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归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187
颗粒名称: 大归伙
分类号: K292.1
页数: 3
页码: 36-38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袁绍成在农村大归伙期间,如何一起吃饭和如何管理大食堂。其中,作者提到,为了彻底解放妇女劳动力,投入生产第一线,需要大跃进,提前跨入共产主义社会。然而,大食堂的运营并不顺利,由于缺乏管理,浪费现象严重,最终导致大食堂解散。
关键词: 宁河县 大归伙 袁绍成

内容

全村大归伙,其实就是全村人一块吃食堂。那年秋季,上边来人开会说,为了体现人民公社优越性,要办大食堂,全村老幼全在一起吃。有人怀疑,说一个家族有红白喜事归伙还乱糟糟的呢,全村大归伙一起吃饭还不乱成粥!有人觉得新鲜,说吃饭管饱、不花钱,这是天大的好事呀,总之说法不一样。开会说,搞集体食堂化,为了彻底解放妇女劳动力,投入生产第一线,离开锅台参加农业生产,要大跃进,超过苏联老大哥,提前跨入共产主义社会,而且要求各村的食堂,要有稀有干,有粗有细,粗细搭配,保证吃饱吃好。冬季做好保暖保温,特别要照顾好老人儿童吃饭问题。
  当村干部通知我开始操办大食堂时,才知道这大归伙是真事儿。我村是个大村,700多口人,要在一起吃饭需要好大地方。开始操办时,新建厨房,用砖垒大灶,一口大锅盛14挑水,还垒了不少十印锅和八印锅的灶。
  餐厅定在村中的一个小礼堂,人多盛不下,就把大队部所有房子都腾出来做餐厅,还不够用,挨着厨房又盖3大间做餐厅勉强够用,后勤人员要在村民都吃完了再吃。从各家各户搬来桌椅、板凳,食堂的前期准备没费啥事,几天的功夫就操持起来了,有管理人员、有厨师、有服务员。
  一家子吃饭,喊一嗓子就成了,全村开饭怎么通知,那时候没有高音喇叭,有人就想出了早晚敲锣和中午升旗的主意。早晚开饭,由大队安排专人拎着个锣,大街小巷一边敲着一边喊,开饭啦,开饭啦!中午吃饭升旗,主要是为了招呼在田里干活的人们,男女劳动力看见升旗收工,从地里回来,把干活的家把式儿送回家就去食堂吃饭,有着急的会直接奔食堂。开饭时,搀扶老人,抱着小孩,各屋都可以坐。有的一家围在一个桌子,有的几家围一桌。饭菜没有上以前,要乱一大阵,等服务员端上菜送来饭,把嘴堵上了,才安静一会儿。吃饭那情景更令人难忘,打饭、打菜时碗碰勺、勺碰碗声,孩子哭老婆叫,吵得人耳聋眼花,比大操大办红白喜事还热闹,一日三餐全如此。吃完饭,食堂管理人员会大声吼着,饭菜可以随便吃,谁也不带走啊!
  不让带走就苦了孩子们了。开饭时,许多大人不管孩子,自己吃个五足六饱肚瓜圆,可是孩子贪玩,吃饭时不吃,饭后再想吃,服务员把桌子都收拾好了,什么都没有了,食堂又是到点关门,孩子就会饿得哭。
  还有,浪费挺严重的。桌上地下,糟蹋的饭菜现象比个人家过日子大多了,真可惜了。上岁数的人还知道俭省,青年人不在乎啊,反正生产队的库房里大囤满小囤流的,吃呗!
  1959年村里又盖了一个200多平米的大礼堂当餐厅,这下子豁豁亮亮,吃饭时的场景可气派了。人们积极性也高,盖房子所用的木料,檩子都是从各户扛来的,吃饭的桌椅板凳也是从各家敛来的。
  吃食堂大归伙,美了一年多,到1960年冬天就不行了,大食堂开不起来了,但没有人敢说散,干部们就把大队的大食堂分为4个小队的小队食堂了。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百老话沧桑(第二集)》

本书主要涉及一些人物和事件,包括驾机叛逃事件的真相,大杨庄旧事中的第一次群众大会和土改分田地,以及关于"五七大学"的始末等等。其中还有一些个人回忆,如王海臣回忆自己当"四清"工作队员的经历,姜文英的教师生涯,以及姜桂芝在地震中受伤后的治疗和工作经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袁宏宇
责任者
袁绍成
责任者
袁绍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