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赓恩反对戊戌变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261
颗粒名称: 高赓恩反对戊戌变法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55-58
摘要: 本文描述了清朝时期儒家学者高赓恩的学术成果和思想信仰。他是两宋程朱学派的信徒,著有多部重要著作,并深受宋代理学派的影响。文章还提到了两个事件,一是义和团祸乱时,高赓恩曾有投井殉国的念头,但被门人劝止;二是光绪和西太后去世时,高赓恩为两宫哀悼,并过度悲伤至卧病在床。文章还涉及了康有为的维新运动与高赓恩的传统封建观念的冲突。
关键词: 人物 杜立德 唐代

内容

高赓恩在翰林群中是学术研究成果丰硕的儒家学者。其典型的著述有《周易大象应大学说》、《历代儒言要醒集》、《古今儒行标宗》、《咏圣集》和《克欲要言》等。他是两宋程朱学派的忠诚信徒,其一生讲学,“恪守濂、洛、关、闽,参之以象山、姚江、白沙二曲诸儒而折衷于夏峰孙民。”(据《大清畿辅先哲传》)。“濂洛关闽”是宋代理学的主要学派。濂指周敦颐,号濂溪;洛指洛阳的程颢、程颐;关指关中的张载;闽指闽中的朱熹。加上陆九渊(象山)等,是宋代以来研究孔孟之道所产生的主要学派。高赓恩受其影响,形成了顽固的“持理”、“守道”“克欲”、“忠君”思想。仅举两例,在1900年七月,义和团在京城祸乱之时,住在北京西斜街的高赓恩给守门的侍卫写了两句话:“吾家旧忠宪,池上接芳馨。”其意是表达忠君的思想,以投井而死以殉国。并将衣冠备好,嘱咐李洪穗等他死后以此备殓。
  此时,西太后率两宫,挟光绪帝已在仓惶出逃西安的路上。门人李洪橞以“君死与死,君亡与亡”的道理劝解,说君还没有死,你何必如此呢,高赓恩打消了寻死的念头,急忙上路,追赶西逃的两宫人马。“历九死达西安,见两宫,哭失声。”另一件是,光绪三十四(1908年),光绪皇帝和西太后同时死去,已经被撤职永不叙用的高赓恩,在芦台药王庙菜园故居得到消息,还为“两宫升遐”而哀伤,并为其披麻戴孝,甚至过于悲伤而卧病在床,弄得骨瘦如柴。其实,受世人唾骂的丧权辱国恶婆慈禧和一生软弱无为误国殃民的光绪,怎么值得高赓恩如此动情。
  清朝末年,经慈禧之手,列强瓜分“中国”国库赔款殆尽,大面积国土沦丧,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及其腐朽的本质,已唤起知识分子的觉醒。以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不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想依靠皇权实行变法图强救国。康有为(1858-1927),从1888年至1898年,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895年,鼓动一千三百多名举子“公车上书”。康和高赓恩一样,都是清末大儒,但康受日本西方文化影响,批判封建旧学,提倡新学,主张兴学堂、办报刊、开学会。这和高赓恩的传统封建旧学是格格不入的。康有为第三次上书得到光绪皇帝嘉许,先后创办了《中外纪闻》报、《强学报》、《新知报》和开设“上海强学会”,宣传“革旧图新、变法救亡”。1897年,他发表《孔子改制考》,主张托古改制。光绪二十四年四月(1898年);康有为依靠光绪皇帝发动戊戌变法。光绪帝下“国是诏”,决定变法维新。五月由康有为统筹变法。首先从教育改革,“改八股文试士为策论。开办京师大学堂。”改各省书院为高等学堂,州县书院为小学堂,皆兼习中西学术。改革科举章程。这些改革,引起高赓恩的强烈反对。
  请见《大清畿辅先哲传》这段文字记载:“戊戌议变国政,行新法,赓恩瞿然曰:破法乱纪,中国患气自此始矣。先儒有言:王者有变制之名,亡变道之实。吾以词臣厕侍从,所忧者国家。自束发读儒书,所卫名教。法可变,道不可变。不善变则天受其毒,历朝之覆辙可鉴矣。救败当自革君心始,革新当自者正学术始。于是上崇正学诸疏,复请禁新法,废学堂,语甚切直”。
  在国家危亡时刻,高赓恩仍坚持传统封建旧学治国。认为变法是亡国之道,要求皇上崇尚封建正学。他治学当中的许多著述,说明他重视教育治国的理念。如《小学女规》、《蜀中小试弊窦》、《古今箴铭集》和《童子歌集》等。他崇尚正学、反对变法的上书,使光绪皇帝大为震怒。当即以“洗马”职衔简放陕西陕安道。康有为的变法引起慈禧对光绪帝的忌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六日,变法实行四个月,慈禧决定御殿理事,将光绪皇帝幽禁在瀛台,历史称这是西太后的一次宫廷“政变”。下令缉拿康有为等参与变法的官员,罢新政,戊戌变法宣布失败。
