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府兴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初良相杜立德》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956
颗粒名称: 杜府兴衰
分类号: K825.4
页数: 14
页码: 137-1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从杜立德相国府、杜公祠堂到杜立德茔地的衰败迹象可以断定,一代宰相的德威和朝廷的恩泽,在光绪年间就已湮没殆尽。
关键词: 宁河县 梁城 杜立德

内容

从杜立德相国府、杜公祠堂到杜立德茔地的衰败迹象可以断定,一代宰相的德威和朝廷的恩泽,在光绪年间就已湮没殆尽。从表象看,清末杜氏宗祠被占用,茔墓失修,相府旧宅地卖给齐家。但这都是晚清民国年间的事。从宁河镇贡生翟文台在光绪六年(1880年)之前写的《过杜相国故宅》来看,杜府当时就已人去府空,是一派衰败狼藉的景象了。
  翟文台诗中云:“昔年曾上旧厅堂,故主殷勤彩宴张。回首恍然成一梦,教人空忆满庭香。”诗人曾到过杜相国府,当年主人热情招待,张灯结彩设宴招待客人。如今回忆这往事,如同忽然梦醒那样,给人留下的是空空的回忆。他感叹,人世间贫富盛衰变化之快,“盛衰转瞬今犹古,尘世荣华无定主”。这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天道忌盈,盛极而衰”。笔者是本城人,亲眼看到杜相国府转眼间人去府空了。但是,当年的相国府的豪华程度和规模还和过去一样,正如诗人所言:“豪门第宅尚如斯,村落人家奚足数。”
  从杜立德1691年病故辞世,到光绪六年(1880年),仅189年的时光,这期间由于清朝的腐败,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大清国势已去。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杜府早已大势所去,其兴衰的历史进程是大清王朝腐败亡国的一个缩影。
  杜立德为梁城杜氏家族第八世,弟兄八人,立德行二。其兄和一个弟弟早年夭折,存兄弟六人。其弟是:立善、立大、立本、立言、立爱。立善、立大、立言、立爱等四人,都青年早逝,只存立德、立本兄弟二人。杜立本(1637~1706年),字升华,排行第五,与杜立德同父异母。17岁中秀才,康熙元年(1662年),杜立德在刑部尚书转任户部尚书之前,朝廷给的一个荫封指标,给了弟弟杜立本。使杜立本有机会到京师国子监就读。国子监是贵族子弟的学院,“明朝公侯驸马初袭授者,皆入国学,习礼读书。清于顺治元年(1644年)仿古制,设国子监,一应事宜,都隶礼部办理,十五年改由国子监自行办理。康熙二年(1663年)仍归礼部,十年,再度分出,其应题应行事宜,俱由国子监堂官自行办理”①。国子监是朝廷直属的官学机构。满洲官员愿读书的子弟和在京圣贤后裔有资格入国子监学习。这个名额给了杜立本,使杜立德的儿子失去了入国子监求学的机会。杜立本于1679年授刑部陕西司员外郎(从五品),后转户部山西司郎中(正五品),1683年,出任江南庐州府知府(正四品)。在其任上,减税为民,慎审诉案,从不枉法和滥用刑;访求民生,使之上通下达;兴办学校,训诫僚属,杜绝贪贿,遇灾年施赈放粥,宽免赋税和徭役,政声显赫,庐州人立碑颂扬他的功德。后因受事牵连而丢官。当地人劝说他申诉,可他说:“我未侍奉老母已十一年了,心中闷闷不乐地在此居住,经常望着天上浮云而感叹,即使我官升极品,何如回乡侍奉高堂老母以为乐趣呢?携得数卷诗书,行囊萧索而抵家门。”其病故于1706年,墓地选在距梁城10里的捷道沽。梁城杜门八世,仅立德、立本二人,分别是当朝一品和四品大员,可谓显贵。
