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424
颗粒名称: 革命烈士
分类号: K828
页数: 12
页码: 381-3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革命烈士包含客籍烈士、陈荻、刘鸪、王书文、寒松、宁河烈士、马恩浩、王德钧、宋淑兰等详细介绍。
关键词: 革命烈士 客籍烈士 宁河烈士

内容

客籍烈士陈荻(1909—1940),原名陈世雄,字临武,化名陈白荻、陈荻。1909生于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镇河东。丰润县商职学校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共玉田县委秘书。1930年6月,在京东特委召开的京东党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中共遵化县县委书记,同年参加玉田、丰润、遵化等地的暴动。1934年夏末,受中共京东特委指派,到芦台与先期到达的共产党员张家庆等人建立秘密联络站和党支部,任联络站负责人兼党支部书记,公开身份为邮政局邮务佐。按照京东特委指示,先后开办芦台“新生医院”和丰台“柏林医院”,以医院作为秘密联络点,承担交通联络,掩护抗日人员过境;筹措资金,购置药品,转送抗日部队;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和组织工作,团结各界人士一致抗日;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和扩大党的组织。期间,深入宁河中学、商会、绸缎庄、书店等处开展抗日宣传,通过地下党员、教员刘亚夫团结进步学生,组织“宁河中学读书演讲会”,开展对敌斗争。七七事变后,帮助刘亚夫带领13名进步学生奔赴延安。
  1937年秋至1938年上半年,在冀东暴动准备期间和高潮阶段,与联络站人员设法购置大量药品,秘密运往指挥机关和部队。一次,上级指示迅速运送一批药品,就动员妻子化妆成走亲戚的样子,抱着孩子携带药品通过封锁线,圆满完成任务。1937年秋,中共河北省委派李楚离了解冀东暴动前准备情况,经过芦台时,与联络站人员一起出色地完成护送任务。1938年6月冀东大暴动爆发前夕,按照党组织指示带领芦台部分人员赴暴动前线,当时其家小都在芦台,时刻都有被搜捕抄家的危险。走时对妻子说:“斗争将是激烈的,山河破碎,岂惜毁家纾难!”暴动时期任冀东抗日联军第5队政治部主任等职,后任冀东军分区宣传科长、部长。1940年6月17日,在丰润县郭庄村突围渡河,为抢救战友卷入漩涡牺牲。
  刘鸪(1903—1944),一写刘固,化名任永和,罗英。河北省丰润县大旺庄人。1938年参加冀东大暴动,任八路军第五支队副大队长。1942年5月任丰玉宁六区区长(含宁河县岳龙、板桥一带村庄),按照区委部署,组织干部深入六区一些村庄,包括宁河的东魏甸、岳龙、小李庄等,宣传全民抗日思想和党的抗日主张,与广大贫苦农民建立深厚关系,发展斗争骨干,打击破坏抗日的土豪劣绅、地痞流氓,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活动。在此基础上,组建村政权,每村设立对敌保密、对群众公开的办事员、武装班长各一人,在积极分子中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和中心支部,成立青年报国会、妇救会和儿童团。在这些村庄取得成功和经验,即向各村推广。至1942年底,丰玉宁联合县的许多村庄,包括宁河的麻坨、李麻,东、西蛇麻港、大小田庄、韩其等庄村,相继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各村在新政权领导下,积极为政府筹粮筹款,民兵和青少年骨干纷纷行动,站岗放哨,传递信件,坚壁财物,破坏交通,阻击敌人,抗日歌曲到处传唱。
  1943年2月,丰玉宁与丰玉遵合并为丰玉遵宁联合县,刘鸪仍任六区区长(辖区同丰玉宁六区)。正值敌人扫荡,面对被蚕食的村庄,刘鸪率区干部和武装人员巧妙地同敌人周旋,争取伪大乡长和伪军保持灰色态度,即表面事敌,内心向着抗日。发动群众平沟填壕、割电线、锯电杆、拿炮楼,配合部队的反蚕食斗争,迫使敌人龟缩在据点或铁路、公路干线上,取得恢复抗日基本区的胜利。4月间,得知区内有一伙人以偷窃敌火车上的物资为职业,刘鸪将他们聚在一起宣传抗日救国道理,这伙人被感化,编成“特别大队”,从敌人火车上搞下的物资和军需品,送交抗日部队。
