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潘庄小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553
颗粒名称: 解放前的潘庄小学
分类号: G629.2
页数: 2
页码: 172-1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潘庄小学始建于村的两座大庙里,主校为北庙,分校为火神庙。学校校训为“诚、勇、勤、朴”,校歌为“潘小肇造在津东”。早期的几任校长有董子正、李辅汉、李述鹏。教师团队来自沧州地区各县,教学方式以表彰为主。学校办学正规,学习成绩佼佼者不乏其人,有的毕业后考取了市里中等校继续深造,有的谋职成功,在津东一带小有名气。到上世纪40年代初,办学经费当局不能保障,办学严重困难,教师生活窘迫,学生家长捐款捐粮度难关,乡亲们的尊师重教才使学校勉强维持,直到日本投降,八路军接收为止。
关键词: 七里海 潘庄小学

内容

潘庄小学始建在村的两座大庙里。当时流传顺口溜:“民国大改良,大庙变学堂”。北庙为主校,一至四年级男生、五年级以上男女生在此上课;火神庙为分校,一至四年级女生在此学习。
  主校分南北大殿加东西配房,北大殿为两级阁加东西跨阁。南大殿的跨房为东西各三间,另有东西耳房各三间。南大殿和北大殿两级阁的下层以及东西耳房都辟为教室,南大殿西跨间辟为教室,东跨间为学校办公室。办公室东边过道是学校进门。北大殿的上层仍保留着泥塑的佛像和几百尊大小铜佛像未动。分校正殿加东西耳房。东耳房辟为一二年级教室,正殿东跨房为三四年级教室,西跨房为伙房。正殿的佛像、供桌未动。西耳房是教师宿舍、办公室。
  学校的校训为“诚、勇、勤、朴”,写在校门的影墙上,倍感庄重。还有校歌为“潘小肇造在津东,初启教育诲后生,莘莘学子,气象峥嵘,鹏飞万里寄前程。诚勇勤朴遵校训,智德体育要完成,青年责任在兴中,奋斗寓和平。”每逢有活动,师生必高声齐唱,颇具激励之气概。
  学校早期的几任校长是:董子正、李辅汉、李述鹏。
  董子正,潘庄人,清末乡文墨人,善书法,为人清正,颇有乡绅气度。任职于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初,任职较长。李辅汉,南淮淀人,中等文化水平,任职于40年代中期。李述鹏,潘庄人,中等文化水平。任职于40年代后期,到八路军开辟地区接管学校为止。
  教员有二十几个人,其中有韩湘波、崔志贤、韩淑兰等四名女教师。骨干教师来自沧州地区各县。韩之珍、王文忱、刘德修等人来自南皮县。韩之珍主教数学,各式算法、各种四则难题迎刃而解,实为教学之高手,深受学生和家长称赞。刘德修、王文忱主教语文、历史等,知识渊博,有相当的造诣,直到解放以后人们评价教师水平还总是拿他们作比照,影响久远。所聘教师也都是当地文人中孚众望者。有的毕业于滦师,有的毕业于车轴山中学,这支教师团队为学校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设置课程有:算术、语文、修身、常识、地理、历史、自然、音体美劳;外加习字、珠算。教学的办法,主要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以表彰为主。学生中每有优秀作业、答卷、习字、图画……,学校分班、校两级举办展览。学生的成绩为展品就倍感荣耀,家长也觉得脸上有光。因而此办法,成为促学动力,收效甚佳。
  学校办学正规,学习成绩佼佼者不乏其人,有的毕业后考取了市里中等校继续深造,有的谋职成功,在津东一带小有名气。大海北、躲军淀等村庄的学生,纷纷来寄读,当时是学校成长的高峰期。
  到上世纪40年代初,日伪统治时期,办学经费当局不能保障,办学严重困难,常欠发教师工资,教师生活窘迫,以至有的教师靠借贷生活,难以为继。那时学生学年的学杂费为两元,也用作教师工资。学生家长见此情景,便推举潘庄村曹广兴为代表到各商户、农户为教师捐款捐粮度难关,乡亲们的尊师重教才使学校勉强维持,直到日本投降,八路军开辟地区接收为止。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一书,从概述、自然生成与演化、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区域经济、社会事业、民俗文化、革命史事件、人物、大事记、传说选等11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七里海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详实,堪称七里海的“小百科”。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生动触摸到七里海厚重的历史底蕴,可以真切感受到七里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区域发展的勃勃生机,不禁使人犹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阅读

相关人物

曹立珍
责任者
董子正
相关人物
李辅汉
相关人物
李述鹏
相关人物
韩湘波
相关人物
崔志贤
相关人物
韩淑兰
相关人物
韩之珍
相关人物
刘德修
相关人物
王文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潘庄小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沧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