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抗日战争时期的零散记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353
颗粒名称:
抗日战争时期的零散记忆
分类号:
K265.21
页数:
4
页码:
131-1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日本侵略时期中国的苦难和殖民地生活,包括强占土地、种植罂粟、日本药品作为侵华工具、逃离日本人的残害等情况。故事中涉及家庭的冒险和苦难,以及中国人民对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关键词:
鸦片
仁丹
东亚病夫
内容
我是芦台本地人,1932年出生,从一记事就听到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铁蹄践踏国土的声音。那个时候,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苦不堪言,被推向了苦难的深渊。虽然年代久远,但做“亡国奴”的屈辱事件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吃米“犯罪”
日本强占我县芦台附近大艇等18个村、5万余亩土地划为“高丽圈”,掳来高丽人为其种田,主产稻米,作为侵华军粮,不许国人吃用,违者即为“犯罪”,要开膛破肚,严惩不贷。我姥家在蓟运河北岸大赵庄村,离“高丽圈”10多里地,有时冒险为我家偷买点稻谷,要躲过严厉盘查才能送过来。一次,姥姥藏藏掖掖、吓吓惊惊,颠着小脚儿带着几斤稻谷,到摆渡口过河时,被搜身检查,不但稻谷被没收,还挨了一顿暴打。有时侥幸,如愿以偿,我家就在深夜关好门窗,将稻谷一点点捣成白米,装在小缸里,埋藏在地下,单等过年吃上一顿白米饭。一次,正吃年饭,保甲长带着日本人挨家挨户地检查,吓得我母亲急急将米饭藏在灶膛里,方躲过这场灾难。殖民地的生活到哪儿去伸张正义。
强种罂粟
清朝中晚期,英商将大批鸦片输入我国,榨取了我国大量金银财宝,又毒害了大批中华儿女。因之,我国被称为“东亚病夫”。日本侵占中国后,也效仿英国做法,强令高丽人和本地农民种植罂粟,以达到其加害中国人民之目的。
1941年夏天,我和母亲去姥姥家,在蓟运河北岸的大片土地上,看到了象征着亡国灭种的鸦片烟苗,开着密密麻麻的白花、水红花。我姥家仅有的2亩园田,也被迫种上了罂粟。母亲和姥姥低头叹气,我和表弟坐在蓟运河岸边,不知所措地看着这些刺眼的白花、水红花,仿佛看到了一张张有着枯瘦灰土脸的烟鬼,恨不得统统拔掉那些可恨的大烟苗。
后来,中午放学在马路上听人悄悄议论,八路军贴告示了,叫铲掉烟苗,改种粮食……。今天看来,铲除罂粟也应是抵抗日本侵略者、捍卫民族独立富强的重要斗争。
仁丹
仁丹是一种防暑祛热的常备药。日本生产的这种药质量佳、效果好,世界有名。而居心叵测的日本人,却把它作为一种有效的侵华工具。那时的日本人,在我国城镇大街小巷的明显路口的建筑高墙上用油漆画上仁丹图像,仅芦台小镇就有40多处。画出的仁丹图像,没有任何商品介绍,而仁丹、洋人头像,却明显不同。以头像为例,胡须长短不一、多种多样;帽子或有或无、样式不同;字体各异……等等。实际上,仁丹图像就是日本侵华的军事路标图。仅此,不难看出日本人狡猾之极、诡计多端,为达到其侵华野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竭尽其能事。
“狗碰”里逃生
芦台爬街子南段路,路口西侧“德兴”百货店,曾遭一惨事,至今说起,令人不寒而栗。当时该店老掌柜不知何病身亡。日本人得知,认定是霍乱,强行将尸体解剖,闹得人心惶惶。人们怕霍乱病,更怕日本人残害无辜。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芦台街面真不善,德兴掌柜得霍乱。天津派来验尸官,小日本子来检验。开膛破肚把心剜,人人听了心胆寒。道路口中把路拦,盘查行人看面颜。他说你是霍乱病,你的小命准玩完”。
