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059
颗粒名称: 龙王庙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262-263
摘要: 本文介绍了芦台镇的龙王庙,该庙坐落在中街西头北侧,面向西小河,隔河与魁星楼相望。在世纪0年代中期,庙墙已成断壁残垣,庙门颓圮,院内只一座三间正殿,殿顶枯草没垅,殿檐脊饰破败不堪,殿前一树已成枯木。该庙历史上曾鼎盛一时,在干旱或洪水灾害时,百姓会前来祭祀,以求甘霖早降或雨霁云开。本文还介绍了与龙王庙相关的两个祭祀活动,包括祈雨和巡香取水。
关键词: 芦台镇 龙王庙 历史

内容

龙王庙坐落在芦台中街西头北侧,坐东朝西,面向西小河,隔河与魁星楼斜向相望。世纪0年代中期,庙墙已成断壁残垣,庙门亦以颓圮。院内只一座三间正殿,殿顶枯草没垅,殿檐脊饰破败不堪,殿前一树已成枯木。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殿内存满棺木,四壁蛛网满布,顺门缝望去一片漆黑,难辨神容。1942年重修各庙,此庙未纳入重修之列。到临近解放时,殿门朽敝,泥像脱落,鼬鼠杂居,已不成庙象。
  该庙规模虽小,名气却大,系芦台八大庙之一,大概与芦台近海,水旱灾害频仍相关吧。该庙历史上曾鼎盛一时,当大旱之年,百姓多跪倒庙前祭祀,以求甘霖早降;若大雨滂沱,连阴不开,水满为患,也到庙内祈祷,以冀雨霁云开。附记:有关龙王庙的祭祀活动两则:
  1.祈雨
  大旱之年,骄阳似火,禾稼枯萎,田园龟裂。农民忧心如焚,遂开庙祭祀。其时,有一拨一拨的男童,每拨数人,裸体跣足,头戴柳枝帽圈儿,以4人抬一宽一尺长三尺许之木板,上置泥龙一条。泥龙前置一泥制香炉,香烟缭绕。另有两儿抬铁锅一口,导行在先。当行至商号富户门首,唱起歌谣:“青龙头,白龙尾(读yǐ),大家小孩都求雨。大下,小下,下到明儿早儿下(即早晨)。初一,二十八,三十九,结黄瓜。噢、噢雨来啦噢、噢雨来啦!’此时商号富户一般均赐以香烛糕点,放置于锅内。
  当依次游过各街道后,男童们已大汗淋漓,口干舌燥。最后,疲惫的男童将泥龙抬到龙王庙前,烧香叩拜后,将其顺入河中,仪式结束。
  2.巡香取水
  大户人家老人故去,一般风俗为送五祭六。送五即亡后第五天送路;祭六即亡后第六天起棺送殡下葬。在送路那天,大都没有巡香取水这一仪式,只有显赫人家才有。
  在送路的仪式上,有和尚随行,孝子披麻戴孝,手捧灵位,在锣鼓导引下哭泣前行,其他亲朋每人手执燃香一支跟随。队伍绕行街道后,到龙王庙前,和尚诵经,并从西小河中以钵盂取一些河水,然后回府,将所取之水洒在棺材四周,执香者熄灭香火,仪式结束。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

相关地名

芦台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