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翰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代侍郎廉兆纶》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857
颗粒名称: 首位翰林
分类号: K249.3
页数: 3
页码: 33-35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清朝翰林院的设立和翰林官的职责,以及翰林院为国家储才的重要性。清代宁河县有四位翰林官,分别是廉兆纶、高赓恩、戴彬元、刘沛然。其中,廉兆纶是道光二十年考中进士,成为宁河县第一位翰林官。他曾担任纂修官,职责是纂修书史,对史书的编纂有很大贡献。
关键词: 翰林 清代 廉兆纶

内容

清朝,于顺治元年(1644年),沿袭明朝旧制,开始设置翰林院。翰林是文学之士的总称。雍正皇帝曾说:“国家建官分职,于翰林之选,尤为慎重,必人品端方,学问纯粹,始无忝厥职,所以培馆阁之才,储公辅之器。”这说明翰林院为国家储才的机关。翰林官包括掌院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等。按清制,殿试朝考后,新科进士中,状元直接授职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这是一甲前三名。然后从二甲以下进士中选取一部分为庶吉士,进庶常馆学习三年,称为“点翰林”。
  清代宁河县出了四位翰林官,即廉兆纶、高赓恩、戴彬元、刘沛然。其中廉兆纶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进士,在朝考选翰林院庶吉士为第一名,次年即留馆授职编修,旋充纂修官,官阶为从五品衔。纂修官职掌纂修书史,凡纂修皇帝实录、圣训。对史书的编辑校勘,是翰林官的重要职责。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丙午科湖北乡试充任正考官。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补授武英殿纂修官。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奉旨奏办院事,充任庶常馆提调。据清制,由掌院学士于侍读学士以下,选学问优者数人,充任小教习,亦每月教庶吉士。另设提调二人,由掌院学士于编修、检讨内派充,掌庶吉士廪饩(供给赠物)。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已酉科顺天乡试充任同考官。按规定,顺天乡试的规格高于各省乡试。顺天乡试的正副考官,必须由掌院学士充任,而侍读、侍讲学士以下充任同考官。廉兆纶在乡试后,正逢家父病故,回乡守孝。咸丰二年(1852年)到职,署文渊阁校理。咸丰三年(1853年),癸丑科充任会试同考官,署日讲起居注官,旋补讲官,南书房行走。清代在翰林院设置起居注馆,由掌院学士掌管,选满汉词臣,文学雅重者数人,备顾问,记起居,讲经筵。后任文澜阁校理。文渊阁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专藏四库全书,设直阁事四人,校理十二人,检阁六人,其中一部分由内阁学士、内阁中书与詹事府官兼充外,一部分由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及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兼充。翰林官员兼日讲起居注官衔,必须是翰林院修检以上,詹事府中赞以上官职充任。
  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授职詹事府右赞善。詹事府是东宫僚属,其官员是辅助东宫太子之官,是皇太子的文学侍从官。像廉兆纶担任的赞善职务,主要职掌东宫讲读笺奏,记注、纂修、文武殿试掌卷官,廷试阅卷官等,属于詹事府右春坊的官职,官阶为从四品衔。因廉兆纶文学出众,于同年四月又擢升翰林院侍讲学士,六月转侍读学士,官阶为正四品衔,都是由学问渊博者充任。同年十二月,派任江西学政,旋升内阁学士(从二品),兼礼部侍郎衔(正二品),仍留江西学政任上。学政是“提督学政”的简称,是清朝政府派往各省与督抚平行的官员,都是进士出身简派者,三年一任。廉兆纶十二月初抵江西省,当时正值太平军在江西十三府起事,正常科考制度不能照常进行。其中有五府岁科未考。经学政和巡抚大臣上奏获准,将吉安等五府岁科并考,以南昌为岁考之地。在廉兆纶抵江西上任后,廉兆纶以战乱之时宜缓为由上疏,获准停止五府岁考。咸丰五年(1855年),补授廉兆纶为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工部铸造钱币)事务,仍留江西学政任上。咸丰八年(1858年)改任户部右侍郎,同年改任仓场侍郎。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因受交河粮商囤积案牵连而革职回津,在天津主讲“问津书院”。“问津书院”是乾隆盛世,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办的天津规模最大的书院,廉兆纶除讲学外,大部分文稿著述都是在问津书院整理完成的。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十四日,病故于天津“问津书院”,终年五十七岁,死后葬于宁河镇西南五里的谷家庄。一代翰林官员,官至二品,“一生清风亮节,海内宗仰。”晚年靠束脯以度日,能安贫乐道。

知识出处

清代侍郎廉兆纶

《清代侍郎廉兆纶》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该书从多方面记述了宁河县籍侍郎廉兆纶的一生,史料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对地方史研究和历史文化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廉兆纶
相关人物
高赓恩
相关人物
戴彬元
相关人物
刘沛然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