  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皇帝之后,高赓恩身在陕西,心系京师,以非常庆幸的心情给西太后进析。对西太后粉碎“戊戌变法”感到欢欣鼓舞。请见附文奏折全文:
  臣,高赓恩跪奏,为新创各学堂隐患甚锯,亟须早为之计,恭折密陈仰析圣鉴事。
  窃臣恭读八月十三日懿旨,尔诸臣受恩深重,具有天良际此邪说暴行之繁兴,当以名教纲为己任,以端学术,以正人心等因,钦此仰见深宫,维持时局,必以人心学术为指归,此诚栽培根本之要图,屏黜邪妄之至计,凡属臣工尤宜恪遵懿训,争自濯磨本此意,以推广教化造就人才,勿以名教纲为陈腐,而好异喜新另开风气,则祖法圣道可与天地无终极,尚何有离经畔道惑世诬民,以致变出非常之患哉。臣于本年三月内,曾上崇正学一疏,深以洋学摇惑人心为虑,钜意不数月,而竟有康有为等谋逆之事。幸赖皇太后、皇上声色不惊,削平大难,洵天下臣民之福也。臣窃维今日纪纲已立,其大规模已其初,而祖法圣道所关学术人心所系,尚有隐患甚钜,亟须及早杜绝者。谨为我皇太后、皇上陈之。近年以来,嗜西学者恐专言西学之难逃指斥也,因诡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本,西学为末,以中学兼通西学,乃为全才,此欺人之谈也。如大逆康有为等皆以中学兼通西学者,自应体用兼备,本末兼(备),尤称全才矣,乃以所通之西学变我祖法,乱我圣道,结党谋叛,罪通于天。向使纯务中学而不通西学,世间无此种全才焉有此非常之祸。然康有为等显拘之逆案虽破,其隐蓄之逆谋犹在,新创各学堂之中缘此等学堂类,皆以中学饰为外观,掩人耳目,而专心致志惟在传布西学,以洋人为宗主,恃洋人为护符。如康有为等,现在外国安居,无恐,即明证也。故学堂之中,仅存中学名目,而西学乃所服膺,入其壳者,无不奉其教习,其体服其迷心之药,甘心从逆而不改。问信从康有为者,康有为皆投以药,谓之益智丸,盖即西学传授之邪术。现其党与众多咸属衣冠之列。岂圣朝二百余年之泽化,不敌康有为一时之蛊惑乎?若非邪药迷心,断不至此。今首逆逺颺,其党与之幸逃显戮者,布在京外不可胜数,著名者人固皆知,暗通者殊难识别,谅无不以新创学堂为藏身之地,且必以听民自便为词辗转传习,煽惑迷诱,共衍无父无君之法,勾结他族为外援,益思肆其毒而洩其忿,深可虑也。倘不早图而豫为之所坐使羽翼长成,一朝窃发则无往,非康有为之类矣。是学堂之设,不特不能培植人才,正所以作养乱党也,其祸患不可胜言哉。臣愚以为,方今时势,西学之不能废者,洋语、洋文所以为往来交涉之用,则有同文馆可增其额也,机器枪峗所以备兵戎工艺之用、则有武备学堂机器局可扩其规也。其余邪说波(邪僻)行,奇技瑶巧,徒坏风气,徒惑众心,徒糜有用之经费,平时则适以养奸有事则适以资敌,于我大清国计民生但见其害,不见其利,奈何胥天下而学之,而不为宗社人民,一再计之乎,以今日之逆案,证新创之学堂,譬如治病误投毒剂而毒发,幸其发之尚早,而来及伤生,则万不可仍服其毒矣。百伏愿皇太后、皇上烛机光明,降谕旨、除同文馆、武备学堂机器留备实用外,所有京外新创之大、中、小各种学堂,已立者一律裁撤,未立者停止举行,以杜乱萌,雨绵国祚。并请饬下步军统领顺天府五城及各直省将军督抚,随地随时明察暗访,如有私肄西学,谬称讲学时务者,立即严拿,奏明重惩。庶浸磘西学,甘心从逆之徒,无所凭依,即无从蛊惑斯学术端。而人心正祖法,不至再变圣道,不至再乱,而钜患可潜消矣。百受恩深重,不敢附和时趋,谨以隐患之最钜者,披沥密陈,是否有当,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十八日
  以上是高赓恩给西太后和光绪的密折。“戊戌变法”失败的消息,是通过慈禧的“训政”诏谕传出的。一向以坚守祖宗之法,先王之道和忠于君主的高赓恩,就不知西太后篡政已把皇帝幽禁,他死保的皇帝是一具行尸走肉。康有为身为一介大儒,最后也成为保皇党的代表人物,逃往国外,1899年组织保皇会,出版报刊,反对民主革命,宣扬“革命亡国论。”提出“尊崇皇室,扩张民权”的口号,最后走的还是唯“皇权”是从的道路。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十辑》

本书从宁河历史、七里海为中国漕运之源、光绪之死与高赓恩、宁河民俗、宁河县民间文化等几方面描述了宁河的历史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殿清
责任者
康有为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