  1943年8月,丰玉遵宁联合县又分成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刘鸪任丰玉宁联合县县长。为开辟新区巩固老区,灵活地开展对伪职人员的工作。亲自到敌据点召集伪大乡长会,宣讲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要求他们征缴救国军粮、公款、代买军需品,报送日伪活动情况等。对亲日顽固的伪大乡长,刘鸪就派县、区武装夜间进入据点捣毁伪大乡公所。对待地主、富农、乡绅,认真执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政策,并通过他们做伪军、伪大乡长的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大部分伪大乡长、村保长,部分伪军,转为抗日立场,或保持灰色态度,他们有的把敌人情报送给抗日政府,有的伪军还把枪支弹药、医药用品偷送给抗日政府武装。遇到情况紧急,有的大乡长、保长甚至将抗日干部和武装人员引至据点隐蔽。
  1944年3、4月间,刘鸪率机关人员到丰南油葫芦泊针对日军“清剿”行动开展应对斗争。在么文庄开会时,被“清剿”日军枪击在村南苇塘,壮烈牺牲。
  王书文(1917—1944),原名张民义,山东人(一说石家庄高邑人)。粗通文化,当过长工。1943年夏奉晋察冀13地委之命到宁河蓟运河西部开辟抗日游击区。与寒松、佐天、马良等经过几个月艰苦努力,于7月成立武宝宁联合县办事处,同时成立中共武宝宁工作委员会,任工委书记。与办事处寒松决定将开辟区域划分为3个区(不久又成立第四区),分别任命区委书记、区长和助理。工委和办事处建立后,执行两面政策,利用各村保甲组织形式,试行办事员(亦称村干)制度,由办事员统一组织和管理本村的各项抗日事宜,并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党的组织。发展群众武装,将武装斗争作为开辟游击区、建党建政的根本保障。1943年9月至11月,武宝宁联合县所属抗日武装,遵循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以机动灵活的斗争方式,向日伪军展开多次进攻,仅11月梁家沽一次战斗,即歼灭日伪军150余名。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使武宝宁抗日武装声威大振。1943年12月乐善庄惨案发生后,根据地委指示,发动群众开展“砸大乡”运动,全县除少数几个乡公所,四台子、造甲城、淮淀、俵口等伪大乡全被砸掉,一批死心塌地投靠日军的汉奸分子被除,极大地震慑了敌人,迫使离芦台镇较近的北涧沽等伪大乡纷纷撤到芦台,一些两面村政权开始转化为抗日的一面政权,武宝宁的抗日工作出现新局面。1944年7月19日早晨,正在宝坻李贤庄召开区委书记会议,被日伪军数百人包围,带领大家突围时在村边被敌发现。掩护4区区委书记高朋、2区区委书记鲁民等人进入青纱帐后,自己却被敌人紧紧追赶至樊庄。情急中,将文件包交给通讯员王永祥,向敌人射击掩护其撤退,身重数弹牺牲。
  寒松(1909—1943),原名张喆,又化名石心。河北省玉田县杨家套乡丁官屯村人。贫苦家庭出身。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后投入抗日斗争,1938年发动群众参加冀东抗日武装暴动,担任村第一任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1939年起,先后在丰玉遵联合县任股长、区长等职。1943年春,与云龙等人受党的派遣深入宁河西部,与先期到达的佐天、铁锋、陆英等人汇合,扩大抗日武装工作队,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在开辟新区的斗争中,严格执行党的指示,采取由秘密活动到半公开,由上层到下层,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的方式,由点到面,逐步发展。