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老人陈之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219
颗粒名称: 辛亥老人陈之骥
分类号: K827
页数: 5
页码: 247-2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陈之骥是民国将领和爱国民主人士,参加了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他在滦州起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支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南京临时政府中担任陆军第八师师长,负责保卫新都。在二次革命中,率领第八师参加了徐州之战和南京保卫战。
关键词: 文史资料 丰台镇 陈之骥

内容

丰台陈氏在镇内属世居大族,聚族而处、支分派晰,居于北门外北大街两侧。其族人口众多,长幼有序,自明永乐初先世随“燕王扫北”迁居丰台已历年500有余,可谓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明清两朝科举联翩,功名累世,实为镇中望族。传至民国年间丰台民间传有“陈、武、陆、齐、王”之说,陈光瀚(乡人称陈二老爷)“陈衍庆堂”一门“权倾直隶,富抵半城”达到极盛,论财势在丰台首屈一指,其中芳名远播,功垂千古的首推参加过辛亥革命的陈之骥。陈之骥字叔良,辛亥功臣,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东洋留学
  陈之骥曾祖父清道光甲辰科武进士,多有善举义行,名载光绪版《丰润县志》,祖、父两代承袭“卫守备”武职。父名洪书早殇,二叔父名光瀚光绪年举人,领直隶滦州知州衔。母冯夫人,“通晓诗书,奉信佛法。”陈之骥兄弟三人:长兄陈之骏字遹云,乡绅主丰台乡事二十余年誉享乡里;二兄陈之驷字了云,以能书善画闻名,其本人行三。陈之骥“少而歧疑,每与群儿游戏皆含兵法布阵之意。”“好议论时事,每每语出惊人,从不人云亦云,群侪中居首领位。”蒙学就读于镇内刘氏塾馆,尤喜章句子学、《孙子兵法》。敏而勤奋,甚得塾师厚爱。1897年陈之骥考入天津武备学堂,这是他步出乡里的第一步。1901年学业期满,正值袁世凯在保定筹建北洋速成学堂(保定军官学校前身),生源从各省武备学堂或陆军小学毕业生中招收,陈之骥以优异成绩考入北洋速成学堂。北洋速成学堂是一所学制二年的正规军校,在当时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军事学堂。学堂的第一任督办(即校长)就是后来担任民国大总统的冯国璋,由于陈之骥学业出类拔萃,深得冯的赏识与厚爱,在北洋速成学堂学习期间得与冯国璋长女冯家逊相识,以后结为夫妻。北洋速成学堂毕业后,1903年陈之骥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初入东京振武学校后转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期满后又任陆军部见习士官,在日期间,陈之骥结识了同期留日学习军事的黄兴、蔡锷等人。1905年经黄兴、蔡锷等人介绍加入了同盟会组织,成为同盟会最早的骨干会员之一。1909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五期毕业回国。。
  滦州起事
  1909年陈之骥离日回国,先任新式陆军干部学堂科长,后到广西充任招考陆军中学生监考官。未逾一年,1910年因涉革命党嫌疑被广西巡抚张鸣歧撤职。宣统初,北洋陆军部在北京成立军谘府,冯国璋任军谘府军谘使。陈之骥返回北京在军谘府任职,这一期间与冯家逊女士结合。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10月武昌新军起义,打响了推翻封建帝制的第一枪。武昌新军起义时,冯国璋正在冀东滦州一带准备北洋军隔几年就要举行一次的秋操(大规模军事演习)。当年秋操地点定于直隶永平府(今卢龙),冯国璋9月就到滦州坐镇,以便指挥陆军各镇顺序进入永平。武昌起义震动清廷朝野,10月12日清廷饬令停止秋操,27日清廷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冯被袁任命为一军军统前往镇压。在革命军与北洋军激战过程中,全国形势发生急剧的变化:继湖南、江西、山西等省之后,上海、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广东等省又纷纷宣告独立,反清烈火燃遍全国。