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度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色记忆第二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805
颗粒名称: 种地度荒
分类号: K825.2
页数: 3
页码: 178-18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和爱人照顾父亲的故事,以及作者在照顾父亲期间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通过这些经历,作者深刻地体会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关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关键词: 革命历程 陈桂韬 人物事迹

内容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和爱人都在公安局集体食堂就餐,每顿饭要二两饭,两碗菜是土豆和白菜,当时关里老家父母亲在芦台镇,还有两个妹妹1个弟弟在天津上大学,家中粮食不够吃,父亲就来到了我处。我和爱人每次吃饭都以父亲为主,我爱人又要照顾我,所以每次都吃的很少,根本吃不饱,正好技术中学有个土豆窖着火,把表面的土豆都烧了,他们把被烧的土豆卖给职工,我买了一小篮,回来后洗干净用盐腌了一小缸,每次饿的时候就吃几个小土豆,我家人和我每月定量不到30斤,为把父亲照顾好,我和爱人就省吃或不吃。我爱人当时正是给小孩喂奶期间,由于吃不饱,每天去学校上课的路上和同事都走不动,在墙根处靠墙休息一阵,然后再走,我因吃了一周盐土豆,没好好吃饭,得了急性黄疸型肝炎,眼睛黄、皮肤也黄,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结果住院治疗,可是医院又没有特效药,只喝中药汤,每天一大茶缸。
  稍好些就出院在家休养,当时只想吃糖和鸡蛋,然而市场上什么都没有,凭医生诊断书,每月只给半斤白糖,我一顿就吃光了,只好花高价在黑市上用4元至7元钱1斤买回来,当时吃糖不觉得太甜,每次都能吃半罐(罐头瓶)我儿子出生时,当时在整个月子时间里,我爱人只吃了18个鸡蛋,我们有时上地里找白菜帮吃,在这中间父亲又拿了些粮票回芦台。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和爱人抱着不满周岁的小宝宝打着伞,扛着镐到野外山坡上开荒种地,凭着在北大荒锻炼的基本知识,开了3小片荒地,种上黄豆,当时正在养病期间,全身没有力气,回来吃饭基本上是没有多少米粒的稀饭,就是水饱,肝病得了18个月才彻底痊愈。
  秋后,三小片地共收获约一面袋黄豆,收获虽不多,但也缓解了缺粮之需。之后母亲在芦台去世,父亲带着两个妹妹都到我处,弟弟仍在天津大学上大学。后来我大哥因被打成右派,在芦台生活也很困难,也带着大嫂和3个孩子到我处。我处无住处,只好领着他们去山里,来到最近的一个林场“红星林场”,党支部书记姓苑,都是工作关系,当即说明来意,正好他场内有很多鸡舍都是空的,也可以住人。然后我借来工具帮他开了一小片荒地,因为我大哥从来就没干过农活,他的大儿子可以学着干些体力活,就这样直到平反,官复原职,由广西原单位来人将其接回。

知识出处

红色记忆第二集

《红色记忆第二集》

本书记述了宁河区革命历史的档案资料,其中包括了刘九华、田茂、李亚光、五次剿匪战斗、端炮楼、擒拿土匪、童年生活、保卫谈判、海防守备、抗震救灾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桂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