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桥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090
颗粒名称: 卧龙桥的传说
分类号: I277.3
页数: 3
页码: 322-324
摘要: 《卧龙桥的传说》是流传在丰台一带,由王桂义搜集整理的一个民间传说,讲述了卧龙桥是一座位于丰台镇北部的普通乡村小石桥。据传,这座桥的修建是因为和珅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欺骗乾隆皇帝,将修建桥的银两用于自己的后花园修建,只修建了一座普通的小石桥。这个故事控诉了贪官的行为。
关键词: 宁河县 民间文学 传说

内容

卧龙桥坐落在丰台镇北部,横跨于黑龙河的入口处。黑龙河起源于丰润县黑马甸,蜿蜒数十里,至丰台镇北部为龙脉尽头,卧龙桥因此而得名,意在龙脉常留于此。
  卧龙桥始建年代无考,据碑文记载,曾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嘉庆十年、道光二十年、民国三年进行过重修。卧龙桥桥身长约两丈、宽一丈有余,桥下有单孔可容普通船只通过,是一座比较普通的乡村小石桥。然而,就是这座普通的小石桥,二百多年来却一直传颂着“铜帮、铁底、九降、千棵柳”的传说。
  故事发生在清乾隆年间,当时丰台镇地处还乡河、黑龙河下梢,每到雨季,两河上游的水再汇集从北山(在玉田县境,属燕山山脉)上倾斜下来的水经丰台镇,再汇入蓟运河。由于河道狭窄,蓄水、分洪条件所限,上游大量洪水涌至丰台后经常会漫溢而出,造成丰台镇一带经常遭水淹。听老人们讲,旧社会丰台镇几乎是十年九涝,经常连年遭受水灾。传说到了乾隆年间,丰台镇一带曾经接连九年遭受水灾,地方官年年上报朝廷,请求救济,这一情况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高度重视。这一天,乾隆皇帝上朝后,马上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救济丰台镇灾民之事。贪官和珅见有机可乘,马上出班跪倒向皇上启奏道:“启禀我主万岁,据为臣所知,丰润县有一条黑龙河,这黑龙河的龙头就在丰台镇。丰台镇年年发水乃是这条黑龙在作怪,这条黑龙长此兴风作浪恐怕对万岁的江山不利,请皇上明察。”乾隆皇帝对和珅一向恩宠有加,听了和珅所说更是深信不疑。为了保大清江山稳固,乾隆赶忙向众位大臣问计。这时,和珅看时机成熟,就再次启奏道:“启禀陛下,臣有一计可使黑龙臣服,保我主万年江山稳固。”乾隆听说和珅有妙计,赶忙让他说出办法。和珅告诉皇帝,要想使黑龙不兴风浪,需要在黑龙河入口上修建一座“铜帮、铁底、九降”的桥梁,桥名称作“卧龙桥”,而且要在距离卧龙桥五里以内的黑龙河沿岸栽种一“千棵柳”树,还要在此段河口修建“三道防洪闸”。乾隆皇帝闻听工程如此复杂有些不解,便向和珅询问缘由。和珅赶忙把事先编制好的理由讲述给皇帝:桥名“卧龙”意在使黑龙长卧此处,永远不得翻身;“铜帮、铁底”的建筑材料可以使桥梁坚固,永久保持镇压黑龙的作用;“九降”是指桥身下面要设计9个桥孔,因为龙生九种,无论是其中哪一种都将其镇压此处;栽种一“千棵柳”树,是用来将龙身缠绕,使其不得随意动转;修建“三道防洪闸”意在擒住龙身三寸之处,使其不得施展本领。乾隆皇帝听完和珅的解释觉得非常有理,马上吩咐工部拨下白银20万两,由和珅负责监造卧龙桥。这下子正称了和珅的心意。据说,和珅将修建卧龙桥的银子多数用来修建自己的后花园,只用了几千两银子修建了一座普通的小石桥。数月之后,乾隆皇帝询问和珅工程进度情况,和珅禀告皇帝说:“我主万岁洪福齐天,卧龙桥已经修建好,以后这条黑龙再也兴不起风浪了,万岁可以高枕无忧了。”乾隆皇帝听罢龙颜大悦,吩咐和珅带路要亲自去到丰台镇看一看这座“铜帮、铁底、九降”卧龙桥的样子。这下把和珅吓了一跳,他赶忙拦阻说:“万岁不可,我主万岁乃是真龙天子,那条黑龙不过是一条区区小龙,两龙相遇恐怕对我主万岁龙体有碍,还是不要去了。”乾隆皇帝听和珅说得有理,也就取消了这个念头。就这样“五里卧龙千棵柳”变成了一个极其普通的乡村单孔小石桥,留下一段控诉贪官的传说。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桂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