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村落的形成和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480
颗粒名称: 乡镇村落的形成和发展
分类号: K292.1
页数: 9
页码: 54-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七里海乡镇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其中包括了任凤庄村、大八亩坨村、小八亩坨村、齐家埠村、东移民村、兰台村等。
关键词: 乡镇村落 形成发展 七里海

内容

七里海镇
  位于宁河县西南部,北与大北涧沽镇、芦台农场连接,南与天津滨海新区、北京清河农场为邻,东隔蓟运河与芦台镇相望,西与俵口乡、北淮淀乡搭界。辖15个村,人口8177户、27542人。镇政府坐落于任凤庄村,距县城芦台20公里。穿越该镇的主要公路有津宁高速、塘承高速、滨保高速和津芦公路(七里海大道),主要河道有蓟运河、津唐运河、曾口河和杨虎子河。该镇是2001年宁河县区划调整,撤销南涧沽乡(1983年建,其前身为1961年成立的南涧沽公社)、任凤庄乡(1983年建,其前身为1961年成立的任凤庄公社)建制合并建立。
  任凤庄村 位于曾口河南岸、北移民村北,人口880户、3330人,从业人员1701人。清雍正元年(1723),山东、河北两省曹、孟、魏3姓来此建村。村北有一条埝埂形状似龙,村中一土台形状似凤,故村庄取名“龙凤庄”。咸丰初年,为求避讳,加之村庄建筑似“人”字形,取其谐音,更名“任凤庄”。村东有南北向的杨虎子河,因摆渡人杨景增(俵口人),人称杨虎子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在该村建有炮楼,在茶淀、崔兴沽一带建有多处农场,农场主管机关日本金谷公司驻任凤村,该村成为该地域日伪米谷统制中心兼稻谷征收加工中心。建国初年,村北曾口河南岸还存有红砖砌的米谷加工厂烟筒。共产党地下干部为该村取化名“后女”。1958年起为宁河县红星人民公社(后称任凤庄人民公社,由任凤庄乡、南涧沽乡、大北涧沽乡、俵口乡、淮淀乡合建)管委会驻地,年底为红星人民公社任凤庄管理区管委会驻地,1961年起为任凤庄公社管委会驻地,1983年为任凤庄乡政府驻地,2001年起为七里海镇政府驻地。
  大八亩坨村 北邻齐家埠村,南邻小八亩坨村,人口1582户、6780人,从业人员2683人,为本镇第一大村。清顺治年间,南皮县兴集牙庄张恒、张丰兄弟来此建村,定居于面积8亩的高坨上,后来人口逐渐增多,取名大八亩坨。抗日战争时期,该村建有封建迷信组织九宫道的武装红枪会(又名大刀队),其中一支称作西武堂,为民间抗日武装,曾在丰台抵抗日军,伤亡惨重。日伪军一度在村内建立炮楼。共产党地下干部为村取化名“赵村”。解放战争时期,宁河县大队曾在村内练兵,与来犯的国民党军发生战斗。1949年10月至1950年,为宁河县五区区公所驻地。1977年,在村西南于家洼子处出土古代鳁鲸骨骼1具。
  小八亩坨村 位于大八亩坨村南,人口720户、2850人,从业人员1353人。清康熙年间,兴家坨村马姓、董庄村赵姓来此建村于高坨上,因村北有大八亩坨,故名小八亩坨。1948年12月14日,宁河县全境解放当天,在该村村北、与大八亩坨村之间,东北野战军与溃退中的国民党军发生过激烈战斗,至今仍存在数所烈士墓。
  齐家埠村 位于大八亩坨村北,人口415户、1650人,从业人员612人。清嘉庆年间,宁河县小海北、于辛庄7户人家来此定居成庄,取名“七家福”,道光二年(1822)更名“齐家埠”。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地下干部为该村取化名“思贤”。
  兴隆淀村 位于杨虎子河东侧,南邻东移民村,人口400户、1470人,从业人员660人。建国后发展西瓜种植,味道极佳,县内外知名。清道光七年(1827),王、冯、董、刘4姓来此建村,因村位于任凤庄南部,故名“南铺”,后改名马小鬼房子。宣统年间,取村民王兴隆之名,因村地处洼淀,更为今名。
  东移民村 位于杨虎子河东侧,北邻兴隆淀村,人口186户、688人,从业人员327人。1942年,日本垦业股份公司强征逃荒难民在此开荒种地,后成庄,名移民村。因位于杨虎子河东,更为今名。
  北移民村 位于杨虎子河西侧、任凤村南,人口101户、312人,从业人员166人。1942年,日本垦业股份公司强征逃荒难民在此开荒种地,后成庄,名移民村。因居东移民村北,更为今名。
