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战斗在冀东平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412
颗粒名称:
战斗在冀东平原
分类号:
K825
页数:
7
页码:
329-3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爷贫穷但善良,父亲脾气暴躁,对家庭成员施暴。作者在农村长大,幼年时从事各种杂活,并在一个新建的学校接受教育。学校的教师中有一个党的积极分子。
关键词:
农村生活
家庭关系
教育
内容
童年的家
1927年农历五月十四我出生在七里海边上的田辛庄。赵家世代贫穷,爷爷家仅有十几亩薄地,每亩产高粱几十斤,为了生计,他的儿子们常年给人家扛活。爷爷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长子、次子过继给人,老三是我的父亲,还一个是我的四叔。爷爷叫赵佩荣,很善良,懂得一些孔孟之道旧学,总嘱咐我好好学习,常说“人是学而知之,不是生而知之。”我对他很有感情。1945年我当兵2年多了,部队住在宁河县大贾庄,田辛庄李春普传信给我,说你爷爷死了,想你想死了,我伤心地哭了。大贾庄离田辛庄也就几十里,部队正要转移,未能回去看上爷爷一眼。
爷爷在世时,有土房4间,3间正房,1间厢房,分家时父亲分了1间厢房,3间正房爷爷和四叔住。父母亲带着我和1个妹妹就住在这1间小土房里。父亲叫赵焕文,脾气暴躁,常搞家庭暴力,弄得兄弟之间很紧张。对我母亲也是非打即骂。我也常遭到他的打骂,但他想办法叫我上学,没有他逼着我读书,我就不能一参军就当上卫生员。这个我记得深。
我五六岁就跟着大人干一些杂活,母亲因病去世时我才9岁,干的活就更多了,打柴火、掏鱼摸蟹,什么庄稼活都干。1940年父亲让我在村读私塾,念了一年多日本人就不让办了。村里有个地主出身的田友文,是国民党员,儒学深,热衷公益,他从俵口等村募捐,建起了通往天津的一座桥,还建起了田辛庄小学校,他任校长。这个新式学校很新鲜,我常去扒窗户看,于是他们叫我上了学。田校长还编了校歌,记得有一句是“三支水利河,水波荡漾……”学校有3个先生,就是老师,一个是复旦大学毕业生叫陈云鹏,另一个大学生叫张世林,再一个是高中生叫李骥。那个年代这么高的学历的3个人,到1个村子里当教师,真不可思议,至今我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我知道这个学校是进步学校。一次李骥拿起同学的草籽饽饽问大家:我们为什么吃这个,为什么有穷有富,日本人干什么来了,我们怎么办?3天后请同学们告诉我。不久,学校被日本人停办了。后来知道,李骥实名叫赵玉川,是静海人,党的外围积极分子。
参加八路军
1942年下半年,冀东抗日武装工作队到七里海一带开辟游击区,寒松、马良、刘征、继光等人先后到我们村,他们肩上搭个褡裢,像杵磨的石磨匠,后来武宝宁县支队的王全荣也来了。一次,我对他们说:“天天杵磨,咋不住店呀?”寒松笑着回答“老弟呀,要保密呀。”寒松是个大学生,中等个,长得黑,一脸麻子,一口黑牙。他们这几个人,不同常人,有一种特殊魅力、吸引力,好像世界上冒出一种新人,很叫乡亲们喜欢和信任。后来知道,他们肩负着开辟抗日游击区,建立民主政权,组织抗日武装的重任。寒松成为武宝宁联合县办事处主任,1943年12月牺牲在乐善庄,王全荣成为武宝宁联合县县支队队长,其他人也成为联合县机关或区的领导。他们用各种方式宣传抗日,不摆架子,在村里号饭,百姓吃啥就吃啥,因此村里人都支持他们的抗日工作,都愿意接近他们。寒松说,敌人把宁河县称为“治安模范县”,我看田辛庄就是“抗日模范村”。王全荣县支队穿的是绿颜色军装,个个精神抖擞,百姓就给他们编了歌曲,唱道:“一排排,一行行,人像高粱叶子青……”。
