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放牛口挣工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215
颗粒名称: 下放牛口挣工分
分类号: K292.1
页数: 4
页码: 97-1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姜文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下放到农村牛口大队任教的经历。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学校教学秩序被打乱,学生普遍厌学,中途辍学的情况很多。作者积极与学生家长交流,帮助学生复学,并通过家访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在牛口期间,作者近距离地生活在农民中,结识了很多朋友,受到了他们勤劳、淳朴、善良的影响。这段经历使作者深受教育,给了她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力量。作者在近40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退休后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有了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如果有来世的话,作者还想当老师。
关键词: 宁河县 姜文英 工分

内容

1968年11月中央台播了小学教师侯振民、王庆余给党中央的一封信,建议所有(农村)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去办,外籍公办小学教师回原籍,本县公办小学教师回本大队,原公办小学教师及其子女由吃商品粮改吃农业粮,停发工资……家庭出身不好的老师,回本村接受贫下中农监督和改造。此信各大报纸做了转载,加了编者按,每天不停地播放。这样,宁河镇小学教师中,北京的曹老师,保定的刘老师、丰南的徐老师、郝老师、韩老师都回乡了。我去哪?!无论去哪,还带着4个孩子的户口去村分口粮,这样会增加村的负担,所以哪村都不要我。于是,公社干部做通了宁河镇牛口大队书记余庆的工作,同意我落户到他们村。村有3个小队,我落到哪队?这可又费劲了。书记余庆又做小队工作,我成了一队的社员。按妇女最高分8分计分,孩子们的口粮由队里分配,还分给了我一分畦的自留地。我工资停发,自留地种豆角、茄子、黄瓜等蔬菜等补助生活不足。
  牛口小学只有一个大复式教学班,有刘景会一位老师。他为人和气厚道,唱的挺好,音乐、体育课我不会,他替我上。大教室旁有个约12平米的小屋,于是,就从大复式班里分出8个高年级学生由我教课。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中途辍学的学生很多。听学生说,班里艳华功课好,很聪明,有一个多月没来上学了,还有小莲、永盛等。我知道了这个情况,先从艳华着手让她复学,在她们母亲不出工的时间去串门。围在炕上帮她们搓玉米粒、掰棉花桃,有时帮她妈把破旧衣服由大改小,用缝纫机给缝好(后来有许多人约我到她家,求我裁剪)。我和她妈混熟了从她口中得知她家劳力少,得让艳华照看妹妹。还说一个闺女家上学有啥用,过两年找个婆家算了。我边干活边做她思想工作,并告诉她可把妹妹带到课堂上,她听后很高兴,但艳华却说,功课落了那么多,我跟不上了。我说,没关系,我给你补课,你那么聪明很快就赶上,并可能超过同学。艳华重新回到了校园后,永盛,小莲等也陆续回到了学校学习。听说艳华中专毕业后当了窑厂会计,永盛中专毕业后在塘沽工作的很出色当了小头头,是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在牛口期间家访串门,近距离的生活在农民中,他们的勤劳、淳朴、善良使我深受教育,我结识了很多朋友。朱福祥、永祥哥俩,朱德润、朱淑荣、李占邦、朱庆怀两个儿子,朱清池,李怀芳,李占红,朱得生,于福银,小琴,李占先,朱庆久等。我离开牛口后,许多人还都跟我保持联系。秋后,给我送来红薯、花生等。虽说过去30多年了,可下放牛口的这段经历,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我近40年的教学生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我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我很有成就感。1991年我从芦台四中退休之后,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有了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如果有来世的话,我还当老师!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本书主要涉及一些人物和事件,包括驾机叛逃事件的真相,大杨庄旧事中的第一次群众大会和土改分田地,以及关于"五七大学"的始末等等。其中还有一些个人回忆,如王海臣回忆自己当"四清"工作队员的经历,姜文英的教师生涯,以及姜桂芝在地震中受伤后的治疗和工作经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姜文英
责任者
姜文英
相关人物
侯振民
相关人物
王庆余
相关人物
刘景会
相关人物
朱福祥
相关人物
朱德润
相关人物
朱淑荣
相关人物
李占邦
相关人物
朱庆怀
相关人物
朱清池
相关人物
李怀芳
相关人物
李占红
相关人物
朱得生
相关人物
于福银
相关人物
李占先
相关人物
朱庆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