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以抗日救国为中心的宣传教育工作。灵活贯彻党的政策,努力减轻农民负担,一定时期内不征粮征款。对伪军、伪组织一般不予打击,主要是利用矛盾分化争取,通过上层人物及其亲朋等关系进行工作,唤起他们的良知不当铁杆汉奸,对极少数罪大恶极的汉奸分子则坚决予以铲除。对乡保长贯彻两面政策,允许他们由亲日的一面政权转化为抗日的两面政权。1943年7月,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建立中共武宝宁工作委员会和武宝宁联合县办事处,寒松任工作委员会副书记、联合县办事处主任。期间,他以巩固和开辟抗日游击区为重点,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工作,纠正财政上的混乱现象,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级政权组织。在县内首先试行办事员(即村干)制度,由办事员统一管理本村各项工作,并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创建地方武装。不到一年时间,武宝宁联合县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游击区得到了巩固与发展。1943年12月18日,武宝宁联合县工委和办事处在宁河县乐善庄召开扩大会议,总结和研究发展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建立财政经济制度,征粮征款,扩大新区等工作。12月21日凌晨,被芦台日本守备队、伪警备队、新民会特务共300余人包围。他带警卫员云朋、交通员志英冲出村,越过东引河堤朝七里海方向突围,在离村约3里远的黄家围,被日寇骑兵包抄,3人先后中弹牺牲。(据朱守宽文整理)石光(1910—1942),原名皇甫文宗,曾用名张振铎。1910年生于丰润县黄家屯。1926年考入河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因参加学潮被开除。九一八事变后,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辞弃遵化教师职务,参加冀东抗日联军,曾任洪麟阁部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8月,与李楚离、阎达开一起,参加晋察冀中央局党校学习。1941年10月任中共丰玉宁联合县委书记。由于他的努力,丰玉宁联合县很快发展到800个村庄。1942年4月在丰润县常魏甸子村被敌人包围,宁死不屈,用手枪自杀,以身殉国。
  鲁健之(1913—1942),化名常云卿,唐山市开平镇人,回族。曾在唐山开滦护校上学。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冀东抗日联军大暴动,任抗日联军随军医院院长,总队政治部主任。1942年7月任丰玉宁联合县县委书记,当年11月牺牲于丰润县车轴山附近。
  王家义(1919—1944),曾用名石健、王甲一、王振声。河北丰润县小集镇人。自幼爱学,因家贫不能就学,常向他人请教。多才多艺,喜爱诗词绘画。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是开滦五矿、赵各庄矿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多次被敌人逮捕,从未屈服。日军用火烧,用铁丝鞭、大板凳等刑具残酷折磨,宁死不低头。1944年7月任中共丰玉宁联合县委书记,当年12月在丰润县大北柳河村被敌人包围,壮烈牺牲。
  宏彬(—1945),又名洪彬,黄海,籍贯不详。1944年秋后任丰玉宁第六区区委书记。当年组织六区群众100余名,在青英部队配合下,成功破毁丰台、板桥敌人的通信线路。1944年9月18日,组织群众在东魏甸村召开纪念九一八会议,号召民众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并亲自编排节目,带头演唱。1945年6月28日或29日,在丰润县南曹庄开会,凌晨被敌包围,突围时牺牲。