  李台村 北临津芦公路,南邻兰台村,人口430户、1600人,从业人员769人。清乾隆年间,山东李姓来此定居成庄,因居蓟运河西高台,取名李台。早年,靠蓟运河上摆渡往来。2006年在村北建津芦公路蓟运河南涧沽大桥(长350米,宽18米),方便了交通出行。
  薄台村 北与兰台村、南与郝台村相邻,人口530户、1990人,从业人员1224人。清乾隆年间,山东柳阳县薄达通来此建村,因居住地势较高,故名薄台。1946年8月,国民党军和还乡团曾夜袭宁河县第五区区公所(区公所驻该村),区长李健等7位区干部、村民骨干牺牲。新中国成立,仍为宁河县第五区区公所驻地,1957~1958年为南涧沽乡驻地。1961年为红星公社管委会驻地。
  兰台村 北与李台村、南与薄台村相邻,人口301户、1120人,从业人员627人。清乾隆年间,山东省兰姓来此定居成庄。因村居高台,取名兰台。1983~2001年为原南涧沽乡政府驻地。
  郝台村 南与冯台村、北与薄台村相邻,人口289户、1073人,从业人员717人。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村中李姓所开土地被别姓人占有,而李姓让步认可,人送李外号“好人”,该村取名“郝台”。
  冯台村 位于蓟运河南侧,西北与郝台村相邻,人口211户、755人,从业人员399人。清乾隆年间,山东枣林庄十三胡同胡姓来此定居成庄,名胡台。后与冯台村合并,统称冯台。
  张善庄村 西与郝台村、东与于台村相邻,人口158户、632人,从业人员349人。清乾隆年间,山东张线来此定居成庄,名张线庄,后演变为今名。
  于台村 西与郝台村、冯台村、张善庄村相邻,人口179户、716人,从业人员403人。清初俵口村于姓来此定居成庄,因村居地势较高,故名于台。
  张尔沽村 位于蓟运河西侧,南邻津芦公路,北靠曾口河,人口220户、845人,从业人员411人。清乾隆年间名小庄子,后成张家佃户村,因张排行二,故名张二沽,后演变为张耳沽,建国后成今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发展稻田,强征稻谷作为军用,在村北曾口河上修建扬水站1处。
  潘庄镇
  位于宁河县西部,北与天津市宝坻区、武清区接壤,南与造甲城镇相邻,东与东棘坨镇、俵口乡和芦台农场连接,西与北辰区搭界。辖17个村,人口12651户、32047人。镇政府坐落于潘庄村,距县城芦台35公里。穿越镇内主要公路有滨保高速和112国道,主要河道有潮白新河、青龙湾河故道。1957年建潘庄乡,1958年同造甲城乡、东棘坨乡合建东风人民公社(后称潘庄人民公社),年底建潘庄人民公社潘庄、造甲城、东棘坨管理区,1961年潘庄人民公社分开,原潘庄乡称潘庄公社。1983年复建潘庄乡,1985年建潘庄镇。2001年,大贾庄乡(1978年自潘庄公社分出建大贾庄公社,1983年建大贾庄乡)撤销,并入潘庄镇。
  潘庄村 位于该镇东部、112国道南侧,人口1710户、5068人、从业人员2015人。唐武德年间建庄,名监官庄,北宋时为潘美之地得名至今。民间有潘美、杨家将和关帝庙、真武庙、娘娘庙、药王庙等许多传说。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曾在此建立炮楼,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曾建立据点。建国前为宁河县第四区区公所驻地,1957年为潘庄乡公所驻地,1958年为东风人民公社管委会和其后的潘庄管理区管委会驻地,1961年为潘庄公社管委会驻地,1983年为潘庄乡政府驻地,1985年起为潘庄镇政府驻地。
  东塘坨村 位于潘庄村东南,西与西塘坨村相邻,东临潮白新河,北靠青龙湾河故道,人口1054户、3218人,从业人员1159人。元元贞年间,有东西排列的两个土坨,唐、尔二姓来此定居成庄。因该村居东坨,故名东唐尔坨,后演变为东塘坨。村东北300米处,有汉代墓群,1971年发现出土绳纹砖等文物。村中心处曾有古寺观海潮庵,建于明永乐年间,毁于1976年地震。村西北角发现汉代董家坟墓,占地面积500平方米,高达5米,曾见大量绳纹砖及砖墙。1948年冬,解放军曾在该村与西塘坨村成立兵站医院。
