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前湖广巡抚大中丞刘公祠堂碑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287
颗粒名称: 大司马前湖广巡抚大中丞刘公祠堂碑记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256-259
摘要: 本文描述了刘公在楚地巡抚期间的治理和功绩。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蠲除烦苛、选拔贤才、照粮均派等,使得当地民众得到了改善。后来,他的儿子和孙子也在楚地任职,继承了他的遗志和治理理念。文章最后呼吁皇上能够重视旧臣的功绩,录用其子孙,并以此为鉴,发扬忠孝之道,教育后人。
关键词: 司马公 人物 宁河县

内容

今天子纪元之初,疆域甫定,大化未洽,弄兵干纪之徒时复窃发。而楚俗故称剽轻,山谷险阻尤易凭依藏匿,其西南则与滇黔粤蜀相接壤,非有文武威风知大礼者,不克镇抚。天子畴咨在廷,乃命故大司马刘公①以副都御史持节巡抚是邦。公既至,宣布威信,蠲去烦苛,择大吏之贤者而任之,一切与民更始。事几仓促,治之咸有条理。承明季兵燹蹂躏之后,至是顿还承平旧观。越八年还去。楚人怀公之德,相率言于有司,立生祠于鄂城大观山之阳,岁时俎豆不绝。
  越有三十余年,而公子、令中丞公②继公抚是所。以御军治民率属待士者,一以司马公为法,三年有成,衔恤以归。既祥琴,天子念公父子功绩显著,楚人亦安公之教令也,命还公旧任,楚人士莫不悦喜。公所以噢咻而安全之者,惠爱兹深。楚人沐中丞公之德,益追念司马公不置。堂构加辟,丹护欲新,瞻仰徘徊,无不流涕而继以歌舞也。
  公之还去,距今四十余年。余奉命典学是邦,拜公遗像,退而询公旧事。楚人士佥为余言:壬寅之岁,方用兵于西山,禁旅云集,供亿不资。丁夫困转输,往往颠踣涧谷,财殚力竭而功不克时奏。公悉心经划,俾都邑照粮均派,而宽其负任,由是民无重累,士皆宿饱。凯旋之日,闾里晏然。癸卯秋大水,潜沔之间,田庐人畜漂没者无算。公缮疏入告,百方赈恤,黎民获奠厥居。微公,则道谨相望矣。最公之功德,于是为大,宜其佑启后人,累世光显,而食报于无穷也。
  维我皇上,笃念旧臣,其有竭忠宣力勋业炳著,必录用其子孙,或置之文学侍从之间,以彰宠异。顾以督抚为一方保障,安危休戚之所系,苟非其人,未尝轻授。独中丞公再开幕府,名位德业后先相望。呜呼!此岂徒然也哉!
  常武之诗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言召公甘棠之泽,洽于南国,惟召虎克缵前烈,疆理江汉以成中兴之功,故山川土田锡赉有加。而复推本其先祖,益以忠孝之道教天下万世。唐史载,狄仁杰为广州刺史,民立碑颂德。及其子,不能继,乃仆之。由是观之,微司马公之德,不足以垂裕后昆;微中丞之济美,亦不足以彰司马公之遗爱。以荷天庥,而结民思也。
  余既辱与中丞公,之子、今庶常君与儿子海同举乡试,又同官禁近,可谓累世之好。而余得濡笔以记司马公之盛德大业,固陋之辞有所托以不朽,岂非幸欤!