  兴华(1916—1945),真实姓名不详,1916年生于河北省丰润县杨义口头。1943年和尚中一起到丰玉宁联合县五区开展抗日活动,曾任区宣传委员、财粮助理等职。和尚中一起在东双庄、杨花庄等村宣传抗日,启发诱导苦大仇深的青年农民开展抗日活动,培养斗争骨干,发展共产党员,成立杨花庄中心党支部。通过骨干和党员,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活动,组织民兵进行破交,为部队征粮征款征鞋征衣,使杨花庄一带形成较为巩固抗日游击区。1945年4月,负责截获刘瘸庄向敌占区送粮马车被敌人发觉,第二天与尚中被板桥日军以及吴乃彬、高全友为首的特务包围在东双庄。他们从保长刘凤柱家跑出分头躲避。兴华向东跑正遇一李氏人家盖房,砸夯的村民忙把他拉入其中掩护,他说我不能连累你们!跑到一条沟边,被追赶的敌讨伐队开枪击中,拖着伤腿躲入一处名叫三老坟的墓地,将背包里文件撕碎吞食。敌讨伐队赶到,当场将其刺死。兴华在其工作的地方,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戴。其亲属接运尸体时,很多百姓到场送行。抗战胜利后,东双庄曾将村名改称兴华村,车夫们还将兴华的名字刻在马车上。
  焦民政(1916—1944),又名芦波。疑为河北省玉田县人。1943年12月任武宝宁联合县一区区长。曾亲自带队端掉北淮淀警察所和韩林庄警察所。1944年,带一名区干部到范庄筹集军用布匹和药品,在于家铺被日军马队包围。他从张义广家跑出村奔向于家岭。日军马队边追边开枪,他对身边人说:打死也不当俘虏!跑到一所土房,顺手把文件藏在了墙角下。北淮淀村李均祥赶着马车正巧路过,急着叫他们上车,他说:“不行,那不是给老百姓找病吗!”说着,带着工作人员继续奔跑,不一会儿中弹牺牲。南淮淀村民李忠勇为其做了棺木,下葬不久,其家人将尸骨起运回原籍。
  志英(—1943),疑姓孙,丰润县仰山或常峪人。1943年12月18日随武宝宁办事处主任寒松在乐善庄开会,21日凌晨被敌包围,突围时在村西黄家围牺牲。遗体安葬在乐善庄附近,1944年冬,其家人运回原籍。
  云朋(—1943),原姓王,丰润县人。武宝宁联合县办事处主任寒松警卫员。1943年12月18日随寒松在乐善庄开会,21日凌晨被敌包围,突围时在村西黄家围牺牲。遗体安葬于乐善庄附近,后运回原籍。
  吕荣(一1944),原名李勇,籍贯不详。武宝宁联合县办事处财粮科长马良通讯员。1944年12月随马良与民教科长继光、六区区委书记顺华、区长陈伯平在冯台村遭日军袭击,突围时牺牲。
  田钺(—1943),籍贯不详。曾在伪治安军任排长,起义投诚至青英部队。1943年6月12日,请战攻打丰台据点,当夜带队冲到据点前,被敌人机枪打中,当场牺牲。
  刘醒华(—1943),籍贯不详。青英部队1连连长。曾转战丰玉宁的宁河东部地区和武宝宁的宁河西部地区,参加过攻打丰台、板桥的战斗。1943年9月,带领全连在宁河县小芦庄与伪军一部遭遇,以强大火力将敌人迫出村外,毙伤敌5人,一小队长被打死,缴长短枪数支。当年,亲自带人逮捕处决大八亩坨东武堂红枪会祖师爷张林立和另一名会长,反动东武堂红枪会被摧毁。11月10日,全连被敌伪1500人包围在武宝宁三区梁家沽,率部竟日激战,当夜成功突围。毙伤敌150余人,1连仅牺牲7人。当月,刘醒华在丰玉宁南部赵辛庄战斗中牺牲。
  石云山(—1943),河北省丰润县沙流河镇北池家屯人。早年参加革命,曾任青英部队干事、参谋。1943年秋随田心率领的青英部队到武宝宁开辟抗日游击区,几天后在小芦庄与敌伪遭遇,他勇敢参战,终将敌伪赶走。后又数度随部队转战艾林庄、潘庄、任凤等地。11月10日,青英部队共180余人被武宝宁三县敌伪军1500人包围在梁家沽,双方激战一天,石云山在战斗中英勇献身。(1961年,田心回忆武宝宁抗日游击区开创,指出:写烈士,寒松是政权方面的代表,王书文是党的代表,石云山是部队方面的代表)刘金瑞(1923—1943),原籍宁河县小陈庄(今属河北省唐山市汉沽管理区),幼时家贫,无力求学,常在铁路旁捡煤核。1941年参加抗日斗争,与毕少成等人搜集敌情,破坏铁路和通讯设施,截取敌人军用物资。一次遭芦台敌警察二分局逮捕,严守机密,敌人抓不到证据,将其释放。1943年初,参加冀东第5专署抗日民族先锋队,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奉命到艾蒿岭村执行任务,被日军特务逮捕。在芦台日军宪兵队受尽刑讯,毫不动摇,敌诱其加入特务队,被他严加痛斥。在日寇的杀人场,面对革命志士被残害,毫无惧色。他说:“我叫大义子(乳名),来世我还要参加八路军!”说着飞起一脚,将日军小队长踢倒,当即被日军刺死。
