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烽火硝烟的岁月》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628
颗粒名称: 英雄人物
分类号: K820.821
页数: 5
页码: 38-42
摘要: 这段文本描述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农民英雄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故事。其中包括田铁军、赵连敏等人的斗敌事迹以及对他们的赞颂。田铁军率领赵普等人在黄庄集市上除掉了为虎作伥的汉奸,使得集市重新恢复了安宁。赵连敏则在一次伏击战中空手夺取了一挺机枪,受到了支队长的夸奖。这些英雄后来虽然都选择回到农村务农,但他们的事迹仍然被人们传颂。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其他两个战友的故事,展现了战斗中的友情和对家庭的牵挂。
关键词: 田铁军 赵连敏 抗日战争

内容

与日本鬼子斗争中,我们这个地区有许多英雄人物,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宁受三年穷,出门别碰上大武宏”“宁受三年苦,出门别碰上铁军野明傻赵普”形象地描写了鬼子汉奸胆战心惊的心理状态。人们赞颂的大武宏是外地人,当时是县大队长;而“武宝宁,三只虎”之一的铁军,就是离我们村不远的后大安村人,当过二区、三区、五区的区小队长,跟唐山地区著名的抗日英雄节振国学过武术,身手不凡,枪法特别准,鬼子汉奸都怕他。有的伪军汉奸互相诅咒都说,
  “出门叫你碰上田铁军!”鬼子曾出100大洋悬赏他的人头。
  我前面已经讲了他的一些事,他的斗敌故事很多,如他带着赵普等人在黄庄集市上锄奸的事,到现在许多老人们还都津津乐道。那时候,宝坻黄庄是日伪军的大据点,是他们所谓“治安区”。敌人很嚣张,特别是那些为虎作伥的汉奸们,平日里更是耀武扬威的。黄庄有个大集市,逢集日,这些汉奸就欺行霸市,祸害老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田铁军是区小队长,听到老百姓的诉苦就报告了区委领导,区领导决定由他负责除掉为首的汉奸,杀一儆百。于是在1944年开春的一个集日,田铁军就带着野明、赵普化装成买粮人,进入了黄庄集市。因为有鬼子的宪兵队在集市上巡逻,弄不好,袭击伪军汉奸后不容易脱身。田铁军就决定保持距离,分开行动,谁发现了目标谁就动手,另外两个人听枪响马上配合掩护撤离,分散跑,去黄庄村东南方向的八里庄集合。赵普首先发现了那个汉奸,给了田铁军一个信号,田铁军示意赵普马上动手。这个汉奸还不知道自己的死期临近,还耀武扬威的咋呼着呢,赵普快速上前朝其脑袋一枪毙命,田铁军和野明此时也分别朝天开枪,这一下子炸集啦,整个集市顿时乱成了一锅粥,田铁军他们三人趁乱撤出了黄庄。此后,黄庄集市安宁了许多,那些汉奸们都不敢奓翅了,老百姓拍手称快。
  田铁军后来因病从部队回来,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但是他从没讲过自己的功劳,也从不给政府提要求照顾,上级曾安排他疗养,安排工作,都被谢绝,坚持回家当了农民直到1989年去世。
  还有我们村的赵连敏,号德林,长得高大魁梧,空手夺机枪的事迹,很多人都在传颂。那是1944年,他由区小队抽到了武宝宁县支队,在侦察排当侦察员。3月里的一天,根据内线报告,盘踞在潘庄的日伪军要外出讨伐抢掠。县支队长王全荣决定集中县支队和区小队的力量打一个伏击战。王全荣带上赵连敏连夜侦察地形,把伏击的地点设在了纪庄、杨庄、孙庄之间。当敌人进入纪庄后,发现情况不对,就架起机枪疯狂扫射。埋伏在村里、村边的县支队、区小队向敌人发起攻击,逃到村外的日伪军在机枪的掩护下开始撤退。指挥战斗的王全荣支队长,抓过一杆长枪将鬼子的一个机枪手击毙,另一个鬼子抓起机枪刚想射击,就见赵连敏箭步上前,双手紧紧抓住滚热的机枪管,把鬼子和机枪一起拽了过来,随后飞起一脚把鬼子踢翻在地,夺过了机枪。他空手夺机枪受到了支队长王全荣的夸奖,很快就被提拔为侦察班长,但他的双手由于机枪管的烫伤,十个手指头都弯曲着,直到几十年后他去世时都伸不直。
  我们村也常常把赵连敏列为三只虎,说“宁河县三只虎,铁军、德林、傻赵普”。后来他负伤时在家养伤,没有随军南下,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也没有再找,就在村种地务农了。我当民政局副局长的时候,正好赶上给过去的老战士落实政策,就给他落实了军人政策(也给和我一起参军或前后参军的其他人都落实了军人政策)。当时大武宏在北京当了少将,听说赵连敏现在还是个农民后非常惊讶,也热情地给他出具了证明。
  多说几句啊,那个时候,经历过流血牺牲战争的人,都有一个共识:活着就好!对名利和享受都看得很淡,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相信,我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东棘坨村有个叫朱老二的,他的大名叫朱永岭,和我一块参的军,作战很勇敢,曾经在战场上救过我的命。几十年过去了,我当了县民政局副局长,一次到家乡去检查敬老院的工作,在乡敬老院我看见了他,他竟然在这里当了做饭的,我很震惊,就对他说,你没儿没女的,跟我走吧,我介绍你去县光荣院生活。不料,他笑着摇头说,我不去,比起牺牲的战友,这不挺好么!就这样,枪林弹雨中立过功劳的他,在乡敬老院默默地为孤寡老人们做了一辈子饭。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叫王俊友的,朱头淀人,和我是一年参的军,是我原建制班的战友,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俩无话不谈,他曾告诉我,他家兄弟三人,大哥不顾家,弟弟又小,他又参军在外,父母年事已高,他曾想着,等着革命胜利了,回家当个农民,守在爸妈身边,好好孝敬老人,过安稳日子!打茶淀时他负了重伤,是我把他从战场上背下来的,临牺牲前,他喘息着断断续续地对我说,看来,我没有这个福气了,能活到全国胜利了,哥哥求你件事,替我常回家,看看我的爸和妈……
  多么令人感动的战友啊,经历了枪林弹雨,心中最大的愿望,竟是回家种地当农民伺候爹和妈!我记住了他的话,有了稳定的工作后,我就常去他的老家看望他的父母。在他的父母去世时,我赶去乡下分别为他的父亲和母亲披麻戴孝,送老人入土为安。

知识出处

烽火硝烟的岁月

《烽火硝烟的岁月》

出版者:宁河区档案局

本书记述了宁河区离休老干部马宜春同志十多年以前写的回忆录,其中包括从“革命史料”“历史风貌”“民众生活”“重大事件”“社会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编研,以便更好地再现宁河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野明
相关人物
朱永岭
相关人物
王俊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