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难忘的几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223
颗粒名称: 终身难忘的几件事
分类号: K825
页数: 16
页码: 115-1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国士桐讲述自己终身难忘几件事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军训排险、河道清淤、筹资冬灌、改造农田、发展奶山羊、开发水产养殖、地下水管理等。
关键词: 宁河县 国士桐 作者

内容

作者简介
  国士桐,男,193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初中文化,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国家园村人。1958年参军,1964年退伍参加县“四清”工作队到霸县,“四清”结束留霸县在胜芳镇人武部和岔河集公社工作。1981年调回宁河县,先后在苗庄乡、南涧乡、赵庄乡、水务局工作。历任乡镇纪检干部、革委会副主任、武装部长、党委书记、县水务局副局长、正局职调研员等职务。曾荣获天津市农业系统劳动模范、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先进工作者、宁河县挖掘机应用推广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1999年退休至今。
  1964年,我从部队复员后,就参加了县“四清”工作队,被分配到河北省霸县开展“四清”运动,“四清”结束时,被留在霸县胜芳镇人武部工作,这个镇4万人口,25个生产大队,88个生产小队,33个镇直单位,有33个民兵连队,176个民兵排,民兵人数近万人。
  1972年冬季,组织全镇500余名民兵排以上干部和民兵骨干军训。一次在野外搞土工爆破作业训练,当时选定了一块雷区,在10至15平方米处,埋设包装好的十几个炸药包,其名称为连环雷。引爆方法是“电发火”,并按有关规定在连环雷区与“电发火”引爆操作区,位置要相聚1000米以上,军训人员都集中在操作区。不料“电发火”引爆教员实施操作引爆后,出现了“哑雷”。此时在场的教员们都一致认定,排除的方法只有冒着生命危险到雷区现场检查处理。当时考虑到我是部长,在这一紧要关头,只有自己挺身而出。随之果断地携带导火索和火柴,急速跑到雷区现场,经仔细查看找出了故障原因,主要是引爆系统接触不良和衔接部位脱落,当场立即将“电发火”引爆插头与炸药衔接部位拔掉,重新插入导火索,点燃起爆后,自己快速撤身离开。之后现场灰土四起,将我全身埋上了厚厚的一层。待全体军训人员到现场后,才把我从灰土中刨出,险些以身殉职。
  还有一次是1975年冬季,在霸县岔河集公社组织30余名女民兵,实施手榴弹投弹训练。在投弹已经进行到后期时,一位民兵因精神紧张,应在手榴弹拉线的同时向前投,可她拉线时在背后撒手了。当时其他女民兵和现场组织人员全在她背后,我发现后当即命令投弹手和在场人员闪开卧倒。可因自己撤离慢了点,姿势又高,几块弹片伤了自己的腰部,确保了现场人员的安全。
  河道清淤
  1974年初春,我由霸县胜芳镇人武部调岔河集公社工作,全社21个大队,46个生产队,21000亩耕地,3500户人家,男女整半劳力4580个。不久,党委分工我抓本社“妇女渠”清淤排沥工程,其任务长达6000米,清除淤泥1.8万方,要求汛期前完成。此项工程全社受益面广,要求质量高,工作难度大,实施工程作业得下水,当时渠水还有冰块。
