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母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058
颗粒名称: 盐母庙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260-26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古代天津的盐母庙,并探讨了其历史渊源和修建情况。文章提到,盐母庙坐落在宁河县芦台镇中大街西阁北侧,东邻芦台盐场衙署,西接关帝庙。据《宁河县志》记载,五代时期由于北方军阀割据,芦台地区断盐一年之久,民间疾病流行。后来一位老母前来教人们用碱土煮盐的方法,被视为圣母显灵,于是立庙铸像。文章还介绍了盐母庙的修建历史和祭祀情况,并探讨了盐母庙的起落与盐业生产的兴衰之间的关系。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关于盐母的神话传说,其中以“凤凰落地”一说最为普遍。文章最后指出,芦台盐母庙是中国古代天津唯一的地方神之一,也是我国第二盐宗庙。
关键词: 芦台镇 盐母庙 历史

内容

古盐母庙坐落在宁河县芦台镇中大街西阁北侧,东邻芦台盐场衙署,西接关帝庙。过拱形庙门,迎面三间正殿,绕过正殿是一片空场,空场北有厅堂,西有配房,共占地两亩余。
  《宁河县志》中记载了“神母效灵”一节:五代时,由于藩镇各据一方,幽州地面断盐一年之久,民间疾病流行,忽一日,有一老母来临,教人们用碱土煮盐的方法,几天过后老母就不见了,大家以为圣母显灵,于是立庙铸像。盐母祠坐落在原芦台镇中大街路北,名为“芦台兴宝圣母庙”。约建于五代后期。
  元初,庙祠虽有,已经“风日颓圮”。至元二年(1265),经大中大夫、礼部侍郎、中都路转运使倪德政提议,由芦台盐场用了一年时间重修起来。28年后,即至元三十年(1293),蒙族官员粘合任芦台盐使,又做了修缮,大德十一年(1307)由平州路廉访使赵铸作记立碑。结果芦台以南遍地瑞盐如雪。这大约与《长芦盐法志》所记“新其像”而现奇观,说的是同一件事。到了明代一度圮废,只留下庙基。有位盐官来此,想在那地方建行寓,被告知是庙基址,遗存元代石碑一通,读碑文,“知神为圣母,非盐公也”。知是盐神庙宇,这位盐官倡导“修复神祠”,“工既讫,为文以祭于祠”,结果又现奇象——当天大雨浸灌盐池,转日天晴,“池水皆凝为盐”。盐户商家们视为神异,惊奇地跑来相告:“往时雨后则无盐,而今之盐不知何来?”这位盐官名叫陈九功,是明万历年间的长芦盐运司青州分司同知,写有《修复兴宝祠记》。以上三次修复都留下了碑记。
  从碑记中可以知道盐母的来历。元大德碑载:“昔五代时,南北各据,限以疆界,幽燕之地,盐绝者岁余,百姓病之。忽有姥语人曰,此地可煮土成盐,遂教以煮之之法。不数日俄失,所在居人神之,圣母之号,实自此始。”明万历碑载:“圣母始五代时,教民煮法俄而化去,邦人神之,而祠所由肇迄。”
  但庙祠建于何代,碑文却记载有异。大德碑言圣母的称号由五代开始,万历碑言庙祠从五代就有。按历史分析,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赵德钧任幽州节度使之际,芦台开始设置盐场,时至清泰三年(936)后唐灭亡的十一年间,军镇割据,连年战乱,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在此情景下兴建庙祠是难以做到的。后唐亡石敬瑭献燕蓟十六州,从此芦台地区为契丹族占有,此时战事紧迫,社会亦不安定,辽代应历三年(953),涿州范阳人张藏英为芦台军使兼榷盐制置使,曾率所部官兵千余及全部煮盐灶户七千余口,乘数百艘船,出海归顺后周,使芦台盐场空无一人,此时兴建庙祠也不可能。所以,盐母庙的兴建应在辽代社会出现稳定繁荣的时期,即在公元960年至1000年之间。
  年代不同庙观有所变化。元代平州路廉访使赵铸曾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提领关防盐使司事,“一日沿水而西,见庙巍然,榜曰神母”。可见元代芦台只有中大街,并无北大街,盐母庙也只有正殿而无厅堂、配房。正殿内盐母正坐,另左站天龙,右站雷师、风伯,表露了古代制盐所依赖的自然条件。明万历二十二年修时,正殿除盐母正坐,不再设夭龙、雷师、风伯,而是左站童男右站童女,两面山墙内绘有盐母传说壁画。同时,盐商捐资在庙北增建一处公馆,供青州分司和长芦运司官员路过时居住。经清代数变,即成了正殿北面的空场、厅堂和配房。民国二年(1913),芦台盐场衙署迁驻汉沽寨上。盐母庙正殿毁于上世纪50年代初。元、明曾三次修复石碑,1976年地震时全部遗失。
  盐母庙的起落决定于盐业生产的兴衰。历辽、金、元、明、清五个封建朝代,每次改朝换代都给盐业生产带来灾难,盐母庙也随之冷落甚至坍塌。清代乾隆年间,盐业生产再次恢复兴旺发达,汉沽李斗宾等灶户捐资,又在寨上三官庙东侧建起第二座盐母庙。清至民初,芦台盐场官员和芦台、汉沽两地灶户,每逢旧历年初一、初二,都要把盐母庙打扫干净,摆供焚香,进行祭祀。祈求盐母一年内不发大水不闹海啸,许愿来年为盐母修缮庙宇。清代庙宇的修缮,多由芦台盐场衙署和灶户捐资经办。到了民国,改由灶户组织滩业公会及商会捐资经办。“七七”事变后,祭祀停了下来,修缮也无从说起。
  除志书记载外,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盐母神话,其中以“凤凰落地”一说最为普遍,传说:海边住着一位老婆婆,见一只凤凰落在了荒碱滩,都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老婆婆收起凤凰着落的土,让老汉进京献宝,皇帝见献来的是土,下令将老汉杀死,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皇上的厨师发现了老汉献来的土是盐宝。其他传说多为“凤凰落地说”的变异。这些盐母神话,在河北省沿海地区也广为流传。
  《汉书》有“宿沙作煮盐”的记载,宋代,罗沁撰写的《路史·后纪四》载有:“今安邑(山西夏县)东南十里有盐宗庙……宿沙氏煮盐之神,谓之盐宗,尊之也。”宿沙氏神话早于盐母神话,但芦台盐母庙早于山西夏县的盐宗庙。盐母可称我国第二盐宗,同时是古代天津唯一的地方神。盐母神话的挖掘,不仅丰富了宁河盐业发展史,也为宁河的古代文化增添了光彩。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诞生礼、婚礼、特殊婚姻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靳怀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芦台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