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妇女儿童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368
颗粒名称: 抗战时期的妇女儿童团
分类号: K265.21
页数: 3
页码: 181-183
摘要: 本文讲述了宁河县岳龙村的一位女性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历。她自小生活在日寇扫荡的险恶环境中,但凭借坚定的抗日信念和机智灵活的行动,她积极参与了减租减息、雇工增资运动和掩护军用物资等抗日工作,为八路军提供了可靠情报和物资支持。她和其他妇女们一起做军鞋、护理伤员,为支援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减租减息 雇工增资

内容

我是宁河县岳龙村人,1931年出生,1945年7月入党。小时候,家里生活很艰难。父亲过世后,母亲带着我们姊妹4人种点地,勉强维持生活。母亲小脚,姐姐多病,家里行二的我就成了主要劳动力。10岁刚出头的女孩子,每日躲避日寇的疯狂扫荡,起早贪晚下地挖野菜、打柴草、种庄稼,我就成了在苦海里挣扎的“野”丫头。
  1944年9月,为调动广大农民抗日积极性,改善群众的基本生活,树立基本群众优势,巩固抗日根据地,冀热边特委作出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减租减息、雇工增资运动。我们村的穷人们被秘密发动起来了。贫雇农、扛长活的走上街头游行,每人手持一面红绿纸的三角旗,高喊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减租减息!”、“坚决抗战到底!”我也跟在大人后头,一起喊口号,大造声势。地下党考察了我的情况后,选我当了村女儿童团长,后来还成了村里的妇女干部。族里人看不惯,骂我“老李家老少姑奶奶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怎么这辈出了个现世报。”可我满不在乎,就是每天带着儿童团员和妇女们,一起做着抗日工作。
  那时小,啥也不懂,但是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的干劲。我跟着地下党,身处敌人烧杀抢掠的残酷环境中,侦察敌情,递送情报,掩护军用物资,宣传抗日主张,从来不惧生死,与敌人斗智斗勇。我没上过学,接受任务后,全凭着脑子记和机智灵活。有时去丰润的青力村等地去送信,我先将信卷成一个小纸捻,然后放在鞋壳旯里,或放在裤子里。遇到危险情况,就千方百计脱身,或将信处理掉,决不能将信落到敌人手里。有时去送口信,我要记住口信内容和送信地址,还要记住联络暗号,对上暗号才能准确完成送信任务。
  党组织经常派给我们各项任务。记得一次我和霍秀英去五道桥(今唐山丰南区内)侦察敌情。那天,我们两个人装作走亲戚,一人拎一个小笼筐子,里面分别放些熟食。遇到有人问时,她就说去看她姑,我就说去看我姥姥。到了五道桥,我们两个人分开两路,去观察、探听敌伪据点的人数、武器、给养和周边情况。然后,我们集合回家,一起向党组织负责人汇报情况。汇报情况时,党组织负责人坐在炕沿上,我和霍秀英一边说,一边用土坷垃在地上画出敌人据点草图,为八路军打鬼子提供了可靠的情报,受到了领导的夸赞。
  最多的时候,我们是给八路军掩埋和转移军用物资。为了作掩护,八路军在村里成立了贸易货栈。我们经常利用夜幕的掩护,给八路军纺棉花,掩埋和输送物资。我们选择比较隐蔽的时机,将部队弄来的土布、纱线、枪支、弹药等军用物资包裹好,埋藏在霍秀英家后园子挖的坑里,上面放上玉米秸、干树枝进行遮挡。然后,再根据上级的指示,将这些物资转移。战时一批一批物资,就是以这样的形式被保护、转移,输送到抗日战场最前线。前几年我回老家,特意去看过掩埋军用物资的地点。一马平川的土地上,已经旧貌换新颜。惟有略显低洼的地方,还默默地埋藏着过去的故事。触景生情,我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国人民,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抗战期间,我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把村里的广大妇女发动起来,做军鞋、护理伤员,送丈夫、儿子上前线杀鬼子。为了支援抗日战争,我们将群众分为进步户和顽固户,按照家里妇女人数、可靠情况,分配缝制军鞋的任务。通常是上级给党支部书记陈纪作任务,有时150双,有时200、300双,时间为10天。然后我们妇女干部给乡亲们分配具体数量。我们将全村妇女分成几个组,一个组安排做多少双,逐户发鞋里鞋面,多少鞋就发多少布。那时,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工作,广大妇女群众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打裌衹、纳鞋底,婆婆媳妇齐动手,婶子大妈没有落后的,做鞋底的麻绳、铺衬都是群众自愿从家里拿出来的。我的母亲也和其他妇女们一样完成了多次做军鞋的任务。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广大妇女以不愿做“亡国奴”的朴素感情和强烈愿望,尽其所能支援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永远不能忘记1945年,村书记王作廷跟我郑重谈话,发展我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那时是单线发展,秘密发展,不能将自己的党员身份告诉任何人,包括父母、配偶。入党那天,正值盛夏,我们聚在梁泽英的家里,屋外蛙声一片,屋内热血沸腾。窗户和门用棉被和土布严严地堵上了,我和霍秀英严肃地站在一起,面对墙上贴着的马恩列斯头像,高高举起紧握的右手,王作廷带着我们进行庄严宣誓。王作廷说一句,我们说一句。“对党忠诚,不怕牺牲、永不叛党……,”一句句入党誓言,深深地铭刻在了我们的头脑里和心灵中。70年了,我作为一名农村的普通妇女,跟着党坚定地走过风风雨雨,迎来了炎黄儿女的扬眉吐气,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泱泱中华造就了不屈的血脉。感谢党的培养,使我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女孩子、苦孩子,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感谢新中国,让我们这些没有尊严的“亡国奴”,像一头东方醒狮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在阳光普照的今天,我们要永远牢记历史,努力维护和平,让世界的每寸土地都沐浴在和谐幸福的阳光里。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区抗日战争史记资料包含日伪统治宁河时期的罪行、域内抗日斗争、宁河人域外抗战、抗日英烈、附录、后记等章节的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则贤
责任者
李建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