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海成因年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892
颗粒名称: 七里海成因年代
分类号: S759.992.21
页数: 4
页码: 10-13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七里海是天津地区的一个湿地,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海侵过程中。它是第四纪的一个泻湖沼泽湿地,也是世界三大贝壳堤之一。七里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最后一次海侵奠定了我国东部东海、黄海、渤海的轮廓。在七里海库区,不同地点的牡蛎礁堆积层是海岸线年龄的标志,其中最古老的牡蛎礁距今已有5900年左右的历史。在海岸线逐渐向内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淡水与海水的隔绝,导致牡蛎成礁。
关键词: 当代 七里海 年代

内容

七里海,古为一望无际的“陂泽”,淀泊湖塘交错,形成长满水草,有水而不能流出的泽薮,汉代称“雍奴薮”,因其在雍奴县境而得名。以七里海中心地区考古勘断,约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即天津地区的第四纪的海侵过程。
  什么是“第四纪”?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近的一个阶段,距今只有300~200万年。第四纪地质中,除含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外,还有人类化石。人类出现在第四纪,这是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人类此期间能制造工具,约出现在距今300万年到200万年或150万年前,所以第四纪就是人类时代。人类的发展可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新人)四个阶段,分别相当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晚期。
  从地相钻探考古发现,包括七里海在内的天津平原,曾自第三纪以来发生过四次海侵。第一次海侵距今30万年;第二次海侵距今100000~70000年;第三次海侵距今39000~38000年;第四次海侵(卷转虫海侵)发生在15000年到6000年前。这次海侵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海面高度在现代海面之上3~5米,随后波动下降,逐渐达到现代位置。这次海侵奠定我国东部东海、黄海、渤海的轮廓。近3000年,海面虽仍有波动,但升降微弱,基本上处于平稳状态。
  从第四次海侵在天津东南部钻孔地探考古发现“强海相性过度组合”。这种组合主要以近岸浅海种构成,共生的陆相化石较少,海相介形虫以宽卵中华美花介、东台新单角介、中华洁面介为主。其次为中国刺面介、滨海湾背介、腹结细花介、丰满陈民介等。这个时期,断定海岸线年龄的标志除去贝壳堤之外,就是七里海、蓟运河范围内的成片状的牡蛎礁,这是七里海古代海岸在不同时期的典型标志。七里海库区俵口村,是禹贡黄河冲击三角洲的北岸,有一处牡蛎堆积其死亡年龄在距今3700年左右。在俵口以北的后辛、岭头、桐城等村发现的牡蛎堆积的死亡时间都在距今6000~5000年以上。古代七里海巨泽包括北部黄庄洼、里自沽洼和蓟运河、潮白河流域大范围地域。宝坻区东老口村和黄庄镇南部的牡蛎礁分别距今6600年和6700年。在这片区域集中出土的鳁鲸骨,反映这是古代深水湖泊。七里海乐善庄出土的鳁鲸骨体形巨大,全长12米多,仅下鹗骨就长达2.5米。据C14测定,距今5000年,说明当时是紧邻渤海的深水湖泊。C14测定年代,其技术可测定3万年以内的年代,是误差较小的现代科学。有史记载,黄河最早入海有两股,一股在山东,一股在天津,禹贡黄河三角洲的北岸止于俵口。当时还没有黄河的名字,只称为“河”或“大河”,史书称为“禹河”,黄河的名字产生于唐代以后。黄河从黄土高原流出,其携带泥沙造陆的功能量是强大的。为什么七里海这片巨泽没有被泥沙填平呢?七里海地区在地质上处于中国华北平原强烈沉降带东北部,新生代以来,一直持续下沉。其地貌介于黄河~海河三角洲与滦河三角洲之间相对低洼区。远古黄河是循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泄海的,一路携带的泥沙量大大少于黄河改道时从黄土高原携带的填充物低,致使七里海长期处于洼地状态。距今10000年前的第四纪大理冰期后期,因世界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7500年前,七里海地区被海水占据,成为渤海的一部分,从距今5000年开始,渤海又逐渐海退,使七里海成为渤海相连的小海湾泻湖区。从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改道在天津与河北交界的古漳水泄海,七里海没有受到黄河冲带泥沙填充的影响。
  在上世纪70年初,潮白新河的河道纵贯七里海库区。北从宁河县的史庄子、姜庄子、南到俵口、淮淀和东西塘坨,发现多处大面积的牡蛎礁,这是考证古河道和海岸线交汇泻湖三角洲的重要依据。当时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困难,人们称之为“大战牡蛎礁”。“牡蛎层一般埋藏于地表以下1.5~4米处,上部覆盖层多为淤泥质沙土或亚黏土。北淮淀、俵口一带牡蛎共分四层,三层为直立,一层横卧,紧密排列,层间有薄层淤泥相间,厚约2米,个体之间排列极为紧密,互相粘结成块,坚硬如石,构成所谓“牡蛎礁”,以致施工十分困难,只能用特别的铁钩一对一对勾出,所以在开挖潮白新河时有“大战‘牡蛎山’之说”(据《天津自然地理》)。经考古测定,七里海北部的史庄子、姜庄子的牡蛎礁距今5900年左右,而俵口南部的牡蛎礁距今3800~2500年之间。在潮白新河入海的宁车沽发现的牡蛎礁,距今1000年以上。牡蛎成礁标志其死亡的时间,是淡水与海水的隔绝时间。从七里海北部离海岸线最远的史庄子、姜庄子,到离海岸线最近的北塘镇宁车沽,其明显的年轮痕记说明,海平面高度逐渐回落的历史过程。
  古代七里海的面积很大,到了清代还基本保留着前海、后海和曲里海3个深水湖泊。到了现代,七里海仍然呈现着古海岸湿地的形貌,其河渠纵横交错,湖泊洼淀星罗棋布,颇有“北国江南”、“水乡泽国”的景色。七里海的牡蛎,是古代河口生存的独特物种,其独特的堆积现象,在世界其他各地十分罕见,国家海洋局在七里海未批准为国家级古海岸自然湿地保护区之前,于1989年就上报了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把七里海列为“黄金海岸”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洋年鉴》载文称:“七里海是保护区中部沙丘带内侧的一个泻湖,面积约7平方公里,泻湖有一宽200~400米、长2000米的新开口潮汐通道与海相通(指潮白新河防潮闸外的临海河道)。七里海还是我国北方候鸟聚集地之一,有鸟类50种左右。无论是沙丘还是泻湖,它们的典型性在国内并不多见,因此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知识出处

古代巨泽七里海

《古代巨泽七里海》

出版者:线装书局出版

本书讲述了古代巨泽七里海包括开篇语、当代七里海简介、七里海成因年代、《水经注》中的七里海、七里海的牡蛎堆积、牡蛎堆积与蚝山、七里海名称考、七里海考古、七里海考古待解之谜、元代屯军地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七里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