  这个公社,历年来社办工程工作基础差,队伍拉不上去,上去的工程没干完,就中途退场。我调查了解到群众有三句话,即:先进吃亏、落后有理、听话倒霉。而后我采取了三条措施:其一,让先进的不吃亏。对先进村队的工程量要名正言顺的减点,对落后有理的村队工程量增点,对听话倒霉的村队,在安排工程位置上难度要小点。其二,以身作则,同甘共苦。凡工程比较落后的村队,对该村干部叫号,自己跟他们一样分活一块干。如于家庙村开始不进场,老支书郭茂昌说,清淤工程难度大,水凉还有冰块干不了。当天晚上我就找到村,让老支书给我带一把铣,咱们明天(也就是第二天)支队全员都到工地现场开会统一思想叫号,当天这个村把3个生产队劳力都拉到公司。我和支队成员、生产队男劳力一样分活,怕水凉村队劳力腿上擦酒,我直接下水了,一块干了起来。结果这个村提前按质按量的完成了工程任务,由后进变先进,也带动了全社其他村队。其三,善始善终,一抓到底。工程不彻底完成不退场,不与党委交活。经大量工作,全社此项清淤工程,汛期前圆满完成,在汛期排沥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全社以后工程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公社、大队和社员的三满意。
  筹资冬灌
  1977年冬季,在霸县岔河集公社工作期间,党委分工我带领工作组到杜岗村,解决该村生产上不去,工作较后进的问题。该村有6个生产队,1500口人,2300亩耕地,其中河滩地占500亩,中浅机井21眼。经深入群众座谈了解到,群众最关心、最着急的是村里1800亩冬小麦,浇不上冻水,影响来年的收成,关系到社员群众的吃饭问题。几天后,经调查发现该村生产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大队班子软弱,冬灌机井不配套,集体购置配套设备无资金。
  针对这些问题,我与工作组研究出三条措施:一是组建了团结干事群众信得过的硬班子。二是解决购置配套需要的资金。在本社信用社贷款现金7000元时,对信用社主任多增起郑重的说,我以党籍和人格作保证,出了问题我负责,确保一周内归还贷款。用此款由新班子负责组织各生产队购置安装井具配套配件,随之全村各生产队和工作组人员,开展了昼夜不停的冬小麦灌溉,并在上大冻前使1800亩冬小麦浇了冻水。三是收缴超支款。经社员大会动员和个别工作,老百姓看到我们实事办到实处,积极支持我们的工作。收缴超支欠款不到一周,就达到7000多元,如期归还了信用社贷款。部分社员剩余欠款也陆续得到解决,第二年1800亩小麦获得了好收成。
  1977年春节(农历大年三十晚上),那天我正在公社值班,当夜检查社办各扬水站点人员值班时,新河扬水站工作人员报告说,在杜岗村村南大新河,由雄县节制闸漏过来部分河水,因杜岗村新河河滩地6个生产队,每年都播种500多亩的冬小麦,机遇性赶上大河有水,浇上水就有收成,赶不上有水连籽种都收不上来。听说后,我立即连夜骑自行车赶到杜岗村,与大队干部一起组织各生产队劳力和提水工具,抢浇麦田。当时部分社员议论纷纷非常不满,说什么年都不让过好等等。在抢水浇麦中我和大伙一块整整干了一夜,直到天亮,也就是大年初一,将500多亩河滩地冬小麦全部普灌一水,到第二年夏收河滩地冬小麦获得了好收成。
  改造农田
  1984年秋季,我调到赵本乡工作,在那年过春节前发现艾林、毛毛匠两村群众过春节吃不上大米。当时除安排乡粮站给予帮助解决外,随之我考虑到要解决吃大米的问题,就要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扩大水浇面积,确保旱能浇,涝能排的工作入手。赵本乡15个村,15000口人,22000亩耕地。近万亩荒地撂荒地,经深入调查了解到本乡水利工程非常薄弱,地势盐碱低洼,工程又不配套,遇旱不能浇,遇涝不能排。全乡水稻面积仅5000亩左右,尤其艾林、毛毛匠两个村还是水稻白点村。在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上难度很大,没有清挖机械,人工清挖效益又低。于是经党委研究讨论,决定在全县率先由合肥购置了1台1.2方斗的挖掘机,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购置资金15万元,其资金来源由各村集资5万元,贷款10万元。挖掘机购进后,由乡水利站长王云书,组织对机手和有关人员经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按计划对全乡各村队进行了施工作业,经过冬春的施工,全乡共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土方156万方,是历史上最多的土方。