  西塘坨村 北邻潘庄村,东邻东塘坨村,西临清污渠,北临青龙湾河故道,人口2189户、6155人,从业人员2311人,为本镇第一大村。元元贞年间,唐、尔二姓来此落户成庄,因该村居西坨,故名西唐尔坨,后演变为今名(一说“塘坨是指被坑塘水泽围绕的高地”)。该村周边一带是4000年前禹贡黄河流经的高岭地,古时即为人烟稠密地区。村西750米处,东西1公里,南北0.5公里处双坨有西汉、辽代古文化遗址及墓群,出土文物多种。村西1500米处,有3万平方米西汉时代居住遗址和墓葬地。1959年、1981年先后两次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村旁东大岭和西大岭上曾出土多处元代墓葬,当地人称“鞑子坟”(称契丹人为“鞑子”)。村北500米处,发现大量元代窖穴,应是储存粮食之所,证明曾是契丹或元代驻军之地。该村故事传说较多。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冬,为配合平津战役,解放军曾在该村与东塘坨村成立兵站医院。当时村建有占地1400平方米的无名烈士墓群1处,安葬平津战役牺牲战士。
  老安淀村 西邻西杨庄村,人口389户、1261人,从业人员461人。明万历年间,一陈姓老汉打渔至此,在苇海洼淀高坡上搭窝铺居住,名陈家窝铺。因期望永度安定生活,借洼淀地势取村名老安淀至今。
  纪庄子村 位于潘庄村东北,东临潮白新河,人口261户、640人,从业人员261人。明朝末年,一纪姓人家来此落户,名纪家庄,俗称纪庄子至今。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3月,村中民兵破坏交通,砍倒日军安装的电话线杆,3月12日日军来村报复,烧房80多间。3月14日,日军再来烧庄,全村房屋被烧光,大火烧了半个多月,枪击村民4人,致2人遇难,2人重伤。
  西孙庄村 位于潮白新河西侧,南邻纪庄子村,人口229户、661人,从业人员258人。明永乐初年,山东孙姓来此落户,名孙家庄,俗称孙庄子。因县内村有重名,1984年更为今名。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左右,日军在村东500米村民张连群家族墓地处,把抓来的外地5人,挑死在事先挖好的大坑边,埋入坑内。
  西杨庄村 东邻老安淀村,北邻孙庄子村,人口220户、603人,从业人员236人。明永乐元年(1403),山东肖、杨二姓来此落户,名肖杨庄。后肖姓外迁,改名杨家庄,俗称杨庄子。因县内村有重名,1984年更为今名。该村旁有汉代形成的贝壳堤遗址张码头。抗日战争时期,村内有一处日军侵华杀害抗日村民的场地,杀害该村村民2人。
  小南庄村 位于潘庄村南,东邻西塘坨村,人口92户、231人,从业人员123人。清康熙初年,肖、于二姓来此落户,因庄小又居潘庄南故名。
  大贾庄村 位于北京排污河东侧,南邻王庄子村,人口726户,2215人,从业人员926人。明永乐元年(1403)山西洪洞县贾守贵携家来此定居,名贾家庄,1942年更名大贾庄。村北有一处铜造像遗址,分布面积400平方米,上世纪80年代村民曾发现铜造像佛头八尊。1978年为大贾庄人民公社管委会驻地,1983~2001年为大贾庄乡政府驻地。
  大龙湾村 位于北京排污河东侧,东邻齐心庄村,人口520户,1699人,从业人员641人。明万历年间,此地北靠青龙河,西邻蜈蚣河,沟渠密布,每当遇雨,天水相连,颇有龙腾之势,故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该村曾建有地下秘密交通站。
  齐心庄村 位于大贾庄村北,西邻大龙湾村,人口165户、605人,从业人员241人。明永乐年间,山东区、辛两姓来此落户,名区辛庄。后山东刘姓迁来,而区、辛两姓迁往他处,其余表示齐心留住,改名齐心庄。
  朱东台村 位于大贾庄村东北,北靠滨保高速公路,人口325户、796人,从业人员445人。明永乐年间建庄,因此处有3个土坨子,四周低洼,得名驻坨淀。清代,这里成为朱姓地主佃户村,更名朱头淀。因此村居三台之东台,故名朱头淀东台,简称朱东台。
  朱中台村 位于朱东台村西,人口358户、1087人,从业人员409人。明永乐年间建庄,简称朱中台(详见朱东台)。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3月29日夜,国民党军和还乡团在该村制造惨案,杀害共产党地下干部、民兵8人。
  朱西台村 位于朱中台村西,人口139户、419人,从业人员141人。明永乐年间建庄,简称朱西台(详见朱东台)。
  王庄子村 西临北京排污河(龙凤河),南邻白庙村,人口386户、918人,从业人员441人。明永乐元年(1403),山东王、李二姓来此建村,因王姓人多,故名大王庄,后改名王庄子。
  白庙村 位于大贾庄村南,南临112国道,人口331户、941人,从业人员350人。明永乐元年(1403)建村,因是宝坻县白姓地主佃户村,村中有一古庙,故名。村中北部有面积5000平方米的药王庙遗址。