  据考,杜家九世有杜立德生三子,即恭著、恭瑢、恭俊;杜立德死后留有一子恭琦;杜立本生有四子,即恭采、恭揆、恭睿、恭伟。其中立德子恭瑢受光禄寺典薄(从七品);立本子恭采和恭揆均受候选州同。九世中最为显贵者当数杜立德侧室李氏所生第三子杜恭俊和由其抚养成人的杜恭琦。杜恭俊(1661~1704年),字承三,号拙庵。杜立德在内阁相位之时,授一品荫生。1696年授工部都水司员外郎(从五品),次年转刑部河南司郎中(正五品),随后其母病故,回家服丧。康熙庚辰年(1700年),在三河县恭迎圣驾,经询得为杜立德之子,康熙帝御书“永言惟旧”四字。补授刑部督抚捕司郎中,后升江西广信府知府(正四品),未及赴任,就病死于梁城故乡,年仅四十四岁。其坟墓未入杜家老茔,而在老茔东南一里许,靠蓟运河西北岸另辟茔地。恭俊对兄弟友善,财产不争。遇乡人有危难,能挺身救助。有一户因欠官银三百两,欲卖女儿还债。恭俊得知后,代其还债,并为其女择配良家子弟。其事迹入祀乡贤祠。
  杜恭琦(1671~1732年),字又韩,幼年丧父,依靠伯父杜立德抚养教诲成人。考中秀才后屡试不中,依据杜立德的官职和大清律例,授援例官主政,后升补工部都水司员外郎,年不到六十,即辞官退休。雍正七年(1729年)在家乡响应开垦稻田之令,自将熟田改恳稻田,不领国家补贴,清王朝以“孝悌力田”匾褒奖。62岁病故于梁城。
  杜家第十世,可考者共十人。恭著生一子:履恒;恭俊生二子:端怡(其妻系湖广巡抚丰台镇刘殿衡之女)、广怡(又名遹文);恭琦有十二子,可考者五人:履怡、履彤、履垣、履乾、履谦;恭采生二子:麟、钰。在第十世十人中显贵者当数杜遹文。
  杜遹文(1695~1738年),又名广怡,字绍衣,号若洲,杜恭俊次子。十岁丧父。成年后博览群书,攻读不辍,日夜刻苦自修,期望以科第接续前贤。雍正己酉(1729年),雍正皇帝追念杜立德当年辅佐父皇的功绩,特旨召见。通过奏对很合圣意,令其到河南试用,先后出任河南内乡、郾城、西平、临颍知县。当时田文镜任河南总督,为政严苛,遹文“隐济之以宽”,很得民心。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任邓州知州。其重视文化教育,捐奉修文庙、春风阁、百花洲,保存范仲淹历史文化遗址,创办养济院救济劣民百姓。乾隆元年(1736年)授直隶陕州知州,捐资率民兴修水利,发放储备谷物救济灾民,出入数字,都亲自过问,吏役无隙侵吞。后因母穆宜人病逝于州衙遂扶梓还乡,因过于哀痛,葬母后,也病故在乡,时年44岁。大学士张廷玉为其撰写墓志铭,可称最高荣耀。其死后在孟家庄另选茔地。
  杜氏第十一世可考者五人。杜遹文之子,杜延芳,字嗣荣,七岁就学屡试不第,乾隆十九年(1754年),恩授候选州同。他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修葺大成殿、开浚护城河,都慷慨捐资,悉心经理,以及其事。杜履怡的长子杜懋纶,也授候选州同,1759年重修文庙为首倡,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参与撰修《宁河县志》任采访和董局。杜履怡次子杜懋曾,字景沂,性聪颖,好读书,宽宏大度。年轻时抱负不凡。为文信笔成篇。由痒生而癝生,五次乡试,以时不及而未考中,恩授安州训导。在任时奖励诱勉士子发奋读书,原乡试每科仅数十人,他到任后达到百余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病逝于官署。杜立德同族曾孙杜懋元,其父杜嘉绪,附贡生。懋元为宁河名士。杜立德同族曾孙,杜言,字鲁瞻,山东济南府青城县人,康熙四十年(1701年)寓居梁城。品格端方,学问渊博。县中士子都钦佩他。他设馆教徒,从学者百余人。举人廉德董、孙述等,都是他造就成才的。故于乾隆八年(1743年)。