他们都爱唱歌,常教我们抗日爱国、反封建方面的歌曲。有一首对唱讽刺歌曲,是唱给那些抗日胆小的人。有一段歌词是这样的:“你们抗战我欢迎,千万别到我村中,我村享太平;(白:如果到你村来呢?)上我村来我欢迎,别住我家中;(白:如果住你家呢?)千万别住我家中,我家享太平;(非要住你家呢?)男女老少胆发惊啊胆发惊……”。有一首是鼓励妇女求解放的,其中两段歌词是:“人家女儿走路快又稳,女儿走路真痛苦,妈妈娘你好糊涂,哎嘿哟——我要放大足!”“人家女儿能写又会算,女儿两眼黑大糊,妈妈娘你好糊涂,哎嘿哟——我要去念书!”还有一首歌颂三八妇女节的歌:“冰河在春天里解冻,万物在春天里复生,全世界被压迫的妇女,在三八喊出自由的吼声,像火把,像炸药,像太阳一样的光明……”,教唱的歌多了,记不清了。
他们人人有手枪,寒松有两支,一支是驳壳枪,一支是撸子,马良的驳壳枪比别人的枪管长一两毫米,可以打得远一些,因此总是吹乎自己的枪好。我常找他们去玩手枪,知道了一些手枪知识,驳壳枪是3号驳壳枪,德国造,撸子也叫勃朗宁手枪,分4个牌子,即一枪二马三花四狗。当时有个顺口溜,“地方干部三种宝,枪牌撸子、钢笔、表”。他们一般把枪藏在身下左首,敌人从后边抓抱时便于右手掏枪。他们非常喜欢我,叫我当了儿童团主任,也就是儿童团团长。马良非常机灵,使用一支上海产的新民牌金笔,他说再得一支笔就送给我。他身边常常带一枚毒气弹,以防不测,可敌人到处抓他也没抓到。他是我的好朋友,解放以后多少年我们还有联系。
在他们身边明白了很多道理,就有了当兵干革命的想法。我找王全荣说,他说你这么小,得问家里头。我又找寒松、马良他们,他们同意了,继光给我开了一封“鸡毛信”,信纸和烟盒大小,叫我到乐善庄找雷雨田,于是我就去了。在七里海一处大苇塘里找到了他,他问哪个村的,我说“丰收”的,他看完信说,啊你是“于良”?我便正式成为八路军了。“丰收”是田辛庄的化名,在田里付出辛苦,就会丰收,丰收就有余粮,于良是“余粮”的谐音,多有意思,是寒松他们给起的。开辟的村庄和参加抗日工作的,都有化名,就是为了迷惑敌人。这是1943年夏天,我从此离开了家,走上了革命道路,没告诉父亲,当年16岁。抗日时期,在冀东的一些县,好多村子知道我于良这个名字,抗战胜利到了关外,我又改回真名字赵鸿圃,一直没变。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在部队我一直做医务工作,和伤病员打交道,战争时期也要像战士一样,随时要准备流血牺牲。
在第4区队休养所
雷雨田是冀东军分区第4区队第3休养所所长,我成了这个所的卫生员,还有一个医生蔡景华,当时就我们3个人。我什么也不懂,跟着学,几个月后一般的护理治疗都可以了,所长和伤员对我都满意,一次开会,马良说,你看于良这个小同志,抗日意志坚定,半年就成了一个好卫生员,不简单那!休养所在七里海里,住的是老百姓用于看芦苇的窝铺,吃饭、消毒用的锅也是老百姓的,柴火到处都有,粮食是村里送来的公粮,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刺骨,非常艰苦。夏天比冬天好过些,那寒冬腊月里,穿的棉衣里边没有衬衣衬裤之类的内衣,破了的棉花爬满了虱子,我们就用纱布做内衣,结果虱子更多了,多的没法说。没衣服换,没条件洗,每天没事就拿虱子。我不会做针线,雷雨田把我的棉衣和纱布拿在手里,一针一针地缝,我在一旁看着,温柔轻巧的动作,像是看到了母亲,那“慈母手中线”的意境,好叫我伤感!