  由于用机械化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大了农田水浇面积,由此全乡各村队都普遍采取雨季洼地拦水搞大水泡田,深渠坑塘蓄水,旱季浇田。如艾林、高景、毛毛匠等村,利用开挖的深渠,储蓄水和地势较洼的荒地撂荒搞大了泡田,到农时季节洼地种植水稻,深渠保浇管理。因此全乡出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新局面。
  农田水利设施的改善,拉动了全乡8000余亩荒地撂荒地的开发利用,将沉睡的土地资源变成了社会财富。当时由乡农科站韩玉和组织开发承包,经过一段工作,使5000多亩荒地撂荒地种上了水稻。全乡自1985年始,水稻面积逐年扩大,至1987年扩大到2万余亩。尤其艾林、毛毛匠两村,从此吃上了自产的大米。
  用挖掘机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经验得到推广。全县各乡镇领导先后到我们乡各村队参观,都感到使用挖掘机搞土方好。在此影响下,全县各乡镇也都普遍购置、使用挖掘机搞农田水利工程,县领导曾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对我乡进行了表彰,并给我颁发了挖掘机在农田基本建设中的推广应用特别奖。左起:国士桐、白俊弟、韩玉和、小徐、李玉忠、王志台、刘文泽发展奶山羊
  1984年4月初,我由南涧乡调赵本乡工作,按县委领导的指示,让我重点抓一下奶山羊生产。我到赵本乡报到当天,就同县畜牧局冯殿贵科长,直接到了小丛村饲养奶山羊重点户张秀娥家(该人曾荣获天津市农业系统劳动模范)。座谈了解到,该户饲养奶山羊母羊12只,不到二年时间,奶羊产奶量和产羊羔收入就盖了3年砖瓦新房。我觉得这个典型很有说服力,于是转天经乡党委研究,在小丛村召开了全乡各村党支部书记和饲养奶山羊重点户参加的会议,当场各村(含小丛村)就报名登记购进饲养奶山羊3600只。从此,全乡各村队土地开发承包60户、联合养殖100户和村队农户养殖200户,使饲养奶山羊发展到360户,奶山羊饲养量达到5000余只。
  之后,县委副书记魏丕明、副县长刘焕义等领导,经常深入养殖户指导,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大力帮助。进而在全乡建立和完善了一条龙服务体系,并由乡畜牧站站长王继德组织实施。其一,组织羊源。组织人员到滦南等县购羊,做到乡帮助指导与村户购进相结合。其二,办班指导。由全国人大代表、奶山羊专家刘云武教授安排,西北农学院奶山羊科技管理专业人员曹老师等同志和县畜牧局冯殿贵科长,定期给全乡奶山羊饲养户办班培训。其三,解决饲料。利用荒地撂荒地种植青草和作物秸秆,大搞青储饲料进行科技饲养。其四,专人收奶。组织专业收奶人员,每天定村包户收奶。其五,建立了鲜奶贮存库房。收奶人员每天收奶贮存到乡贮存库房,大贾奶粉厂也到乡里收鲜奶。其六,质量检验。由专业人员积极做好奶质量检查验收和奶量登记、奶款兑现等工作。其七,引进优种。每年由西北农学院从优良地区引进优质种羊,在全乡有计划优良配种,培养二代种羊,以提高产奶量。
  这些措施的落实,全乡自1984年至1987年,奶山羊产奶量和产羔羊收入,每只羊达到100元左右,平均每年全乡养殖收入都达30万元以上(不含羊粪、羊尿、圈肥、肥田效益),之后全乡奶山羊生产,由大规模的粗放饲养逐步向适度规模的精管圈养方面发展。
  开发水产养殖
  1986年秋季,在大邓村开发2000亩水面,实施联合国渔业项目。该工程由乡里负责主办,要求在来年(指1987年)五一节前,完成开挖鱼池的任务。当时主要问题是缺推土机,外租机子困难,推土费用高。有一天县开发办副主任王建民,带有关工作人员再次督查并传达县领导强调完成的时间要求。我与本乡工作人员沟通后,提出了3条要求县里支持的意见,如果县里同意,我拿党籍作保证,完成任务。其意见是:一是帮助解决贷款,本乡购进10台推土机(5台东方红-75、5台东方红-60)。二是县里负责供给10台机子的平价柴油。三是推土机施工作业全部由本乡组织实施,县里不得干扰。而后,王主任和县工作人员与县领导汇报后,当天晚上给乡里来电话同意。随之乡里很快按计划把10台推土机购置到位,由乡水利站站长高汉荣组织对推土机操作手进行培训,并组织实施,按县规定的期限和要求完成了任务。事后留下一台推土机交给了水利站与挖掘机配套,其他9台推土机处理掉,归还了贷款,使渔业开发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地下水管理
