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533
颗粒名称: 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
分类号: F717.2
页数: 2
页码: 144-1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这一阶段(1949年-1989年)七里海区域供销社坚持以供给为主,开展自营业务,积极参与抗洪救灾工作。供销社在资源开发、农副业生产和养殖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80年代初,供销社经历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在经营方式上实行灵活性,扶持农民养殖业的发展,与农民联体合作兴办大型联营养殖场,形成了副食品生产基地。
关键词: 七里海区域 供销合作社 发展

内容

这一阶段为1949年-1989年。1949年10月七里海区域第四分社成立时,设施简陋,但别看供销社地方小,当时人们不管用的、吃的都在供销社买。进入上世纪50年代,供销社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安定人民生活。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商品的品种、数量都不多,所以必须限量供应,买东西凭票证。面对商品不足的局面,各供销社大力开展自营业务,货栈贸易,疏通渠道,积极组织和采购农副产品,对充实市场供应,平抑物价,弥补商品紧缺和不足,发挥了一定作用。
  上世纪60年代河北、天津一带遭遇到特大洪水,在防汛抗洪期间,各基层供销社积极投入抗洪第一线。1963年组织调集了90辆大车、20只木船和大批苇席、苇箔、草编袋等防汛救灾物资。同时,搞好零售服务工作,通过购销活动,帮助农民生产自救,度过荒年。在这一时期,虽然供销社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供销社坚持“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始终没有改变。
  70年代七里海区域自然资源以芦苇、鱼虾蟹为盛,种植业、编织业等农副业发展较快,当时社员除种地以外的主要收入是编苇席,曾流传顺口溜:“春种秋收夏打鱼,一年四季编炕席”。为开发当地资源,潘庄、造甲、淮淀、任凤等基层供销社,对芦苇、稻草经营,对养鸡、苇席、养鱼等大宗农副业生产,实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以促进商品生产发展。1975年任风供销社创造的“圆形简易孵化室”经验,在全县进行推广,并建了32个种蛋基地村,每年孵化鸡雏25.8万只,解决了群众生活问题,深得民心,发展很快,成为七里海区域农民养殖业的一大亮点。
  80年代初,供销社经历了一次思想大解放。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明了改革方向:1983年供销社要恢复“三性”,即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1984年实施“五突破”,对财力人事劳动及分配制度、经营范围、物价管理、社会入股集资联营、基本建设等进行突破性改革,要办成农民群众集体所有的合作经济组织。造甲供销社在扶植乡养殖业生产上成绩突出。1983年至1986年间,先后扶植专业养殖户94个,帮助建立了一个万只养鸡场,到1986年全乡饲养蛋鸡达3.4万只,供销社收蛋168.5吨,在全县20个基层供销社中占到第三位。1987年与乡养鸡场联营扩建成养殖规模4万只的养鸡场,全乡蛋鸡存栏猛增至6.7万只,当年收蛋425吨,跃居各基层社之首,该社的鲜蛋收购量占全供销社总收购量的五分之一以上。随后,潘庄、造甲、任风等供销社探索了与农民联体的道路,先后与农民集资近200万元兴办了5个大型联营养殖场,初步形成了年产鲜蛋100万斤、肉鸡10万只、商品鱼3万斤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其中造甲联营养鸡场7个月实现联营收入27万元,农民分得收益13.5万元。1987年4月13日,经济日报刊登了署名张川的文章《可见一斑.记造甲城供销社》,介绍了造甲城供销社发展苇草制品、扶植当地养殖业发展,以及与农民联营等方面的经验。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一书,从概述、自然生成与演化、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区域经济、社会事业、民俗文化、革命史事件、人物、大事记、传说选等11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七里海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详实,堪称七里海的“小百科”。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生动触摸到七里海厚重的历史底蕴,可以真切感受到七里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区域发展的勃勃生机,不禁使人犹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贵福
责任者
张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