  张连长(—1945),籍贯不详。18军分区主力部队某连连长。1945年麦收时节,应18军分区10区队参谋长之邀,带3个排到武宝宁联合县配合六区区小队伏击日军运粮车队,在大龙湾与区小队长冯千成等商定了作战计划。第二天亲带1、2排在东堤头村内设伏,与3辆敌运粮车交战,当部队被敌火力交叉压制不能反击,站起身观察情况时,被敌机枪打中负重伤。得知敌人有300人来增援,他遂命令部队撤出,不久因伤牺牲。
  (魏永成)宁河籍烈士马恩浩(1918~1937),宁河县高稳庄人,乳名小三。自幼习武读私塾。长城抗战时期,一天他对家人说:日本鬼子侵占中国,当兵打日本去!当天离开家。当时仅十五六岁,家里人以为他随便说说而已,第二年穿着军装骑马回家才知他参加了抗日部队。马恩浩的部队七七事变后转战河北正定一带,1937年8月进驻行唐县南豆庄坚持斗争,与日军多次交战。10月20日马恩浩所部遭5辆汽车运载的日军、多辆装甲车包围,他与7名战友担任阻击,在南豆庄附近的山地里与日军周旋,多次与日军肉搏拼杀,马恩浩凭借武艺拼杀日寇多人。战斗从上午10时始,下午1时左右,马恩浩等8人被层层日寇挤压到山脚下,誓死不投降,在日寇疯狂射击中全部壮烈牺牲。马恩浩与7名烈士倒下后,日寇上前逐个剖膛开腹。时,马恩浩19岁,担任连长或副连长。马恩浩与7名壮士的悲壮事迹,为所在部队和当地民众所感愤,战后第二个月,即在战场树碑纪念。(马恩浩原籍宁河县李茂庄,其参军后,其家迁移到高稳庄)王德钧(1919-1942)化名方甫,宁河县任凤村人。1925年随全家搬至芦台镇居住。十几岁时曾在天津中原公司、元隆绸缎庄学徒,后在芦台一打米厂谋业。受进步人士影响,参加共产党地下组织,在陈荻领导的秘密联络站开展抗日工作,因工作出色,曾被党组织选派到北京长辛店学习。1940年丰玉宁联合县成立,被派任联合县财粮委员。由于叛徒的出卖和日伪的严酷“扫荡”,随组织转移到北山与敌人周旋。后因战伤和肺病没有治疗条件被组织用船秘密运回其岳父家疗养。1942年因病牺牲。(李卫华)宋淑兰(1918—1944),宁河县芦台镇二街人,1918年5月生。1943参加革命,战士,1944年在丰润县荣各庄牺牲。
  姜海龙(1919—1945),宁河县东魏甸村人,1919年生。1942年参加新华部队,1945年春在赵新庄战斗中牺牲。(刘兴民)王立国(1918—1945),宁河县东魏甸村人,1918年生,属马。弟兄五人,其行五,乳名小五锥子。未婚。1943年冬季参军入伍,投身抗日战争,任班长。部队番号不详,1945年在保定牺牲。(刘兴民)阚盛堡(1926—1941),宁河县国仕营村人,乳名小秋。14岁出外扛活,打短工。1941年秋15岁时背着家人徒步半个月寻找并参加了八路军,在某部3营1连当战士。是年冬,在滦县石门与日军交战时壮烈牺牲。时任代理班长。(阚胜宇)梁凤坤(1921—1941),宁河县褚家庄人,1921年5月4日生。1943年参加革命,班长,1943年在石门战斗中牺牲。
  尹寿仪(1925—1944),宁河县褚家庄人,1925年2月1日生。1941年参加革命,战士,1944年在丰润县杨义口头村牺牲。
  梁凤刚(1924—1945),宁河县褚家庄人,1924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战士,1945年牺牲。
  徐连坤(1920—1943),宁河县西蛇麻港村人,1920年4月出生。1943年3月参加革命,战士,党员,当年在丰润县赵各庄牺牲。(王振金)王永安(1892—),字王春恩,宁河县曹道口人,1892年生,属龙,王凤山之子。自小读过二年私塾,长大后务农。1933年日军入侵冀东,常忧国忧民。1937年七七事变,执意寻找抗日部队,于1938年初到东北开展抗日秘密活动,后不幸牺牲。
  (王誉添)张瑞起(1925—1945),宁河县韩泰庄人,1925年10月出生。1944参加武宝宁第三区区小队,战士,1945年在西堤头牺牲。
