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初的三次战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红色记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709
颗粒名称: 参军初的三次战斗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134-136
摘要: 本篇内容记述了杨贺禄参军后参加了鸦鸿桥、东高桥和李星庄三次战斗,其中鸦鸿桥战斗是杨贺禄参军后的第一次战斗,敌我双方兵力悬殊,但我们成功击溃敌军。东高桥战斗中,杨贺禄在雪地里与敌军对峙,经历了激烈的战斗。李星庄战斗中,我们攻打了一座日本建造的炮楼,但由于敌人坚固的阵地和强大的火力,这次攻击没有成功。
关键词: 杨贺禄 鸦鸿桥战斗 东高桥战斗

内容

鸦鸿桥战斗是我参军后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所以在记忆中最为深刻。那是参军后的第二天,我们连随大部队向唐山方向急行军一天,晚上到鸦鸿桥驻扎设伏。因为刚刚参军,我们新兵都没有发军装,穿的还是老百姓的衣服,又没有经过训练,每人只发了2颗边区造的手榴弹。天亮后,战斗打响,敌人是从唐山方向来了一个团,而我们则有好几个团,我众敌寡,一个冲锋就把敌人打散了,大部分被消灭,少部分逃走,还抓了一些俘虏,缴获了2挺重机枪、几挺轻机枪、九二式步兵炮2门和10余发炮弹。因为我们是新兵,没经过训练,手中又没有武器,连长为了保护我们,让我们新兵跟在老兵后面冲锋助威,战斗结束后班长问我们害怕不害怕,我们都说不害怕,实际上枪炮声一响,哪有不害怕的,毕竟是第一次参加真枪实弹的战斗啊!
  东高桥战斗。大约是1947年12月份,我部和友邻部队配合,再次在宁河的东高桥设伏,打击从唐山方向来的国民党军。那天夜里下着大雪,大家趴在雪地里,浑身冻得发抖,天一亮战斗就打响了。肚子饿了,只能抽空在战斗间隙啃几口玉米饼子,抓几把雪咽下,饼子冻得硬梆梆的,咬一口留下一个白碴。有些新兵不懂军事常识,趴在地埂子上,往往会成为敌人射击的目标,班长边让我们几个新兵躲到附近老百姓的屋里,趴在炕沿边,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这次战斗打了整整一天,敌我双方伤亡惨重,我们连的一位排长不幸中弹牺牲了。我们班长起初让我和另一个新兵将牺牲的排长抬下去,后考虑到我们可能会害怕,另派其他战士将排长的遗体背了下来,毕竟是班长,是老兵,他肯定懂得我们新兵的心理,多好的战友啊!
  李星庄战斗是在1947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寒冷,我部奉命攻打敌人的一个据点。这是日本人建造的一个炮楼,高10余米有四五层,四周布有射击孔,炮楼外围有两道防线,第一道是用4-5米长的檩条筑起的围栏,第二道是宽6米、深4米的壕沟,壕沟里插有锋利的竹签,人一旦掉进去,必无生还的希望。我们在作战中把战士们编成工兵组、爆破组、投弹组、掩护组,每3人一组,我被分在投弹组。晚上10点钟发起攻击,先用上次战斗中缴获的九二式步兵炮轰击炮楼,但由于没有人会使用瞄准器,炮弹没有命中目标,只好由爆破组用自制的炸药包去炸围栏。双方对射十分激烈,敌人居高临下,向我阵地射击、投弹,炸起的尘土几乎能把战士们掩埋,我们村和我同时参军的一名姓孙的战友在这次战斗中不幸牺牲。由于敌人的炮楼十分坚固,火力又强,这次攻击没有成功,部队只好撤出战斗。

知识出处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

本篇文章记述了红色记忆的情况。其中包括我的父亲铁军、我在宁河城工部的日子、我的军旅生涯、我的南下历程、编后语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立志
责任者
杨贺禄
责任者
杨贺禄
相关人物
李凤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