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海河蟹人工养殖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516
颗粒名称: 七里海河蟹人工养殖发展
分类号: F326.4
页数: 2
页码: 121-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七里海河蟹是中华绒螯蟹的一种,分布于辽、黄、长江三大水系。七里海河蟹以其优异品质和独特风味而闻名,是宁河县的特色产业之一。经过人工增殖和繁殖技术的不断完善,七里海河蟹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知名度不断提高。目前,七里海河蟹养殖面积为3.6万亩,年产量75万公斤,已成为宁河县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关键词: 七里海 河蟹 人工养殖

内容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主要分布于中国,按照不同分布区域分为三大水系:长江水系、黄河水系和辽河水系。其中阳澄湖大闸蟹属于长江水系,黄河口大闸蟹属于黄河水系,七里海河蟹属于辽河水系。由于水系(水质与土质、气象等)不同,构成河蟹生活的饵料生物组成群落亦不同,以之为食的河蟹营养成分产生差别,形成各具特色的风味。
  宁河县独特的地理、水文、气候、生态环境和历史悠久的养殖技术,造就了七里海河蟹的优异品质和独特风味,具有其他地域河蟹无法比拟的独特韵味。七里海水域辽阔,水质优良,苇草丰茂,天然饵料生物资源丰富,非常适宜鱼、虾、蟹的生长,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古人云“七里海三宗宝,银鱼、紫蟹、芦苇草”,其中的紫蟹即为七里海河蟹。七里海河蟹膏满黄肥,口感细腻,肌肉组织饱满,地方风味浓郁。史料记载:“冰鲜,为宁邑独产,而银鱼紫蟹更胜它邑。”600多年前的明代就已被选为朝奉的贡品,每年派大批官吏来此收采纳贡,一直延续到清代。现在七里海河蟹远销至京、津、冀地区及东北、西北、东南沿海等各大城市,使其成为闻名北方地区的佳品。
  河蟹的生命周期一般是两年,性成熟的河蟹顺江河而下,到达江河口海淡水交汇区进行交配繁殖,孵化出的大眼幼体(俗称蟹苗)逆江河而上,进入淡水水域生长发育。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入海口水利设施的修建阻断了七里海河蟹的生殖洄游通道,七里海河蟹一度销声匿迹。进入八十年代,县水产部门在市水产研究所支持下,从长江口购进野生蟹苗投放七里海水域进行首次人工增殖放流,通过实验放流效果明显,说明七里海水域生态环境仍然适宜河蟹生存,中断数十年的七里海河蟹有望恢复。与此同时,宁河县水产部门开始河蟹人工繁殖试验,并于1987获得初步成功。河蟹繁殖技术的不断完善,为大规模增养殖奠定良好基础。
  随着增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七里海河蟹知名度不断提高,2002年被评为天津市名牌农产品,2006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天津市首个鲜活水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3月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七里海河蟹”商标。
  2010年5月,宁河县委、县政府启动实施了七里海河蟹种业基地建设,坐落在七里海镇北移民村,占地面积1320亩,总投资8000万元。该基地规划良种扩繁、示范养殖、储养交易、生态养殖等功能区,从事七里海河蟹种源选种、保种、扩繁和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是承接国家级河蟹遗传育种研发、生殖发育调控的重要平台,已列入天津市十大种业基地建设项目。基地年繁育优质蟹苗4.8亿只、培育优质蟹种30万公斤,带动20万亩河蟹养殖,成为中国北方优质蟹苗蟹种研究繁育供应基地,同时也是高标准、高品位的休闲渔业园。
  目前,宁河县拥有宜渔面积10万余亩,其中七里海河蟹养殖面积3.6万亩,年产量75万公斤。七里海河蟹养殖已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特色产业,在宁河渔业结构优化调整、农民增收和提升农村经济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一书,从概述、自然生成与演化、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区域经济、社会事业、民俗文化、革命史事件、人物、大事记、传说选等11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七里海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详实,堪称七里海的“小百科”。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生动触摸到七里海厚重的历史底蕴,可以真切感受到七里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区域发展的勃勃生机,不禁使人犹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阅读

相关人物

岳林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河蟹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