  杜氏第十二世可考者仅二人,即杜懋元长子杜成衮,候选千总;次子杜成寿,太学生。到乾隆朝以后,从史书记载,杜氏宗族显贵人士不多,十三世族人情况,则无史料可考。分析其衰落原因,除家族自身的败因外,还有兵祸、灾害、迁徙等多方面的原因。按坟茔地分支的孟家庄和捷道沽,都有杜姓家族。今芦台农场的杜家庄,原名为杜家新庄,就是梁城杜氏的分支。
  梁城是一块高埠平阔之地,史料记载,清朝嘉庆六年(1802年)特大水患淹没了宁河城,全城居民出入全靠舟行。一些大族人家有外迁投亲靠友的。清光绪六年(1884年),编修《宁河县志》时,可能是水患淹没县城,文档资料受损,致使嘉庆三年(1798年)至嘉庆十二年(1807年)九年,六位知县名字失考。这次特大水患,惊动嘉庆皇帝亲审宁河灾情,有三名巡查灾情不利的京师大员受到责罚。
  1957年,笔者在宁河镇读书时期,曾见过一位杜氏名门的遗孀,60多岁,是一位疯女人。每天都穿戴清朝的服饰,在大街上扭秧歌。她穿戴各种花色的“旗袍”,有花边装饰,马蹄袖,小脚绣花鞋,一天两换。人们都称这位大娘叫“杜疯子”。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曾打听这位老人的下落。最后得知,这位大娘是七里海镇(原南涧乡)冯台子老胡家的姑奶奶。因杜家没人赡养,被娘家人接到冯台子村,由其娘家侄胡百旺等抚养,活到80多岁。1960年,笔者在南堡盐场教书,有位同事叫杜书纲,是宁河城里人,离家多年,与杜书田是同族。
  杜书田,字心耕。生于1880年,卒于1956年,晚清秀才,祖籍宁河镇。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后,杜书田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后矢志以教育救国,坚辞昔年挚友当时军政要人所委之高官厚禄,甘当一个平民,潜心教育事业,是宁河县近代科学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19年被河北省教育厅任命为宁河中学(芦台一中)校长,至1948年底,凡三十年。“其间,学校三遭兵燹、七次搬迁,几废几兴,端赖先生以无比坚韧之毅力,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延聘名师,栽培学子。先生教育思想先以‘勤、慎、朴、洁’为主旨,其亲著校歌有‘广厦平开芦水岸,大庇寒士尽欢颜。好从实际求生活,不把虚名误少年,勤劳作,苦钻研,准备身心发展’等语,集中反映出先生办学思想和治教方针。从而三十年间为国家,为社会培育出大批学有所成,业有显绩的栋梁之材,也为学校在解放后之发展进步奠定良好根基”。①
  从杜氏家族由盛到衰看沧桑变化,转瞬即逝。杜氏宗祠的文物,连同族谱都涤荡无存,考证只能依靠史书零星记载,缺者太多。期盼杜氏各派支门能有宗族全谱或支谱奉献社会,以补上述缺憾。历史规律,世事无常,兴衰轮转,贫者终为衣食所累,富者常怀贪欲之心,天道忌盈,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穷则思变,古之人生常理。
  附文:
  大清畿辅先哲传第一
  尚书赵申乔抚湖南,深器重之。郴州人王体旦聚众山中,所为不法。光山密使人入乱山,计诱体旦至长沙,决杖死。陈丹书叛,侦知之返自茶陵,严备以御。红苗之役,大臣视师,楚、黔、粤、三省连师会剿,军事皆光督理。三署按察使,一署布政使,均著劳绩。四十六年,致仕。
  性纯孝,事亲尽色养,居丧哀毀逾礼。平生方正自持,治家严肃,工书,善射,亦喜作画,淡远入逸品。精赏鉴,收藏〓〓。所著有素园诗集。卒年七十五。
  杜立德 子恭俊
