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成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829
颗粒名称: 书法成就
分类号: I023
页数: 11
页码: 96-1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戴彬元是清代书法家,他以颜真卿的楷体为基础,兼融其他名家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书法深受孙奂仑等名人的推崇,被称为刘墉、何绍基之后的第三人。他的书法作品流传广泛,特点是运用了八法和圆、匀的结构变化。他的书法也受到馆阁体的影响,其墨迹存世数量较多,备受收藏家和学习者的喜爱。
关键词: 戴彬元 书法 颜真卿

内容

戴彬元自幼喜爱书法,从六、七岁起,就临帖摹描练字。九岁随父在外埠就读,更是刻苦练习。他以颜真卿的楷体为基础,兼融褚遂良、柳公权等名家的长处。其楷书既有颜体的端庄雄伟,气势遒劲,又有骨力遒健和结构劲紧的风格。他的书法弟子,京城都司王變评价他的书法,是清代继刘墉、何绍基新崛起的第三人(详见《故翰林院编修戴彬元哀悼诗》。他称赞戴彬元在书法这门艺术方面,师承颜体而又有自己的创新变化,其奇特、雄伟、强劲的风格,完全可以与刘墉、何绍基相比美。刘墉(1719-1804年)清乾隆和嘉庆间著名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工书,尤长小楷,得力于董其昌兼学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戴彬元的小楷有刘墉的风格。何绍基(1799-1873年)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的著名诗人和书法家。进士出身,官至编修、四川学政。其书法也师承颜真卿。戴彬元平时也十分喜爱何绍基的书法。
  近代名人孙奂仑推崇戴彬元的书法,在京都曾“书名大噪,一时有南黄(自元)北戴之称。”北方把戴彬元书法尊为独立的一派。他集各家所长,得名家之神韵,行笔抑扬有致,顿挫遒劲雄健,有“金刀锉”的称誉。他的楷书《画品》、《戴书诗品》、小楷《宁河戴愚卿先生小楷》等作品传世。他的书法特点,在师承颜体的基础上,用笔潜心在圆、匀间架结构上追求变化。后人评论他的书法,说“字如其人”,豁达的襟度和纯厚朴实的德品,使其书法能达到一定意境审视其神韵,可见之娴熟运用“永字八法”。
  这里所指“永字八法”,以“永”字八笔为例,阐述正楷点划用笔的几种方法。“永”字八笔为“侧(点)、勒(横划)、策(仰横)、趯(钩)、掠(长撇)、啄(短撇)、磔(捺)、努(直笔)。”李溥光《雪庵八法》称:“其法称点为‘侧’,须侧锋峻落,辅毫行笔,势足收锋;横划为‘勒’,须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应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故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须驻锋提笔,突然趯起,其力才集中在笔尖;仰横为‘策’,用力在发笔,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要稍肥,力要送到,如一往不收,易犯飘荡不稳的毛病;短撇为‘啄’,落笔左出,要快而峻利;捺笔为‘磔’,要逆锋轻落笔,折锋铺毫缓行,至末收锋,重在含蓄。”这是从蔡邕、王羲之的书法总结得出“八法”,也称为书法的代称。戴公能谙熟“八法”,说明书法造诣已达到一定境界。
  戴彬元书法的善变,主要是翰林院馆阁体的影响。清朝从康熙皇帝开始,都习练书法,从中央机构到州府县衙,办档、办文、办案、上奏、上谕、诏颁、敕诰、告启、禀报等,凡行于官方的文书,都有统一规范。科举制度中的乡试、会试、殿试取任标准,书法占主要成分。戴彬元原本一甲三名,被对调成二甲一名,就吃了部分字不整草率的亏。清一代的馆阁体是清代科举制度的产物。近代人丁文隽在《书法精议》一书中认为:“晚清时期的馆阁体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郭尚先、尤启瑞、祁藻、冯文蔚、王仁堪、曹鸿勋、黄自元、戴彬元、陆润庠等。”
  辑录晚清著名书画家作品的《增订画征录》,收录了戴彬元等十三位书画家的作品;《萃林诗赋》中有四篇文为戴彬元所书。在赞颂戴公书法艺术的王燮,曾称戴彬元是刘墉、何绍基之后的第三人。《中国书法精义》也把学习颜体的戴彬元归纳到刘墉、何绍基等书法名家之列。“清代还有一些学颜体书的,如刘石庵、钱南园、何绍基、翁同龢、华世奎、戴彬元、冯公度,无不自成面目。有谁完全似颜字呢?不过,仔细品味,其中有些颜字的神韵而已。”
  戴彬元书法的变化,从他书写的一幅行书中可略见一斑。
  释文:
  忆:自辛酉以前,塾中以红格习楷;拔贡以后则习《朝考卷》;壬戌通籍,考中诸友,结字课则专事白折;癸酉以后,此事几废;丙子丁丑间写穆宗实录则近于大卷。前后习小楷几三十年,体风数变,其中,亦大判纯疵,至今思得一步,以验消长,竟不可得。盖以不甚爱惜之物,随时为亲故索去。癸未,散馆前,除周游浙广及疾病纠缠,写卷不过数十本,复零星为友人攫去。场后无事,复书数本,原以偿。场前之许而未与者,当一本以付。章无具谨,藏之勿轻以示人,他日倘再展阅,则鸿泥旧迹,犹识故吾,只得自考功夫进退也。