  【释文】
  当今天子康熙之初,天下刚刚平定,局面尚未稳定,聚众拥兵违法犯纪之徒不时暗地发难。而湖广一带民风素称剽悍,境内深山峡谷等险阻尤其易于凭借和藏匿,其西南则与云南、贵州、广东、四川相接壤,非有文武兼备威风八面而且熟知儒礼之人,不能够镇压平服。天子考虑再三并咨询廷臣,乃命故大司马刘公以副都御史的身份秉持节钺巡抚这个地方。公到此之后,以威信布告百姓,免去繁文缛节和苛政,选择贤良的官吏委以重任,采取一切措施除旧布新、与民同乐。政事虽然仓促,治理却都有条理。承接明末战火蹂躏之后,到这时立刻恢复和平之旧貌。八年之后离职。湖广之人缅怀公之恩德,相率向有关部门建言,在武昌大观山之南麓为公建立生祠,年节时令祭祀不绝。
  过了三十余年,公的儿子、令中丞公继公之后做此地的巡抚。用以掌控军队、治理百姓、督率部属、对待士人的方式,全都以司马公的制度为法则,如此三年颇有成绩,因遇父丧归家。守孝完毕,天子念公父子功绩卓著,湖广之人也安于公的教令,命公再任湖广巡抚,湖广人士没有不欢喜高兴的。公根治动乱使湖广得以安全,流惠于民无比深厚。湖广之人沐浴中丞公之恩德,越发追念司马公难以释怀。于是整修祠堂,粉饰一新,人们瞻仰遗像徘徊内外,无不流泪并继之以歌舞。
  司马公离开湖广,距今四十余年。我奉命到此省提督学政,到祠堂拜公遗像,回来后询问公的旧事。当地人士都对我说:壬寅那年(1662年),朝廷正在西山打仗,当时大军云集,军需巨大。民夫转运粮草非常困难,往往跌落在山涧峡谷之中,耗尽了财力人力却不能完成任务。公悉心经理筹划,命所属府县按照军需粮额平均摊派,并放宽其转运任务,于是百姓不再有繁重的负担,兵士也能吃上饱饭睡上安稳觉。凯旋之日,乡村间平安无事。癸卯年(1663年)秋天发大水,沿河两岸,庄稼房舍及人畜漂没者无数。公写奏折上报朝廷,千方百计予以赈济,黎民百姓因此得以存活安居。如果没有公,则饿死于道路者相望了。公最大之功德,以上述两件事为大,以如此功德理应佑护和发达其后人,得以累世荣光显贵,享受善报于无穷了。
  我朝皇上,深念旧臣,对于那些忠于职守、竭尽全力、功勋卓著者,一定会录用其子孙,或者置之于文学侍从之间,以彰显非常之宠幸。至于总督巡抚为一方保障,安危休戚系于一身,如果不是合格之人,未尝轻易任用。唯独中丞公两次得任巡抚,与司马公名位德业先后相望。啊!这岂是偶然!
  常武之诗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说的是召公如甘棠之恩泽,广被于南国,只有召虎能够继承前人事业,治理江汉成就了中兴之功,所以周天子以大量山川土田予以赏赐。然而推其先祖才是事业之根本,于是更加以忠孝之道来教化天下万世。唐史载,狄仁杰为广州刺史,百姓立碑颂其功德。然而他的儿子,不能继承其德业,于是人们放倒了石碑。由此看来,没有司马公之德,不足以名垂后世保佑子孙;没有中丞之同样的美德,也不足以彰显司马公所遗留的德业,从而得以承受上天的庇佑,并且得到百姓的怀念。
  我既与中丞公为友,中丞公之子、如今官为庶常的嵩龄君与我的儿子海同科中举,又一同做皇帝的侍从官,可谓累世之好。而我得以用笔墨记述司马公之盛德大业,固陋之辞因此得以不朽,岂不是太荣幸了吗!
  【注释】
  ①大司马刘公指曾任湖广巡抚、浙闽总督的刘兆麒,因其曾授兵部尚书官衔,而大司马为兵部尚书之别名,故称。
  ②令中丞公指刘兆麒之子刘殿衡,因其任湖广巡抚时又挂右副都御史之官衔,而中丞为御史之别名,故称。
  本文录自:天津市宁河县丰台镇刘兆麒后裔所藏之《丰台刘氏家谱》。
  故宫博物院的来历
  北京的故宫,原先是明、清两代的皇宫。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根据退位时袁世凯所定的《清室优待条件》,仍然居住在紫禁城中(故宫),保持着皇帝的“尊号”。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软禁了当时的总统曹锟,由黄郛组织摄政内阁,代行大总统职务。他还废除了皇帝的“尊号”,并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于1925年10月10日在故宫的乾清门内,举行了故宫博物院的开幕典礼。这就是故宫博物院的来历。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本书从宁河历史、七里海为中国漕运之源、光绪之死与高赓恩、宁河民俗、宁河县民间文化等几方面描述了宁河的历史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薄有德
责任者
杨国奎
责任者
刘兆麒
相关人物
刘殿衡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1924年10月23...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