  杜立德,字纯一,号敬修,宝坻人。明崇祯十七年进土。顺治二年,以顺天巡抚宋权荐,授内阁中书,考选兵科给事中。时天下初定,上欲减租赋,兴文学,与天下更始,而法制未立,兵徭数起,吏或因缘为奸。立德次第条举,首陈治平之道有三,曰敬天,曰法古,曰爱人。人君为天之子,当修省以迓天庥。今秦、晋、燕畿水旱风雹,天心示警。凡开诚布公,懋德敦行,皆敬天事也。古者,事之鉴也,是非定于一时,法则昭于百代,故合经而后能权,遵法而后能创。凡建学明伦,立纲陈纪,皆法古也。自大臣以至百姓,皆宜一视同仁,弃短取长,无分新旧。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疏入,上嘉纳之。又言:牧民之官,数月迂转,则悠忽之念起,推诿之路开,宜久任以验成功,于三年大计时,分别纠劾,俾锐者就绳,儒者知奋。又言:荒地以踏勘为凭,亡丁以审编为据。乃审勘动逾数月,驳查又复经年,辗转濡迟,吏胥从而中饱。故上有蠲赋之实。而下不受蠲赋之恩者,弊率由此。请自今,蠲荒之数分疏款项,预行颁示,蔗穷乡小民,咸喻上指。又言,条编之法,简易便民,近因军兴旁午,草、豆未有定额,往往取办临时,徒饱奸吏之〓。请敕部酌定价值,使民先事为备。疏并下部议行。
  三年,转兵科右给事中。四年,迁吏科左给事中,再转户科给事中。六年,疏陈澮弊,言漕臣库礼授获运官使费册三十本送部,其中所费,皆东南数百万赤子职责,供贪〓者之鱼肉,请按款察究。从之。七年,转吏科。八年正月,疏请举行经筵,择廷臣经明行修者,授为讲官。又请定朝期于朔望,行大朝之礼,使群臣得以陛见,陈所欲言。若进见〓阔,则上下之情不通,且非臣子尊王之义。其言剀切,均蒙嘉纳。初,睿亲王多尔衮摄政,给事中许作梅,御史吴达、李森先、桑芸等,交章劾大学士冯铨奸狀。疏上,旬日未下廷议。立德疏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且言马士英、阮大铖、宋企郊等纳贿招权,扇恶流毒,急宜捕诛以彰法纪。疏下刑部,以事在赦前,寝其议。及圣祖亲政,黜冯铨。立德因言许作梅、吴达、李森先、桑芸及佥都御史赵开心,皆铨所構陷去官,乞矜察。于是开心等皆起用。九年,迁太常寺少卿。十年,擢工部右侍郎。六月,调兵部左侍郎。十一年二月,畿辅水灾,奉诏分振大名,全活者众。四月,调吏部右侍郎。七月,丁父忧,会以前任兵部时逃人案,镌秩一级。服阕补太仆寺卿,寻转大理寺卿。疏言热审之制,请令刑部按道路远近,预为通饬举行。得旨,如所请。十四年六月,擢刑部右侍郎。八月,转左侍郎。
  十六年,加太子少保衔。九月,迁刑部尚书。立德断狱仁恕,凡谳重辟,屡易稿而后定。免谳或不当,辄却其狱,即当,受而著谳法,必求其可生之路,得则退有喜色,不得则日中不出署,抵暮归,或竟忘食。及条奏时,恒引轻比上请。上嘉其用法平,多从轻如所奏。尝人对,既出,上顾左右曰:尔等识此人乎?此新授刑部尚书杜立德也,不贪一钱,亦不妄杀一人。其获上若此。康熙元年,调户部。立德稔知钱谷出入盈缩及吏侵牟狀,于是奏请各部、寺钱粮归户部考成,一切皆自訾省,吏但坐曹行文书,不得为奸,公私称便。二年,加太子太保。三年,调吏部尚书。丙午、丁未之间,铨选多变更,立德秉法不挠,均平酌剂,铨政以肃。
  八年,拜国史院大学士。明年,改内三院为内阁,授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普太子太傅、时上初亲政,立德竭诚奉公,恪守先帝成宪,凡关国计民生,殚心献纳,遇事持大体。上尝谕左右:阁臣如杜立德,真不愧古大臣也。甲寅以后,三藩相继煽乱,于时庙堂之上命将出师,常决计于俄顷之际,或密授方略,或宣谕招徕,赞策草制,责之阁臣,立德之力居多,而从容整暇。不见喜愠之色。故数年间羽书旁午,而中外人心晏然,若处无事。十七年春,上方振兴文教,命群臣引葬文学之士备顾问。立德举名宿曹溶、法若真,施闺章等八人以应。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即面疏数人。比退,或讶其不少引嫌,对曰:自筮仕以来,惟此心不欺,可邀圣鉴,他非所计也。居相位十余年,恩礼优渥,凡国家大典礼、政事,多属厘定,若诏修玉牒及太祖、太宗圣训,世祖实录,皆以立德充总裁宫。又持节册立中宫。恭题仁孝皇后、孝昭皇后两神主,相际山陵,以及清理刑狱,测验历法,无一不与。前后赐赍御书卷轴、白金、鞍马、黑狐、紫貂、嘉鱼、茶、酒、莲藕、上方诸珍物,不可胜计。尝赐宴内廷,特命列坐殿内。汉大学士人殿坐,自立德始也。