  1988年秋,我由赵本乡调到县水务局工作,在1994年至1995年期间,局党委分工让我分管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经局党委研究组建了水政监察组织,下设办公室。水政监察办公室与局地资办合署办公,地资办宋子才任主任,李月波、岳振辉任副主任。地资办的赵秉华、何庆太、刘俊启、沈桂军等7人为成员。组织机构落实后,制定了任务、目标和管理考核办法,并落实了责任制,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主任宋子才及有关人员,负责打井、修井、节水工程及目标分解和组织实施。副主任李月波、岳振辉及有关人员,负责对全县所有机井收费管理和水政执法等工作。
  当时全县收费机井312眼,用水单位234个。其中县城内企事业单位50个,机井105眼。在乡镇的县直单位42个,机井61眼,乡镇企事业单位142个,机井146眼。县水务局自1994年起加大了收费机井的管理,完善和落实了管辖范围。即城区内县直及在乡镇的县直单位由县局水资源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征收,各乡镇企事业单位由所在乡镇水利站负责代管代收。
  在管辖责任制的实施中,县直中南片31个单位,61眼实用井和各乡镇东西片11个乡镇水利站,63个收费单位,65眼实用井收费,由副主任李月波和技术员何庆太负责。县直63个单位,101眼实用井收费和各乡镇中南片,10个水利站,67个收费单位,68眼实用井收费,由副主任岳振辉和技术员刘俊启负责。全县21个乡镇水利站,负责本乡镇所辖的130个收费单位和133眼机井收费管理。由于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改造节水工程,降低生产成本和预防地面沉降等良性循环举措的实施,使一些用水单位,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如县城内县酒精厂和有机化工厂,10眼实用井收费,不仅主动追补缴费10万元,而且还签订了缴费协议,按月按量计征,两个月缴费1.4万元,年可缴费15至16万元。县棉纺厂签订了协议按月按量计征当月已缴5500元,年可缴5至6万元,永兴集团、县第一良种场和潘庄水利站等均已认可签订了协议,按月按量计征。8个用水单位月缴费25066元,年可缴费254960元,占全县年应缴水费任务的近30%,为全县地下水资源征收开了个好头,到1995年全县应收缴的地下水资源费的征收任务全部完成。
  1995年全县改造节水工程12项,总投资95万元。由于我县地下水资源费用征收落实到位,按有关规定国家支持资金达31.5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全县新打机井98眼,其中农用井60眼,工业用井28眼,生活用井10眼,修复病井220眼,其中农用井177眼,工业用井28眼,生活用井15眼,使全县机井达到2210眼,其中工业井174眼,农用井1642眼,生活用井394眼,防渗渠道169公里,输水暗管91.7公里。当年全县节约用水量达250万方,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预防了水质污染,减缓地面沉降,保护了地下水资源的生态平衡,同时查处了96起违法违章案件。此项工作得到市县领导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我们的经验在全市推广。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本书主要涉及一些人物和事件,包括驾机叛逃事件的真相,大杨庄旧事中的第一次群众大会和土改分田地,以及关于"五七大学"的始末等等。其中还有一些个人回忆,如王海臣回忆自己当"四清"工作队员的经历,姜文英的教师生涯,以及姜桂芝在地震中受伤后的治疗和工作经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国士桐
责任者
国士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