我们接收的伤员大部分是第4区队和武宝宁县支队的,治好了归队,牺牲的就地安葬。第4区队有一个战士,是宁河县冯台子的,在玉田蓟运河边打日军小火轮负了伤,腿被机枪打了两个洞,转到休养所我给治了一个多月治好了,只可惜回到部队当天打仗就牺牲了。我们有服装费,但不让做军装,有军装更不许穿,怕敌人发现。第一次发服装费,我托人捎给了父亲,换了便衣。器械药品一是靠缴获,一是上边通过关系购买发下来的。当了八路军就得剃光头,不让留发,直到抗战胜利我们开进东北才允许留长发。配备的武器只所长一支手枪,我们俩每人两颗手榴弹,自卫条件很差,全靠老百姓保护,一有情况赶紧转移。
我们带的伤员有时一两个,有时四五个,最多10来个,所里的医务人员最多时就是四五个,主要武器就是手榴弹。一个秋天,我们带伤员住在丰润县胥各庄附近的小刘庄,不知怎么敌人知道了,晚上从唐山出来200多日伪军,把村子包围,他们知道我们人不多,没有战斗力,就都上了房,可能想捉活的吧。当时有10来位伤员,都是轻伤员,加上我们几个,共十几人,支部书记喊着大家:“誓死不当亡国奴,给自己留个手榴弹,决不当俘虏!”大家把手榴弹拉出了弦,从墙上往外跳,跳到柴草里,再跳到一个大坑里,顺着坑边往南拐进一条沟往东跑,结果撞上了敌人,大家扔着手榴弹钻进青纱帐,又穿过一片苇塘,终于甩掉了敌人。跑到铁路边,战友李石的家就在附近一个村子,我们就在这个村子住了一天。在当时,我有四个手榴弹,给了别人两个,背一个包袱跑掉了。所里有个姓沙的伤员,腰部中了一枪,另有两名伤员被捕。那天晚上天特别黑,便于我们行动,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伤员中有一个侦察员勇敢机灵,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他叫芦树清,天津解放我在和平路不期而遇,匆匆分手后再没见过,他是我忘不掉的一位好同志。
护理伤员或带着伤员转移有时就我一个人,得到敌人信息分析敌情、怎样转移、向何处转移,只有自己做决定。夜里转移我走在前面,手持两颗手榴弹,让抬担架的老乡与我拉开100多米的距离,遇到敌人我扔手榴弹或是呐喊,他们听到就赶紧抬着伤员躲藏。
当时我十六七岁,大家都说我胆子大。我9岁死了娘,常独自一人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活,练了胆子,一个人到十几里外的大渠淀逮鱼摸虾,黑天回家就一个人走在路上。跟着性格暴躁的父亲生活,逐渐形成孤僻、多思的性格,又胆子大,因而村里人叫我“蔫大胆儿”。说到胆子大,1943年冬季有一次,寒松他们在丰润县南青坨开会,3所在宁河县大月河,雷雨田参加会从这里先走了,我有事要追赶雷雨田,晚上从大月河出发,经过玉田,天亮到达南青坨。路上后半夜下了雪,到时浑身都湿了。寒松批评了雷雨田,这么点的孩子,走一夜路,过那么多据点,你怎么叫他赶过来呢。
雷雨田是我参加革命的第一位领导,人厚道,脾气犟,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就回家不干了。他是玉田县五里群人,宁河县丰台镇北不远,20世纪初年我开着残疾车去了他家,他已经去世了。他有个故事,当时队伍里津津乐道:1943年冬跑敌情他回家住了一晚,结果妻子怀孕生了大小子,人们常逗他,你这儿子来之不易呀,还得感谢日本鬼子呐!
