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救乡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258
颗粒名称: 治病救乡亲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192-195
摘要: 本文讲述了王树春作为村医的医疗技术和责任。作者在村里的合作医疗卫生室工作,具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和高效的诊治能力,能够处理各种疾病,包括传染病、慢性病等。作者在地震后救治伤员,成功止血包扎,并及时联系上级医院进行救治。同时,作者也关心照顾老干部的生活,果断诊断并治疗其病情,赢得了最佳治疗时间。作者在这些事件中的表现,展示了其作为一名医生的技术实力和责任精神。
关键词: 宁河县 村医 王树春

内容

当时我村的合作医疗卫生室,是我们公社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基本上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误诊”,难诊杂症,经我和张云生会诊转到大医院后,基本和医院确诊的一样,几十年没有出现误诊、错诊医疗事故,呵护着全村人的健康安宁。
  1976年唐山大地震,我村受灾比较轻,但也死5人伤数人,全村房倒数十间,老少都居住临时搭建的防震铺。
  一天傍晚,村中央的广场上,人特别多,因为地震人们都不敢在屋里呆着,村里又要演电影,人们就都聚在了广场上,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基干民兵就荷枪实弹巡逻,我巡诊刚走到学校房后,忽听一声枪响,凭我当兵经验,枪声不是朝天,如此密集的人群,肯定伤人了!我返身就朝
  广场跑去,果然,连伤3人。基干民兵王作祥,躺在地上呻吟不止,围观的人都惊慌的不知怎么办了。见我背着药箱跑来,迅速为我闪出一条道,我近前一看,王作祥的高腰雨靴上端有一个洞,我扒下他的雨靴,鲜血哗地流了一地,而且血流不止,我马上就明白是腿上大动脉被打断。人们都吓坏了,我一点没有慌,利用在部队学的战地救护知识,熟练地包扎止血,抗休克,卫生室的另两位也赶来了,我们一通忙碌,并通知大队干部马上联系救护车转运伤员,当时立即送到了县野战医院救治。经野战医院治疗终于转危为安,医院的大夫们很是赞扬我们,家属更是感谢我们。
  曾对抗日做过贡献的老干部马玉春,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二人生活。当时年过七旬的老伴患病在床,家里的杂活全靠他一人干,而且他还患有高血压。一次午饭过后,老人家忙着扫院子,突然昏倒在地,他的邻居和家族兄弟急忙找到我,我立即去诊治。老人家躺在院中昏迷不醒,仔细检查后,根据临床经验,病人的症状很像脑渗血,我就果断按脑渗血进行治疗,并守护在身旁。有人提议先把老先生弄到屋里再说,我对家属说,暂时禁止搬运。过了1小时,我见病人病情有些缓解,因为还有些病人等我做诊疗,我就对家属说,可以在屋里休息了,注意看好,千万不要摔倒,我去去就来,看护人说,我们已经通知他儿子了,他儿子来了要问是啥病我们怎样说,我说,就告诉他们我是按脑渗血治的。
  下午两点左右,病情更加好转,他的儿子急急忙忙赶来了,他儿子是一家大公司的领导,还跟来一位同事,说是单位的书记。那位书记听我说是按脑渗血治疗的就有些急,厉声说你一个乡医就敢诊断是脑渗血,万一是栓塞呢!我看他说话不友好,一脸不信任的样子,也有些恼火,就说本乡医就按脑渗血治疗的,我下午还要继续治疗,而且,为了老人的安全,想去医院也得稳定后明天去,今天不能动。因为老人逐渐好转,他儿子也知道村卫生室的医技实力,就同意了我的意见。次日我和他儿子把老人送往县医院做CT,诊断正是脑渗血。我为老人家诊治正确,赢得了抢救的最佳时间,这位老人在我的治疗下恢复了健康,活了102岁。他的儿子和家属都夸我说,你是乡医更是咱们的土专家呀!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本书主要涉及一些人物和事件,包括驾机叛逃事件的真相,大杨庄旧事中的第一次群众大会和土改分田地,以及关于"五七大学"的始末等等。其中还有一些个人回忆,如王海臣回忆自己当"四清"工作队员的经历,姜文英的教师生涯,以及姜桂芝在地震中受伤后的治疗和工作经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树春
责任者
王树春
相关人物
张云生
相关人物
王作祥
相关人物
马玉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