  杨建庄村 位于大贾庄村南,南临112国道,人口152户、418人,从业人员148人。明永乐元年(1403),山东杨建来此建庄,称杨庄子。杨去世后,其子杨文龙、杨文虎为纪念其父更今名。
  造甲城镇
  位于宁河县西南部,北与潘庄镇相接,南与天津市东丽区为邻,西与天津市北辰区搭界,东与北淮淀乡接壤,距空港物流区8公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13公里。辖8个村,人口10199户、27564人。镇政府坐落于造甲城村,距县城芦台45公里。穿越镇内主要公路有滨保高速、津宁高速和津芦公路,主要河道有永定新河、津唐运河。该镇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造甲城乡,1958年同潘庄乡、东棘坨乡合建东风人民公社(后称潘庄人民公社),年底建潘庄人民公社造甲城管理区,1961年与潘庄人民公社分开,建造甲城公社。1983年建造甲城乡,2001年建造甲城镇。
  造甲城村 位于永定新河和津唐运河北侧,人口2384户、8505人,从业人员2169人,为本镇第一大村。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赵龙等兄弟三人来此建村,名赵家堡。后在村中发现地穴,内藏盔甲,疑为古制造盔甲之城,故名造甲城。关于古代战事,民间流传着多种传说,村南5华里许,有圆坨1处,传为唐五代刘仁恭驻兵之所。村东北杨场子处,曾为古战场。还发现多处古代墓葬,村西号坟遗址发现战国遗物,村北“大坟山子”为清初墓地,且有康熙年间墓碑。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曾在该村建立炮楼。抗日干部为村取化名“社会”。1957年为造甲城乡公所驻地,1958年底为潘庄人民公社造甲城管理区管委会驻地,1961年为造甲城公社管委会驻地,1983年为造甲城乡政府驻地,2001年为造甲城镇政府驻地。
  大王台村 位于津唐运河和津芦公路南侧,南邻傅家台村,人口1621户、6542人,从业人员1418人。明永乐年间,山西王福、王禄、王寿兄弟三人迁居高台,故名王家台。1940年因与村南王家台难于区别,改今名。
  冯家台村 位于永定新河东侧,西北邻造甲城村,东邻西小王台村,人口866户、3282人,从业人员908人。明永乐年间,刘姓逃荒此地,以讨饭为生,故称刘花子铺。后宋国公冯胜第六代孙在此高台建村,改称冯家台。
  傅家台村 北邻大王台村,南邻冯家台村,人口564户、1890人,从业人员544人。明永乐年间,南京傅姓来此定居,故名傅家台。
  东小王台村 位于永定新河西侧,西北邻造甲城村,人口215户、839人,从业人员230人。明正统年间,山西洪洞县王虎来此落户,定村名小王庄。1940年与西小王台合并,统称小王庄。1961年两村分开,因此村居东称东小王台。
  西小王台村 位于永定新河西侧,东邻东小王台村,人口195户、701人,从业人员188人。清乾隆元年(1736),山西洪洞县孙、冯、黄、王4姓从北京迁此成庄,因村居冯家台村东,故名小东庄。1940年曾与东小王台合并,统称小王庄。1961年两村分开,因此村居西称西小王台。
  田辛庄村 位于永定新河南侧,西北邻赵温庄村,人口403户、1339人,从业人员368人。明永乐年间,田姓在此建村,名田新庄,后演变为田辛庄。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地下干部为村取化名“丰收”。日伪军曾在该村制造两起惨案,为1944年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和同年10月29日。日伪军前一次毒刑折磨死村民4人,烧房13间;后一次全村845间房烧毁837间,害得村民无家可归。
  赵温庄村 位于永定新河南侧,东南邻田辛庄村,人口698户、2416人,从业人员650人。明永乐年间,赵文、赵武兄弟二人来此落户,以兄赵文之名称村赵文庄,后改今名。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29日,正逢中秋节,国民党还乡团在村制造惨案,杀害村民尚家老人3口。
  北淮淀乡
  位于宁河县西南部,北邻俵口乡,南靠北京清河农场,西连造甲城镇,东接七里海镇。辖3个村,人口6712户、21045人。乡政府坐落于北淮淀村,距县城芦台30公里。穿越该镇的主要公路有津宁高速和津芦公路、海清公路,主要河道有潮白新河、永定新河。该乡1957年建乡,1958年同俵口乡、南涧沽乡、大北涧沽乡、任凤庄乡合建红星人民公社(后称任凤庄人民公社),同年底建红星人民公社北淮淀管理区。1961年任凤庄人民公社分开,建北淮淀公社。1983年建北淮淀乡人民政府。
