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桥战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色记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714
颗粒名称: 青龙桥战斗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143-144
摘要: 本篇内容记述了1948年八九月间,杨贺禄所在的部队编入华北军区第八纵队,配合东北战场,执行任务切断交通干线和通讯联络,阻止傅作义集团增援锦州。在青龙桥地区,战士们面临恶劣环境和严寒,用帽子盛饭,进行监视阻击敌人的任务。突遭傅作义部队包围时,杨贺禄班战士牺牲一人,另一名战士受伤。最终,我们成功突围,对华北敌军的增援行动起到了牵制作用。
关键词: 杨贺禄 东北战场 交通干线切断

内容

1948年八九月间,我所在的部队编入华北军区第八纵队。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由内战开始前的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与此相反,国民党军队则由战争开始的430万人下降为360万人,由于大批部队担任守备,可用于一线的兵力仅174万人,而且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当时党中央决定选择东北战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决战。9月12日,东北野战军70万主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打锦州,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蒋介石急调华北、山东的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援救锦州。
  为有力配合东北战场,牵制华北傅作义军团北上增援,按照上级指示,我们八纵昼夜兼程,开赴北京八达岭西北的青龙桥,开始扒铁路、炸桥梁、毁电杆,目的就是为了切断交通干线和通讯联络,阻止傅作义集团出城增援锦州。由于青龙桥地处山区,夜晚寒风凛冽,战士们还穿着单衣,只能在露天山窝处挤在一起背靠背取暖。当地山区的老百姓十分贫穷,送到前线的饭只是小米蒸饭和煮熟的土豆,战士们没有碗,只好用帽子盛饭。我们连的任务是在一个烽火台监视并阻击敌人,坚守了几天几夜之后,任务基本完成。正当我们准备撤出阵地时,突遭傅作义部队的包围,上级命令向北突围。我们连以班为单位乘着夜色开始向北强行突围,敌人的封锁厉害,机枪扫射异常凶猛,不断有战友牺牲倒下,和我一起参军的同村老乡李二生就是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我班战士张家年腿脚因患有小儿麻痹,本来行军走路就比较困难,在战斗中腿部已受伤,在过封锁线时手臂又负了伤,我们大家就轮流背或搀扶着他一齐向封锁线外冲击,终于在天亮前冲出敌军包围圈,与大部队会合。鉴于张家年的身体状况,战后让他当了背夫,后来就复员了。此次战役虽然没有直接歼灭大量的敌军,却有效地牵制了华北敌军对东北战场敌军的增援行动,有力地配合了我军攻打锦州、解放东北全境的辽沈战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知识出处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

本篇文章记述了红色记忆的情况。其中包括我的父亲铁军、我在宁河城工部的日子、我的军旅生涯、我的南下历程、编后语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贺禄
责任者
王立志
责任者
杨贺禄
相关人物
张家年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