我家住南街大胡同,租住地斜对门是白家。日占期,白家老大在关外沈阳火车站扛脚行。
一日,白老大患急性肠炎,也叫霍乱,俗称“火痢疾”,上吐下泻,高烧40度,是当时非常严重的传染病。日本人对此种病人,采取灭绝人性的手段,对死者火烧,没死者活埋,对白老大也没放过。当时家住芦台的人得了霍乱,同样吓得不敢出屋。
那天,弄了一具“狗碰”“柳木猴”(一碰就碎的薄棺材),把白老大硬塞进去,用铁钉钉妥。在一个日本人扛枪监押下,由4人抬着去城边荒碱地活埋。棺里的人叫得瘆人人,抬棺的人满脸是泪。“别叫了,留点精神还有用呢。”棺里棺外的人暗暗商定好逃生计策。里边真的不叫了,扛枪的鬼子还点了点头。突然,几人抬着棺材飞也似地跑了起来。一直跑到城边青苗地,甩掉了小鬼子放下“狗碰”,棺里的人猛力蹬开“狗碰”,一溜烟似地钻进了青纱帐。白老大得以逃生。
逃生者回到家乡,家里高高兴兴烧平安纸,挨家挨户送白面包子,我也吃着了。白老大长我父两岁,我叫他白大爹。
为啥给他鞠躬
日本占领时期,我在北街宝塔寺后房(现县医院偏西对面处)上学。每天常走之路,从南街,穿中街,到北街东头,往北一拐进校门,天天如此。有一天,与同学走上北街路,见到一处坐北朝南大房(现看守所处)前,有一日本兵持枪站岗,冷气森森。是时,此地为日本1480部队驻地。任何人路过这里,必须给他鞠一躬,不然就要遭到毒打。我亲眼看到,一个人贸然而过,被发现后拽了过来,先是拳脚相加,一顿狠揍,随后逼其在脚下跪着。我俩无法从这个门前“飞”过,也吓吓嗦嗦向他鞠了一躬。随后,大气不敢喘一口,就赶紧向学校逃去。坐在课桌前惊魂未定,手心已冒出了冷汗。当时年仅十岁的小孩弄不懂,为什么中国人必须要给日本人鞠躬。
背军粮
日本侵华时代,芦台镇北街偏西有一深宅大院,院的西北角有一炮楼,日本兵站在楼上巡视,威风凛凛,杀气腾腾,阴森可怕,无人敢靠近。后知这是日本人的军粮库。
当时,许多贫苦人家和我家一样,“升米个柴胳肢窝夹棵白菜”,吃了上顿没下顿,根本填不饱肚子,甚至用发霉变质的混合面充饥,一年到头野菜糠麸半年粮,饿了喝口凉水,夜晚能听到肚子“咕咕”叫。无计可施的母亲,间或让我去买豆饼、花生饼,也就是如今喂牛马的饲料,用来聊补饥饿。一天,我肚子饿,买了一块花生饼,随手掰了一块放在嘴里,一嚼苦涩难咽,遂去退“饼”,遭到卖主怒斥。横行一时的日本人,强令中国人不许吃在中国土地上生产的稻米。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那天,丰玉宁联合县原六区区委书记曹文斋带干部进了城(后来听说),炮楼上持枪日本人,往日的威风一扫而光,远看像只木鸡,近瞧若霜打的小草。是时,芦台百姓高兴极了,饥饿的贫苦人起来了,三五结群到那里将粮谷一袋一袋背回家。惋叹年幼,无力所取,眼巴巴看着成人背粮,只有望粮而叹。
褪不去的痕迹
建国初期,丰台区公所所在地是冯姓富户的住所。丰台银行与区公所同在一个院,住南门旁倒正房两间,外间办公,内间为主任室和宿舍。1954到1961年,我一直在丰台银行工作,当我调离工作时,仍能够清楚地看到墙上赭红色血迹和深浅不一的众多枪眼。
据当地人讲,在这里曾发生过日军剿杀抗日力量红枪会的惨案。当时,日军动用了重机枪、小火炮,杀人无数,尸体布满街道和还乡河,鲜血顺街流淌,染红了还乡河的水,河水好长时间还是红的。
在丰台工作期间,我还多次听当地人讲过日军飞机轰炸丰台镇的事。
那一天,日军派出数架飞机低空徘徊,螺旋桨嗡嗡作响,惊慌失措的人们,不知道天上飞的是什么,拼命地四处奔逃。有好多人无处可逃,跳入北大寺前的荷花坑,用荷叶顶在头上,飞机追着人群飞,往荷花坑投炸弹。万幸的是,一枚炸弹也没响。而在街里,炸死了两个人,炸伤了一个孩子,有的房子被炸毁。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区抗日战争史记资料包含日伪统治宁河时期的罪行、域内抗日斗争、宁河人域外抗战、抗日英烈、附录、后记等章节的详细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焕然
责任者
李建明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