  北淮淀村 位于潮白新河西侧,北临津芦公路,人口2815户、10176人,从业人员3621人,为本乡第一大村。明天顺七年(1463),郑、李二姓来此建村,因地处洼淀,鱼蟹甚多,人们以捕鱼蟹为生。附近有南北两村,此村居北,“淮”当水解,也有被水环绕之意,故名北淮鱼淀,后演变为北淮淀。淮淀扬水站工地,曾发现宋代文物四彩瓶。村内曾有清代庙宇镇海庵遗址,面积900平方米,村西且发现镇海庵碑,现石碑尚存。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地下干部曾为该村取化名“汉口”。该村1957年为北淮淀乡公所驻地,1958年底为红星人民公社北淮淀管理区管委会驻地,1961年为北淮淀公社管委会驻地,1983年为北淮淀乡政府驻地。
  南淮淀村 位于潮白新河西侧,北邻北淮淀村,人口1221户、4561人,从业人员2411人。明天顺七年建村。附近有南北两村,此村居南,故名南淮淀(详见北淮淀村),抗日战争时期,该村为坚强的堡垒村,村内有共产党的秘密联络站,在该村使用电台,建有地下被服厂。共产党地下干部为该村取化名“武昌”。1944年12月13日(农历十月二十八)因该村抗拒交粮,日军放火烧庄,一老妇被熏死。其后又杀死财粮委员李振宽。解放战争时期,冀东区党委天津工委东部大组曾经过该村开辟赴天津工作交通线,冀中区党委塘大工委机关成立于该村并驻村工作。该村因国恨家仇,参军者较多。
  乐善庄村 位于潮白新河东侧,津芦公路从村北经过,人口1242户、4780人,从业人员2049人。明正德年间成村,初有杜毛、锦线、乐善3村,后统称乐善庄,含乐善施德之意。1974年兴修水利施工中,曾出土古代鳁鲸鱼骨骸一具,距今5000~6000年前,全长12.5米,下颚骨长约2.5米。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地下干部曾为该村取化名“博爱”。1943年12月21日,武宝宁联合县办事处主任寒松(相当于县长)被日军包围于该村,突围时牺牲于村西北的黄家围。
  俵口乡
  位于宁河县西南部,北靠芦台农场,南邻北淮淀乡,西隔潮白新河与潘庄镇相望,东接七里海镇。辖8个村,人口6496户、20375人。乡政府坐落于俵口村,距县城芦台30公里。穿越乡域的主要公路有滨保高速和112国道,主要河道有潮白新河、曾口河。地处七里海核心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该乡1958年同任凤庄乡、南涧沽乡、北淮淀乡、大北涧沽乡合建红星人民公社(后称任凤庄人民公社),同年底设任凤庄人民公社俵口管理区。1961年红星人民公社分开,建俵口公社,1983年建俵口乡。
  俵口村 位于俵口乡西部、潮白新河东侧,北靠滨保高速,南接七里海水库,东连洛里坨村,人口2294户、8811人,从业人员2761人,为本乡第一大村。村内有革命先驱于方舟故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方舟烈士陵园。明永乐年间,于姓建村于七里海北畔一条土岭上,取名撒金坨。后因被大水冲开一条口子,每逢汛期村北之水全部由此流入大海,取“水流俵分船地”之意,称该村为俵口。从明初直至明末,落户俵口村的于氏军户,十代连续任梁城守御千户所佥事,为守卫宝坻县宁河地域世代立功。于氏历代祖先即葬在村旁。村内村外曾有不少古代庙宇和古代文物、墓葬。位于七里海北岸小海北村北5华里处的一条土埝,古称红心堤,为秦代遗物,用以抵挡七里海水,多见于典籍。村南村北即前后七里海内,发现战国至汉代文物夹砂红陶、陶仿玉璧等。村南桃园岭,发现西汉遗物红陶釜等。幸福村内发现清代所建龙王古寺遗址。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初,中共冀东区党委北平工委地下交通线有一条经过俵口、潘庄,去往天津,这条路线是由于方舟夫人谈芳荪、于方舟之姪于近者开辟,与潘庄小学校长李一农共同负责。同时,共产党冀东区党委天津工委的一条地下交通线,由小芦庄通过俵口,去往塘沽、天津。该村1957年为俵口乡公所驻地,1958年底为红星人民公社俵口管理区管委会驻地,1961年为俵口公社管委会驻地,1983年为俵口乡政府驻地。为方便管理,分为民主村、自由村、幸福村、解放村、安全村5个村。
  1.民主村 人口523户、1856人,从业人员546人。
