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庄真武庙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100
颗粒名称: 潘庄真武庙传说
分类号: I277.3
页数: 3
页码: 334-336
摘要: 《潘庄真武庙传说》是由张道梁、李俊峰所讲述,吕福恒搜集整理的一个民间传说,讲述了潘庄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潘庄真武庙是该镇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潘庄真武庙又称玄天观,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三部分,全部建筑均为木制框架青砖瓦结构,大小建筑共有72条房脊。庙中所供奉的神像,均为青铜所铸,是一座极具观赏价值的建筑。除了真武庙,潘庄还有九街十八巷和六庙一庵等景点,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旅游胜地。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潘庄真武庙毁于20世纪60年代,今天只能看到遗迹。
关键词: 宁河县 民间文学 传说

内容

潘庄镇,古为驿站,是交通重镇。据记载:唐初武德年间(618),李世民率兵东征时,有十余户人家在该庄落户,由官府监视熬盐,为“盐丁灶户”。成庄后,名称“监官庄”。北宋年间(960),潘美为帅平定海内,宋太祖便将“监官庄”赏赐给潘美为封地,故改名为“潘美庄”,到了清雍正九年(1731)清廷把潘美庄北到沿海一带从宝坻划出来,建立了宁河县。此后,人们把潘美庄的美字省去,中间加个“儿”字,潘儿庄的名称叫开了。
  民国以前,潘庄有“九街十八巷六庙一庵”。九街分别是东西大街、南北大街、兴隆街、鼓楼街东、西魁星街、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和太平街。十八巷是以十八个姓氏(刘、杨、曹、马、冯等)命名的胡同。六庙是药王庙、玄天观(真武庙)、关帝庙、观音寺、水晶庵和火神庙。一庵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
  潘庄六庙中真武庙最为壮观。潘庄真武庙始建于宋朝,因坐落在村北,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庙。北来的普济河流经北庙后墙外向西绕村西部为护庄河,向东绕村注入七里海。真武庙又称玄天观,分为前殿、中殿、后殿三部分,全部建筑均为木制框架青砖瓦结构,大小建筑共有72条房脊,稀奇的是无论是正殿还是配殿,也无论是建筑的高脊还是低脊,72条屋脊无论你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去都互不遮掩,所有建筑层层露脊,堪称建筑之奇观。庙中所供奉的神像,不论大小高低均为青铜所铸。
  真武庙的前殿高11米,分3个门,中门上方悬挂着“玄天观”的匾额,传说“玄天观”三字是由吕洞宾所书。中门两旁是东西侧门,侧门两边各有一座高3米的汉白玉石狮。前殿的东侧是土地庙,乡俗:老人过世,先由孝子贤孙等穿着孝衣,排成小队,边走边哭,前来土地庙送纸(烧纸)向阎王爷“报到”。西侧是马神庙。进庙之后,是一条花岗岩的甬道直通中殿,甬道两侧各有一座高3米的乌龟驮石碑,石碑上记载着真武庙修建情况。中殿高33米,殿的正中供奉着高10米的真武大帝坐像,坐像前面为高6米的真武大帝立像,当地群众称之为小真武像。真武立像西侧是蛇将,东侧是龟将,均高5米,真武大帝坐像后右侧为周公像,左侧为桃花女,均高5米。真武大帝坐像东侧的东北角供奉的是马袁,东南角是闻仲,其上方玄空处为雷公,西侧的西北角供奉的是刘天君,西南角是赵公明,其上方玄空处为雷母。中殿两侧是高9米的配殿,东配殿是灵官殿,东配殿的南侧是钟楼,钟楼里的大铜钟高达3.6米,钟口两人环抱还有余。据说这口大钟是宋朝末年顺着七里海的小南河漂流入普济河(北庙前的一条河),一共漂来两口大铜钟,水击两钟相撞“咣、咣,我去潘庄,你去黄庄”。这个神话传说虽无考证,但潘庄北庙却有此大钟。当年黄庄附近(宝坻县大钟庄就因此而得名)庙宇中也有一口与潘庄真武庙一样的大钟。西配殿是太岁殿,西配殿南侧是鼓楼,大鼓直径为2.2米,穿过中殿是后殿,后殿高22米,正中供奉3尊神像,居中而坐的是元始天尊,右侧坐着太上老君,左侧坐着通天教主,3尊神像前站立着99位高2米的罗汉像,诸神像形态逼真,神态各异。3尊神像西侧为哈将和顺风耳,各高5米,东侧从南到北为哼将、千里眼。起初,哼哈二将分居在前殿中门两侧守门,哼将手持铁索,哈将手握木刀,当你走到门口不小心踏上机关,哼哈二将立即将你拿下。据说曾吓死好几个人,因此就把这一机关取消了。将哼哈二将供奉在后殿两侧来坐镇。后殿靠南窗一面正中有个七八米长的大条案,供奉着380尊一尺高的铜像,其中有孔夫子和他的众多弟子,还有许多罗汉。后殿有两个耳房,东耳房供奉的是千佛手和天齐大帝,西耳房为道士生活办公的场所,这座稀奇宏伟的建筑毁于20世纪60年代,今天只留遗迹,庙宇荡然无存。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吕福恒
责任者
张道梁
责任者
李俊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