1944年,第3休养所与第2休养所合并,我要求下部队,就到了第4区队的2连,当了连队卫生员,那时到日军投降,我跟着连队打了很多仗。
在第4区队2连
第4区队是冀东我军的主力部队,前身是丰(润)玉(田)遵(化)联合县游击队,代号青英部队,作战区域在冀东一带,曾在宁河蓟运河以东打过丰台、板桥。1942年开辟武(清)宝(坻)宁(河)联合县游击区进入宁河西部地区,最早开辟工作的马良、王全荣等武装工作队员来自这个部队。第一任队长是田心,玉田人,曾率部在艾林庄与伪军交过手,1连连长刘醒华曾带人化装成日军,逮捕处决大八亩坨反动红枪会会首。后来在冀东很出名的武宏,在这个部队曾担任排长、连长。这个部队在苗庄伏击伪军,歼灭1个营,打死伪军副团长,这个战斗很出名。
我从休养所调到第4区队1连,连长是阎寄尘,指导员是张增堂,他们很欢迎我。连队每人每天定量28两小米,重机枪手、炮手每人30多两。当时是16两1斤。我是一名老兵,又是一名成熟的卫生员,很快与战友们打成一片。战场上不胆怯,深得领导的信任和战士们的爱戴。第4区队在抗战时期,战死1000多人,刘醒华1连在宁河与宝坻打了一仗,死了八九个战士,不久在丰南他也牺牲了。死人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战士们最怕人家说自己“怕死”两个字。最初打仗都害怕,我也同样,腿肚子转筋,打多了,就习惯了,什么也不怕了。越是过年的时候越打,就是利用敌人的麻痹。除了打仗就是夜行晓宿的行军转移,两只腿不闲着。我们正是靠着这种任何军队不能比的精神和毅力,打了一次又一次胜仗。毛泽东说,我们的胜利与其说是打出来的,不如说是走出来的。这话千真万确。我下连队到抗战胜利,和日伪军打了无数的仗,记忆深的有这么几次。
土山庄战斗。1945年6月15日,以第4区队为主改建为冀东第15团,首任团长叫邢程,政委王恕吾,一个月后就在香河县的土山庄,打了一场漂亮仗。那次打仗,从北平出来300多鬼子被我军包围,打得顺手、痛快,我跟着连长卧在沟里,连长要通讯员传命令,命令1排向敌中心攻击,通讯员重复命令结巴起来,看到这,我自告奋勇地说“我去!”连长一点头,我跑向了1排,完成了传达任务,连长好夸我。敌人被彻底歼灭,我军无一伤亡,只有几个中暑的,采取治疗措施后也恢复了健康。当地群众把日本鬼子死尸集中在荒地上,摆了一大片。15团政委王恕吾站在高坡上,非常兴奋,说:“多大的胜利呀!同志们,日本鬼子没啥了不起的!”干部战士更是个个高兴的不得了。战场上有许多瓜田,正是瓜熟时节,仗打下来战士们出汗出的脸都变了样,可是再干渴大家也不动百姓的瓜,中暑的也一样。
巧打崔黄口。我们从土山庄撤到了宝坻县,休整后准备攻打武清县崔黄口镇,我连住在了牛家牌。1945年7月14日(阴历六月初六),我连利用日本鬼子一部分呢子军装、皮鞋和钢盔武装了1个排,化装成鬼子模样,配了一名会说日本话的翻译,夜间向崔黄口进发。我跟着这个排,后面是大部队。一直向东走,太阳出来后,到了崔黄口。崔黄口镇驻着伪军1个大队,有二三百人,分住在5个炮楼里。化装的排到了跟前,1个伪军排长好像看出了什么,说你们不怎么像吧,话音未落,一枪就把他打死了,后续部队一下冲了进去,分头冲向了几个炮楼。敌人往外扔手榴弹,1个侦察员牺牲,我连1排长负了轻伤,我当场给包扎的。到了中午战斗结束,除伪军大队长趁集日之乱逃出城钻玉米地跑了,其他二三百人全部当了俘虏。战斗结束,我们住到了宝坻县沟头村。过了几天,也就是7月18日,在这个村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第4区队参加了滦县的赵各庄战斗,打的很惨,特别是因为雾大自己人打了自己人,加大了伤亡,打崔黄口化装鬼子的1排,除了战死的全被伪满军俘去,战后他们被放了回来,结果又都被遣散了。为此连长阎寄尘沉痛不已,抬不起头来,直到开平打了胜仗,情绪才转过来。阎寄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吉林人,“九一八”流亡学生,平津战役担任团长,牺牲在塘沽。