  2.自由村 人口480户、1718人,从业人员533人。
  3.幸福村 人口430户、1728人,从业人员525人。
  4.解放村 人口443户、1700人,从业人员543人。
  5.安全村 人口418户、1809人,从业人员610人。
  兴家坨村 位于俵口村东南、曾口河北侧,人口1220户、5230人,从业人员1900人。明永乐二年(1404),任姓来此落户,取兴家立业之意,村名兴家坨(一说邢姓来此落户,曾名“邢家坨”,后演变为“兴家坨”)。兴家坨村委会西侧有占地1200平方米的娘娘庙遗址,始建年代不详。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地下干部为村取化名“河中”。
  后辛庄村 位于曾口河北侧,南邻兴家坨村,人口710户、2660人,从业人员838人。明嘉靖末年(1566),辛姓由河北省保定来此落户,搭3个窝铺,名辛家窝铺。后因坐落于兴家坨村后,故名后辛庄。该村与岭头村之间土岭地有禹贡黄河冲击的泥沙土层,适建窑烧砖。2008年曾发掘唐代窑址一座,保存完好,内青砖尚未烧制。
  洛里坨村 西邻俵口村,东邻后辛庄村,人口730户、2820人,从业人员843人。明永乐二年(1404),张、于、范三姓(一说山东李姓)来此定居于高坨上,取名落里坨,后演变为今名(一说“洛”为清澈的水,闪着光耀的水。水能灭火,按五行相生相克之说,可免火灾)。考古证明,战国之前此地已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聚落。村东1.5公里处,北大岭发现汉代遗址,曾出土汉代文物瓮、缸、釜等,面积3000平方米,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与俵口村连界的杨家岭,发掘出战国和西汉古遗址。村旁青龙湾河,曾作为萧太后的运粮河。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地下干部为村取化名“才子”。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一书,从概述、自然生成与演化、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区域经济、社会事业、民俗文化、革命史事件、人物、大事记、传说选等11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七里海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详实,堪称七里海的“小百科”。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生动触摸到七里海厚重的历史底蕴,可以真切感受到七里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区域发展的勃勃生机,不禁使人犹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佑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七里海镇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任凤庄村
相关专题
大八亩坨村
相关专题
小八亩坨村
相关专题
齐家埠村
相关专题
兴隆淀村
相关专题
东移民村
相关专题
北移民村
相关专题
李台村
相关专题
薄台村
相关专题
兰台村
相关专题
郝台村
相关专题
冯台村
相关专题
张善庄村
相关专题
于台村
相关专题
张尔沽村
相关专题
潘庄村
相关专题
东塘坨村
相关专题
西塘坨村
相关专题
老安淀村
相关专题
纪庄子村
相关专题
西孙庄村
相关专题
西杨庄村
相关专题
小南庄村
相关专题
大贾庄村
相关专题
大龙湾村
相关专题
齐心庄村
相关专题
朱东台村
相关专题
朱中台村
相关专题
朱西台村
相关专题
王庄子村
相关专题
白庙村
相关专题
杨建庄村
相关专题
造甲城村
相关专题
大王台村
相关专题
冯家台村
相关专题
傅家台村
相关专题
东小王台村
相关专题
西小王台村
相关专题
田辛庄村
相关专题
赵温庄村
相关专题
北淮淀村
相关专题
南淮淀村
相关专题
乐善庄村
相关专题
俵口村
相关专题
兴家坨村
相关专题
后辛庄村
相关专题
洛里坨村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