  十八年,自陈请罢。秋,地震,复请罢,皆温旨慰留。二十年冬,搆疾不能视事,会滇逆平,上思加惠四海,议颁恩数,以立德卧病不与议,特命近臣持诏款抵第向所增益。二十一年正月,上以武功耆宿,宴廷臣于内殿,赋柏梁体诗,因立德未预宴,特遣中使赍酒馔賜之。是年夏,复乞休。得旨,允其致仕。御制送行诗一章,墨刻二册、御书唐诗二轴,及怡情洛社篆章以赐。复遣行人驰驿护送,人咸荣之。太宗实录告成,晋太子太师。二十六年中二月,太皇太后崩,星驰哭临。上以立德老病,不任拜起,命掌院学土张英〓之以行,赐御茗、文绮以示宠眷。三十年六月,卒于家,年八十一。上闻,震悼,赐祭加等为二坛,饬所司治葬事,谥文端。
  立德为人慈和恭谨,恂恂寡言,及当大事、决大疑,则毅然不可夺。居谏垣,弹劾不避权贵。凡所陈奏,退削其稿,虽子弟鲜知者。历富三部,练习朝章,遇事援据掌故,兼集众长,期于允当。常曰:我〓罪都官数年,不能自必无过,见得一分,尽我一分职耳。有旗人王某,匿妻子于前妻父张某家,王潜逃。适里中有投井者,面目不可辨。其妻诬张谋死其夫,谳成抵罪,上之秋曹。立德检狱牍,见单填须长三寸,而王逃牌无须,颇疑之,众持不可。亡何,其主捕王到,同官惊服。又淮关盐商亏课四十余万,巡盐使题请缓征。意在干没,下部议,惧立德持不可,丐门下客以千金寿。立德曰:吾俸饩足以自给,忍置国家如许金钱,而得巨赀肥己耶?力主三年带征议。乾清宫告成,择日临御。钦天监奏言:吉神在某方,不宜从中门入。立德曰:皂土迁正新富,自宜从中门入,且帝星所在即为吉神,钦天监妄奏,非是。吴三桂之乱,贱将居两川,钦天监奏,土星入于井。上问阁臣,立德对曰:井鬼属在蜀分,土人于井,盖土克水之象,两川之〓必矣。逾月,果捷至。时渠魁俘京,上命诸王、贝勒、满汉大臣及九列公议逆罪,久未定。立德奏曰:此辈重负国,宜置重典,不宜曲宥。粵东反正,质司具正赋杂税之数以闻。立德奏曰:广东杂税多系尚之信所加,为民间大累,非朝廷正额。皇上富有四海,何需此区区数万金钱,今两粤变乱甫定,正宜与民休息,臣请除之便。又请追逆海所领叛本四十万,免生事海疆。诸所奏对,上皆从之。顺治丙戌,典试浙江。康熙甲辰,典会试,皆号得人。癸丑,再典会试,时韩菼卷已遭黜落,立德搜遗卷获之,大激赏,执笔就批抹处改千里来龙四字,遂定首选,人至今称之。
  立德广颡、修眉,声若洪钟。性坦平,好汲引善类。虽布农下位,无生平之雅者,有一长必为称引。里居〓子弟读书,立身行己,而不令与寒畯争功名。所作诗文,规圆矩折,恂恂皆仁者言。初官京师,言无赖子偶与卒斗,乘醉随舆后置之,立德着不闻。无赖子妇,酒既醒,或告以昨辱宰相事,仓皇诣第谢罪,立德慰遣之,予二金,令改行。其德器宽大若此。
  三十九年,上南巡。其子恭俊迎驾三河。上询知故相子,甚喜。并向立德葬所,御书永言惟旧四字赐之,揭诸阡。恭俊以恩荫授工、刑两部司曹,综核详审。寻补刑部〓捕侍郎,勘逃缉诸案,多所保全。出之广信府。未几卒。恭俊好义,喜济人急。邑人陈某欠官粮三百金,将鬻其女,捐金代偿,而并嫁其女。父子并祀乡贤。
  清史稿 二五〇 李霸等傅

知识出处

清初良相杜立德

《清初良相杜立德》

出版者:天津古籍出版社

本书主要讲述杜立德的个人事迹,内容包括:梁城阁老;初登仕途;倡议经筵;反对圈地;改革朝仪;推行鞭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杜立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