土改分田地,以及关于"五七大学"的始末等等。其中还有一些个人回忆,如王海臣回忆自己当"四清"工作队员的经历,姜文英的教师生涯,以及姜桂芝在地震中受伤后的治疗和工作经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建明
责任者
李建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