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七里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923
颗粒名称: 秦汉时期的七里海
分类号: K928.5
页数: 4
页码: 135-138
摘要: 本文讲述了秦汉时期的七里海是一个以水为名的村落,其真实含义是水中的高地。这个地名来源于古代七里海这片雍奴泽薮之中的一处高地,是众水环绕的聚落。在今芦台农场所辖的村落中,有大海北、小海北两个村庄地名,位于205国道南北两侧,潮白河老安淀大桥之东。这两个村落原来就是以靠南部的七里海而得名。在钻探发掘研究发现,距今五千左右,大小海北一带已成陸地。大海北村附近地表下近2米的泥炭层,经C14测定,距今4800年(±110年),略晚于俵口镇以北牡蛎礁死亡的时间,4800年左右应是大海北一带成陸的地方。在五十年代初开凿潮白新河施工中,因河道穿越七里海,曾出土了许多战国和西汉时期的文物和古城池遗址。这些古城遗址分布在桐城村、张庄、大海北西部和小海北村的西南部。在大海北西发现的1座西汉时期的古城池,这处地名,当地人称为“城顶子”,这是高出地表约3米左右的一块高地,潮白新河施工,西城顶子已成为河道,其南北长330米,东西170米。考古证明,汉代七里海是人口居住的稠密区。
关键词: 秦汉时期 七里海 考古

内容

秦汉时期的七里海究竟有多大?可以从一些地名和考古发掘中略知一斑。
  在今芦台农场所辖的村落中,有大海北、小海北两个村庄地名,位于205国道南北两侧,潮白河老安淀大桥之东。这两个村落原来就是以靠南部的七里海而得名。秦始皇在公元前222年灭掉北方的燕、赵两国后,于次年称帝立秦国,置全国为36个郡,七里海属上谷郡。秦始皇从公元前220年巡视北方,长年在外,宝坻县境的秦城和七里海的红心堤就是秦始皇时代的足迹。秦始皇所筑挡海水的红心堤,就在小海北村之北约5里的方位。据钻探发掘研究发现,距今五千左右,大小海北一带已成陸地。大海北村附近地表下近2米的泥炭层,经C14测定,距今4800年(±110年),略晚于俵口镇以北牡蛎礁死亡的时间,4800年左右应是大海北一带成陸的地方。据乾隆版《宁河县志》记载:“红心堤,在县西南(指旧城宁河镇)四十五里小海北庄,距庄北五里道旁,有土堰一条。故老相传,即秦始皇筑红心堤,今去海甚远,海水不至。”按此位置小海北村就坐落在古代的七里海地域内,它是以大小为序的对称地名,属七里海淤浅成陸后而建的村落,大海北的历史要早于它。红心堤在宁河人眼里并没有看重它,但在中国的有些史书上却按“古迹”名条有所记载。如《日下旧闻考》记载:“红心堤,在县东南(指宝坻县城)二百里,秦始皇所筑,潮水虽涌,而堤不没。”另据《天府广记》记载:“红心堤在宝坻东南海滨,秦始皇筑。又有城名秦城,始皇筑。唐李益有诗:“秦城送独归,蓟门烟树远依依。秋空莫射南来雁,乘春更北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多次东巡,红心堤和秦城的遗亦尚存,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但是,古人把红心堤所挡的海水视为是渤海之水,这在没有考古发掘之前,的确是一个不解之谜。可是随着考古发掘已经证明,秦代所筑红心堤所挡的海水,就是七里海之水,可见当时七里海范围之广,绝不是明代记载的“广袤”二百五十二里。经考古证明,宝坻秦城为战国晚期秦开所筑。
  建国以后,在五十年代初开凿潮白新河施工中,因河道穿越七里海,曾出土了许多战国和西汉时期的文物和古城池遗址。这些古城遗址分布在桐城村、张庄、大海北西部和小海北村的西南部。3处古城池遗址均呈长方形,南北约500米,东西约600米,并有“城顶”、“城耳朵”等遗迹,同时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建筑物、陶器及残片等。在大海北西发现的1座西汉时期的古城池,这处地名,当地人称为“城顶子”,这是高出地表约3米左右的一块高地,潮白新河施工,西城顶子已成为河道,其南北长330米,东西170米。分析历史地名的含义,当地俗称“城顶子”的地名,流传至今,确实言之有据。
  战国及秦汉时期古城遗址的发现说明了,在七里海沿岸的燕国之地,从战国时代就以城割据戍守。当时津东滨海平原属燕国,但齐国、赵国都争夺燕国滨海平原的盐渔之利。到了战国末期,在燕国和齐国长年交战,彼此角逐互相削弱之际,赵国乘虚而入,几乎取代整个燕国的滨海平原。但没有多久,燕、赵、齐三国,均被秦国所灭。可见,秦始皇修筑的红心堤,因介于古城与七里海之间,其意义也是当时古城的堤防。确切地说,七里海这一地域,是战国和秦汉以来战争峰烟不断的古战场。如《天府广记》在记载“红心堤”和“秦城遗迹时,还特意收录了唐代诗人李益的悲诗。唐代诗人骆宾王所作《由易水过东沽》也是一首燕赵悲歌”“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日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燕国大臣作《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些悲凉诗句,反映了燕赵之地战祸连绵不断的历史。从七里海北岸古城林立和村庄聚落密集的情况分析,这是七里海沼泽湖泊经济比较发达的体现。如七里海北部有一个地名叫“岭头”村,它因位于高岭子的东头而得名。在这一带发现了大面积的古代墓葬群。当年不是经济发达、人口密聚,是不会出现大范围比较集中的古墓葬群的,这在《七里海考古》章节中有专述,在此不多絮述。
  请见天津滨海汉代历史遗存分布图,其中在七里海地域内分布比较集中。
  汉代地下考古发掘遗存分布,宁河县境集中在七里海和古代梁诚东北侧的田庄坨。考古证明,汉代七里海是人口居住的稠密区。大海北汉代古城文化遗存丰富。处于高领地上的东塘坨墓葬群和双坨墓葬群,前者面积30000平方米,后者绵延长达1公里。说明在西汉时期,七里海人烟稠密,生活富庶,曾是人类宜居之区。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古代巨泽七里海》

出版者:线装书局出版

本书讲述了古代巨泽七里海包括开篇语、当代七里海简介、七里海成因年代、《水经注》中的七里海、七里海的牡蛎堆积、牡蛎堆积与蚝山、七里海名称考、七里海考古、七里海考古待解之谜、元代屯军地等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芦台农场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七里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