  于治洪(1916—1942),宁河镇南窝村人,1916年出生于一个铁路家庭。1937年到天津扶轮中学读书,因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被开除。后到沧州一带发动农民抗日,曾任渤海军区政治部民运科科长。1942年掩护机关撤退太行山,被日军逮捕残杀。其尸骨解放后葬于沧县革命烈士陵园。
  (于晨星)李福(—1945),宁河县孟旧窝村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本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地下交通员,经常参加区小队抗日武装斗争,1945年被日军杀害于孟旧窝村。(李宜昌)董作文(1919—1945),宁河县兴家坨村人。1945年3月参加武宝宁县支队,战士,1945年7月在唐山牺牲。
  李占宽(1887—1945),宁河县南淮淀村人。开辟武宝宁抗日游击区初期,任村财粮委员,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冬季和村干部一起,抵制日军征粮,引起日军仇恨,南淮淀200多间房屋被烧毁。1945年春,在南淮淀被日军逮捕,逼问谁是八路军共产党,粮食藏在什么地方,他坚定地说“不知道!”日军用刺刀刺穿他的头皮,扎透他的双臂,又把肚肠挑了出来,还是坚强地说“不知道!”日军又朝他胸部连扎数刀,他以最后的力气怒斥日伪军,壮烈牺牲。(李绍全)李兆全(1924—1944),宁河县北淮淀村人,1924年生。1944年参加抗日部队,未回过家。一次战斗,李兆全同班12个人被日本兵包围在一间屋子里,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李林轩)李梦玉(1921—1944),又作李孟玉,宁河县北淮淀村人。入伍时间不详。1944年7月7日,在大王台村与日军交战,退到一座庙里被俘。痛骂日本侵略者,誓死不当亡国奴,被鬼子杀害。(李林轩)李兰芳(1926—1944),化名李云,宁河县北淮淀村人,1926年出生。中共党员。1944年某天,李兰芳等11人被日军从牛家坟抓到日本驻守的宝坻县城,要把他们带到日本做劳工。他们最大的22岁,最小的是李兰芳,谁也不愿离开家乡给日本人卖命。一天夜里,这11人合伙将日本翻译打死,日本人发现后在牛家坟开大会,将李兰芳等11人当场砍头杀害。(李林轩)冯宝林(1914—1945),乳名全来,宁河县冯台村人。1943年开辟武宝宁游击区投入抗日斗争,在村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冯台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45年4月14日傍晚,日伪军秘密包围冯台村被捕。当场惨遭毒打,未暴漏任何抗日秘密。日军撤离将其押出村,行至西小王台村西,乘敌不备逃跑,被敌人打中一枪,顺势跳入河中。日军走后他爬上岸,因失血过多,回家的第二天牺牲。(冯培明)张殿荣(1916—1945),化名高源,宁河县大八亩坨村人。1941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武宝宁联合县第五区区干部,1945年5月1日在大八亩坨村西南被侵华日军包围逮捕,牺牲在南涧沽附近。(王瑞雪)张永生(1913—1944),宁河县大八亩坨村人,1913年4月10日生。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村干部。1944年3月5日在大八亩坨村南部牺牲。
  (王瑞雪)张殿义(1920一1945),宁河县大八亩坨村人,1920年生。1942年参加革命,与高原等做地下工作,由于汉奸告密,1945年5月1日在大八亩坨村西头一个叫金嘴儿的地方被捕,惨遭日本鬼子杀害,抛尸蓟运河。(王瑞雪)张宗堂(1924—1945),宁河县东棘坨镇大顷甸村人,1924年2月生。1944年4月参军,1945年6月在东堤头战斗中牺牲。