开平打军列。1945年秋,日本鬼子快投降了,日军一列军车从唐山开出,刚过开平就被我军包围了,它的火车头在列车中间,日军从前面摘下车头,扔下了东半截往回跑。东半截军车停下了,日军100多人挤在一个敞开的车皮里,战士们冲到跟前往车厢里抛手榴弹,里面的日军还不知怎么回事,想抵抗也发挥不了,没几分钟,里面的尸体就摞起来了。我们缴获了一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光重机枪就得了40挺,俘虏了几十个日本兵。有伤的我给包扎,包扎时一个个向我鞠躬。这一仗,我们没伤亡。
任各庄战斗。打开平军车不久,一批成建制的伪军不知什么原因,几百人就坐在任各庄附近唐丰公路上,被我们包围,我们看到他们士气低落叫他们投降,没想到他们竟然抵抗,气得我们发起冲锋,在一片喊杀声中,他们才全部举手投降。我连2排长冲锋时,被自己的机枪手打断了腿死了,这个机枪手,又痛心又害怕,抱着我大哭。2排长的死,是机枪手失误造成的,真叫人惋惜!说到机枪手,我想到了另一个重机枪手,他叫王久亮,大个子,就在这次战斗前不久,攻打任各庄据点,操枪射击时被敌打中,当场牺牲,他就死在了我的身边。
解放玉田。这是第4区队抗战时期打的最后一仗,正是八月十五,打了3天3夜。当时4区队有5个连,我连任务是打东关,攻不进去,3连连长急眼了,骂一个掷弹筒手,你他妈的就是怕死,再往前把敌人给我炸喽!掷弹筒手刚上去,还没操作,就被打死了。战斗间隙,正在吃饭,菜还有鸡腿,日本人从唐山开来了3辆坦克,3连连长梁秃子没配合好,结果让3辆坦克退回去了。天亮部队打进了城,全歼敌伪1000多,光日军就有二三百,日本人尸首都被打黑了。我们比敌人死的也不少,打扫战场时,看到一个又一个躺在地上的战士,那个滋味,真难受哇!战斗期间,我们到附近的八里庄搜索,没想到还有那么多敌人,子弹像雨点打向我们,司务长抬的一筐月饼都打碎了,这伙敌人也被我们歼灭了。打下了玉田,震动了兴隆一带的满洲伪军,他们成建制的起义,全部被八路军改编,到我们部队的也有一部分。
要觉不要命
我们在敌占区打游击,就是在敌人的夹缝中生存,行军战斗跑敌情,两腿不闲着,难得睡上一个安稳觉,有的为了睡一觉什么也不顾了,所以有一句话叫“要觉不要命”。那次打玉田,我解着手睡着了,解完了,就睡在了大便上。一次我在行军路上醒了,往后一看,一个个睡得香啊!有歪头的,有低头的,有来回晃悠的,有流哈喇子的,而他们的双腿却轻轻地快速地迈动着!行军睡觉,是残酷环境逼出来的,一般行军速度每小时6公里就可以边走边睡,这时候没人说话,那脚步声嗖嗖地像吹着风。一次夜里行军,睡觉的战士们下意识地挥动左右手拨开高粱杆开路,走出来后大家竟然不知方才走过的是一片高粱地。在路上一个战士睡着停住了脚步,后边的人睡着也停了下来,不知什么时候醒了,一看前面的部队没影了,就赶紧追。战士们习惯了枪炮声,前面轰轰隆隆响着,后边一个劲地打呼噜,一旦听到命令一激灵就起来。战场上枪炮声停了,有时静得没一点声音,静得叫人害怕,这时候再困却睡不着了。
在抗日时期,尽管环境恶劣,但部队士气高,情绪乐观,经常唱一些革命歌曲。有一首歌词是:“……破飞机,瞎嗡嗡,大炮更稀松,……全凭刺刀手榴弹,消灭鬼子兵……”。还一首歌词是:“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发生了大事情,第二战场开辟成。第二战场谁开辟?英美国同盟军,法国北岸把陆登。指战员四百多万,坦克盖地,飞机遮天,小日本,好比石头底下一个鸡蛋……”。还一首歌词是:“勇敢的行列,勇敢的行进,庄严的阵容,铁的子弟兵。新中国就在手中出现……”
冀东第15团正式名称是八路军冀热辽军区第15团,打下玉田后的10月,执行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向东北挺进,从此,开始参加伟大的解放战争了。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区抗日战争史记资料包含日伪统治宁河时期的罪行、域内抗日斗争、宁河人域外抗战、抗日英烈、附录、后记等章节的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洪圃
责任者
魏永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