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海泄水源头宁车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904
颗粒名称: 七里海泄水源头宁车沽
分类号: K928.621
页数: 2
页码: 55-56
摘要: 本文讲述了宁车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原名“宁轴沽”,因相传有一户张姓逃荒者在此推着独轮车,遇到雨期道路泥泞难行,车轴折断,后在此搭窝铺安家落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村落逐渐发展壮大,因地势低洼、交通不便,人们依靠打苇子为生,也依靠海神庙的庇佑。民谣中流传着“宁车沽三件宝,扁担、绳子、破夹袄”的说法,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 七里海 历史 宁车沽

内容

七里海向东泄水渠道除罾口河外,主要靠宁车沽的东西引河,通过蓟运河北塘口泄海。《宁河图说》记载:“县西南一百里,曰东西宁车沽,两村相隔一河,故有东西之别,地势低洼,居民俱以採樵为业。”(见图、文)
  宁车沽的村名原来叫“宁轴沽”。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当时有山东省武定府一户张姓逃荒者至此,推着独轮车,赶上雨期,道路泥泞难行,把独轮车的轴折断了。前无村,后无店,于是就地搭窝铺安家落户。此地虽然偏辟,但也太平无战乱之忧,此地盛产鱼虾和芦苇,生活无忧。蓟运河沿岸,古时都习惯把小河的地方称为沽,大河称为水。“拧轴沽”之名是泥泞难行的道路,把车轴都拧断了的史事和水相结合的地名。后来在演变中成了“宁车沽”。明代属宝坻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宁河设县,属宁河县。居清朝工部地区域内,沿海农渔民樵采芦苇的景观,就以该村的名字,定为《宁沽樵影》,列入宁河县八大胜景之一。
  据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宁河图说》记载,这是一个很小的村落,村中有海神庙一座。村民都以收芦苇为业。“其西南一公里,曰东西宁车沽,两村相隔一河,故有东西之别,地势低洼,居民俱以樵为业。”历史上这个村,因交通不方便,人们的生活就靠打苇子,卖给织席的乡村和卖给灶户煮盐。流传的民谣很有代表性:“宁车沽三件宝,扁担、绳子、破夹袄”。这是收苇子用的担挑和打草必用的物件。自明代以来,属宝坻县北塘镇;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属宁河县北塘镇。建国后,1953年成立宁车沽乡,为乡政府驻地;1958年划归宁河县任凤公社,同年年底区划调整,仍划塘沽区北塘公社。1966年3月成立宁车沽公社。后改为乡,为乡政府驻地。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古代巨泽七里海》

出版者:线装书局出版

本书讲述了古代巨泽七里海包括开篇语、当代七里海简介、七里海成因年代、《水经注》中的七里海、七里海的牡蛎堆积、牡蛎堆积与蚝山、七里海名称考、七里海考古、七里海考古待解之谜、元代屯军地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七里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