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兄弟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259
颗粒名称: 支援兄弟村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195-197
摘要: 本文讲述了王树春作为村医的经历和医疗技术。作者在村里合作医疗卫生室工作,每天为村民治病,具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和高效的诊治能力。作者也到距离十来里远的前大安村为村民治病,往返骑自行车16公里,深受村民感激。作者还为黄嫂治好了坐骨神经痛,顶风冒雨为其治疗42天。作者感慨认为,村集体的合作医疗方便了老百姓看病,但集体力量如果不强还是抗不了风雨。现在的新农合才是更好的办法,是国家在给老百姓撑腰,是医疗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福音。
关键词: 宁河县 兄弟村 王树春

内容

有一段时间,也就是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没了,不挣工分了,村里仍叫我负责村的医疗,每天给我1元的补助,一年360块钱。距离我村十来里远的前大安村没有卫生室和乡医,群众看病难,公社卫生院院长王绍兴对我说,你能不能受点累,给前大安村病人行个方便,我当即爽快地答应说行。那时前大安老少有病,都是请我看病,出一趟诊往返骑自行车要来回跑16公里。但诊费比我村村民收的一点都不多。有一天去三四次,时间长了也就和家的人一样。大家对我像亲人,特别是村干部,每次看见我到了他们村,总是拉着手千恩万谢的。
  一次黄作民看我到了他村,愁眉苦脸地对我说,王医生,我家里的得了坐骨神经痛,已经一年之多没有下炕了,就连穿袄穿裤都要让老母亲帮忙,她都觉着活着没啥劲了,你能不能帮帮忙啊!我应下了这件事,每天在村看完病,多忙多累都要去一趟他家为黄嫂治病,为她打针,服药和配合针灸治疗。有一次,刮风又下雨,妻子就劝我,不要去了吧,也不是啥碍命的病,少去个一趟半趟的咋的不了。我说不行,哪有治病以风雨为借口的,再说正见疗效,不能中断,我就顶风冒雨地去了,黄嫂也以为我不会去了,见我像落汤鸡似的赶来他们全家都很感动。这样,我整整跑了42天,为黄嫂治好了腿痛病,而且至今没有反弹。
  每个人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病号在我的眼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个村的村民黄玉福,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老婆地震的时候被砸得高位截瘫,走不了路,不但不能干活,很多时候还要家人伺候。我知道了这件事,心里很沉重,就下决心要帮他,于是就为他的老婆针灸治疗,几个月后,他老婆不但能走路了,而且能干一些家务活了,到现在黄玉福一家人见我还感恩不尽。我也很欣慰,觉得只要治好病,就比什么都高兴。
  我1968年退伍还乡当村医,2003年十县卫生局通知我退编,镇卫生院又聘用我到2013年,十年和卫生院一体化办联合诊所。行医了40多年,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村集体的合作医疗,方便了老百姓看病,但集体力量如果不强还是抗不了风雨。如今的新农合才是比当初的合作医疗更好的办法,是国家在给老百姓撑腰,是医疗事业的发展更给老百姓带来了福音,这就是历史变化,就是进步发展。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本书主要涉及一些人物和事件,包括驾机叛逃事件的真相,大杨庄旧事中的第一次群众大会和土改分田地,以及关于"五七大学"的始末等等。其中还有一些个人回忆,如王海臣回忆自己当"四清"工作队员的经历,姜文英的教师生涯,以及姜桂芝在地震中受伤后的治疗和工作经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树春
责任者
王树春
相关人物
王绍兴
相关人物
黄作民
相关人物
黄玉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