  癸未端阳后六日,晚渔舫(斋名)主人书于诗琴仙馆并记。
  清末和民国初年,戴彬元书法在北方影响很大,书法作品存世数量较多,官方刊印的作品流传社会的不少。如《戴书诗品》、《召林书品》、《画品》、《戴愚卿太史法书》、《宁河戴愚卿先生小楷》等。其墨迹除故宫、翰林院外,在家乡、京畿也留下许多墨迹。如北京西琉璃厂的“宏道堂”、“启元斋”;杨柳青石家大院的“祖孙父子,同登科甲”;少年曾就读的宁河文昌阁正殿匾额:“星联奎壁”;宝坻单氏家庙:“典泽诏垂”。
  全国学习戴彬元书法的人很多。在家乡的芦台、东丰台、宁河镇以及玉田县,有很多人喜爱他的书法并有收藏。晚清书法评论界说戴彬元的书法是“南黄北戴”的代表,“黄自元先生以文字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著称于世,而戴彬元先生的书法集颜、柳、赵、欧、何(绍基)、刘(墉)之粹,大楷、小楷、草书皆精,独树一帜。”他的著作有《彬元诗集》。他的诗,尊崇杜甫、苏轼,其晚年绝笔之作《莲蓬人赋》说明他仰慕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1045-1105年)。黄是江西修水人,字鲁直,号为山谷道人,进士出身,曾任叶县尉、知太和县。宋哲宗时,进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年,任宣州、鄂州知州。后遭奸臣诬陷,遭贬谪。到宋徽宗时再度起用,不久又遭贬谪。他的诗文,尊崇杜甫的风格,注重读书查句,讲究言之有据,缺少现实主义精神,讲究修辞装饰,用工精刻,开创了“江西诗派”。他的书法善行、草,楷法自成一家。出自苏轼门下,与张耒、晁无咎、秦观为“苏门四学士”。诗作有《山谷集》,词有《山谷琴趣外篇》;书法有《华严疏》、《枯风阁诗》和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戴彬元《莲蓬人赋》中的莲蓬人,就是黄庭坚,在其《豫章集》中有:“试烦春笋手,聊为剥莲蓬。”诗句道出了作者晚年闲暇生活,戴彬元以“莲蓬人”寓指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同时,也寓指自己,其字号为“莲生”,荷修根,莲生子,虽枯萎,但能代代相传。
  戴彬元的书法遗作很多,除《画品》、《宁河戴愚卿先生小楷》等传世外,在民间流散很多,涉及行、草、楷等各体。现择其数幅,影印如下,仅读者赏析。
  附件:附文
  《村长馈赠的清朝“宝贝”》
  “戴彬元”这个名字从少年时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我七八岁时,有一次在先父和书画界朋友闲谈时,我断断续续听到“戴彬元”这个名字,知道了他是个书法家,不过他是哪个朝代的人、什么人一概不知。孩提时记住的事,永远不会忘记,这使得我在得到一副戴彬元题写的对联后,方识得了他的真面目。1949年1月,冀东十四专署派我到密云县人民政府任教育科长。1950年初,我被派到城东的前栗元村帮助开展工作。
  前栗元村在城东数里之遥,东临潮河,地势平坦,街道比较整齐,居民朴实。来到这个村,村长让我住他家。五间大瓦房,村长一家住东屋,我住西屋,一铺大炕,满窗玻璃,条件相当不错。晚上大部分时间是召开干部或群众会议,宣传学习政策,白天我则到学校中听课,调查了解情况。几天后,我和村长一家已混得很熟。
  村长为人爽快大度,好交往,时间长了无话不说。一天,说到土改时分浮财的事,他说:有一幅旧字画没人要,他拿了回来。他拿出来让我看时,这副对联已破旧不堪。我打开一看,竟然是“戴彬元”的书法,顿时心中一动: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戴彬元这个名字。
  对联写的是“一帘花影云拖地,半夜书声月在天”。钤章我也辨认不清。我告诉村长,这是个名人的书法。村长说:“我不懂,把它送给你吧!”当时,我也没推辞,就收下了这份“礼物”。但是,“戴彬元”究竟是哪朝哪代人,仍不清楚,当时也无法查阅资料,多少年内这个疑困也没有解开。直到最近几年退下来以后,自娱自乐,学习书画,颐养天年,与书画界朋友多有交往。后经专家学者鉴赏,才知道这是“戴彬元”的墨迹。对联上的字体隽逸、遒劲生动,潇洒大方,别具一格。对联上的两枚印章,一为“彬元私印”、一为“庚辰传胪”。(传胪,是科举殿试二甲第一名进士)。“庚辰”科是清光绪庚辰科(公元1880年)大比之年。
  经查得悉:戴彬元,字渔青,顺天宁河人(今宁河县),清光绪庚辰科进士,翰林院编修。光绪十一年与冯尔昌同任乙酉科江南乡试主考官。《明清进士题名录》、《清史述闻》、《国朝贡举年表》等书均有著录。
  据此,始知戴彬元的书法确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撰稿人系北京市离休干部) 文 李运亨

知识出处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

出版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本文介绍了清代翰林书法家戴彬元的生平事迹和书法成就。文章详细描述了他的家世背景、学业成就和进入官场的经历,以及在政治、赈灾和书法方面的贡献。同时还介绍了一些与他相关的人物和传说。文章以生平简历为主线,通过不同章节展现了戴彬元的多方面才能和影响力。

阅读

相关人物

戴彬元
相关人物
颜真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