  刘向春(1914—1944),宁河县田辛庄人,1914年出生。个头不高,但魁梧结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积极开展抗日活动。1944年入伍武宝宁联合县王全荣领导的县支队,战士。当年在潘庄的一次战斗中被敌人抓住,用枪口对着他的胸脯逼问,你们村谁当过八路?部队在什么地方?不说开枪打死你,说了饶你一条命。刘向春就是不说。敌人用枪把子狠命地打,他狠狠地骂道:小日本,我操你八辈儿祖宗!我是有骨气的中国人,在你们面前绝不会贪生怕死,绝不当汉奸,你们想得到八路军的情报,妄想!敌人开枪,刘向春壮烈牺牲。(赵清文)田保会(1921—1945),宁河县田辛庄人,1921年生。开辟武宝宁游击区建立民主政权时,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4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不怕苦不怕死,参加战斗无数次,身上多处负伤。1945年暮春在香河县与日伪作战,中弹牺牲。
  (赵清文)李小秃(1926—1944),宁河县田辛庄人,1926年生。因家庭穷困上不起学,自小跟着父亲干农活。其家无农田,全靠租种俵口地主于继荣的地维持生活。1942年冬,韩松、马良、焦民政等先后到村开展抗日工作,成为骨干青年,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活动。第二年参加了王全荣领导的武宝宁联合县县支队。1944年,部队在宝坻县黄庄被日军包围,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赵清文)冯廷生(—1945),冯廷增误记,宁河县造甲城村人。某部班长,1945年在东堤头牺牲。
  冯炳申(—1943),宁河县造甲城村人。战士,1943年7月在宝坻牛家牌牺牲。
  郑付礼(—1944),宁河县造甲城村人,郑长和之子。战士,1944年在县内大王台牺牲。
  冯凤山(1925—1944),宁河县造甲城村人,1925年出生,冯奎福之子。1943年3月参加革命,战士,1944年9月在玉田县新庄牺牲。
  张受先(—1944),张寿先误记,宁河县造甲城村人,张士普之子。战士,1944年作战牺牲。(刘建田)王明德(1925—1945),宁河县大王台村人。1945年1月参加革命,战士,1945年1月在县内牺牲。
  王来春(1925—1945),宁河县大王台村人。战士,1945年1月在香河县牺牲。
  许守旺(1923—1945),宁河县大贾庄人,1923年出生。无文化,未婚。1945年5月4日参加冯千成为队长的武宝宁联合县六区区小队。同年5月20日,带手榴弹随区小队在东、西堤头村之间伏击日军运粮车,负伤在战场,被日军当场刺死。遗体埋在东堤头村旁。烈士牺牲后,华北人民政府于1949年6月14日向其亲属颁发了烈士证和烈属证。(许文生)肖俊桂(1922—1945),宁河县张尔沽村人,1922年5月5日生。1943年参加革命,战士,1945年7月在县内马从庄牺牲。
  张连佩(—1944),宁河县李秀庄人。战士,1944参军,同年在宝坻县牺牲。
  杜玉民(1921—1942),宁河县后棘坨村人,1921年生。1941年参加革命,战士,1942年在丰南县牺牲。
  于泽远(1927—1945),宁河县胡庄人,1927年10月生。战士,1945年7月20日在军粮城牺牲。
  董云堂(—1945),宁河县南淮淀村人。1944年春参加武宝宁县支队,1945年秋在宝坻县黄庄战斗中牺牲,时任武宝宁县支队7排排长。(李绍全)注:以上烈士名录有关情况,如有出入,以民政部门统计资料为准。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区抗日战争史记资料包含日伪统治宁河时期的罪行、域内抗日斗争、宁河人域外抗战、抗日英烈、附录、后记等章节的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魏永成
责任者
李佑生
责任者
焦民政
相关人物
志英
相关人物
陈荻
相关人物
刘鸪
相关人物
王书文
相关人物
寒松
相关人物
石光
相关人物
鲁健之
相关人物
王家义
相关人物
宏彬
相关人物
兴华
相关人物
吕荣
相关人物
田钺
相关人物
刘醒华
相关人物
刘金瑞
相关人物
张连长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