10月底陈之骥与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在滦州起事,二十镇本驻防关外,因参加永平秋操而进驻滦州,二十镇中级军官中多为激进的革命党人,倾向于革命。10月29日陈之骥与张绍曾及混成协协统蓝天蔚联合电奏“改纲12条”,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函请宣统帝立宪,给清廷造成很大压力。11月1日,奕劻皇族内阁被迫辞职,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军事方面陈之骥与胡鄂公白毓昆、孙谏声等集议成立起义军天津总司令部,陈任参谋长。二十镇激进派协统施从云、冯玉祥组织起义军进兵北京,欲兵困京城(有些史书称滦州起事为兵谏当指此)。滦州即今日之河北省滦县,在当时是冀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毗邻京都又是通往关外的陆路要冲,滦州起事对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构成直接威胁。从全国形势看,滦州起事有力地支援了发生在湖北的武昌起义,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起了摧枯拉朽的作用,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滦州起事也同时奠定了陈之骥在推翻帝制,煅造共和中的历史地位。1912年改元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位临时大总统,陈之骥被南京国民临时军政府陆军部总长黄兴召往南京,孙中山署令任命他为陆军第八师师长、授陆军中将衔。第八师系武昌起义后分别从桂林、南宁开赴南京的两批南军组成,军官多为老同盟会员或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训练有素,装备齐全。第八师驻防南京,负责拱卫新都。
  江苏讨袁
  1913年5月袁世凯为限制国民党人的权力,下令免去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尉、广东都督胡汉民的职务。7月“二次革命”爆发,在孙中山和国民党激进分子鼓动下,南方国民党人打响了“讨袁第一枪”。1913年7月黄兴在南京宣布江苏独立,并被委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陈之骥所部第八师也参加了讨袁的徐州之战、南京保卫战。讨袁军与冯国璋、张勋率领的北洋军在徐州展开激战,7月下旬,徐州失守,黄兴因讨袁军形势恶化离开南京。之后,代理江苏民政长蔡寅和陈之骥宣布取消南京独立,并电催江苏都督程德全回南京。但此时第八师下级军官及士兵群众,对将领们儿戏般地取消独立非常不满,纷纷集会,决心誓死抵抗。革命党人何海鸣获悉黄兴出走,赶赴南京以图补救。8月何海鸣率百人占领都督府宣布“恢复独立”,自任江苏讨袁军临时总司令,推陈之骥为都督,陈之骥坚辞未受,并派人将何劫往八师司令部,再次宣布取消独立。鉴于军队不稳,陈之骥经英国领事联系,亲赴滁州其岳父冯国璋军营,商谈和平解决办法。陈走后,第八师29团哗变,冲入第八师司令部,救出何海鸣。何第三次宣布南京独立。陈之骥知部队哗变,仓促赶回,但局势已无可挽救,8月中旬乘船经上海流亡日本。
  寓居天津
  1913年12月冯国璋出任江苏都督,称雄江宁。次年陈之骥由日本回到南京。冯国璋督苏四年代理中华民国大总统一年,这些年因翁婿关系,陈之骥经常随其左右。常以私人名义赴各省交往,未公开明确职务。冯国璋督苏四年略有政绩。此间江苏在经济文化方面均有一定发展。主要得益于江苏民政长韩国钧和陈之骥的谋划,尤其是在协调省督与地方巨绅们的关系,制定社会经济改革措施方面起了较大作用。1918年8月冯国璋通电下野辞去大总统职务。陈之骥激流勇退,移居天津做了寓公,时年35岁。陈之骥在天津河北四马路,河东意租界置有房产,在津寓居期间与北洋政府下台的军政官僚组织“生日会”进行聚宴,联络感情。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天津沦陷,陈之骥隐居北京。据说日伪要员几次请其出山任伪职,陈一直坚辞未就。
  造福乡梓
  陈之骥家乡观念素重,中年后虽在天津做了寓公,也每每通过其长兄乡绅陈遹云资助财物兴办家乡公益事业。乡人每提及他无不夸功溢美啧啧赞之,以字叔良,芳名播远。略述其事二、三,垂其功德。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寇盗猖厥,时有散兵游勇扰掠乡民。彼时,丰台城中(六门之内)户铺栉比,商号林立。陈遹云与商会会长议决成立乡防团,商会出资,陈自任团长,取名“东丰台乡防团”,在当地招募团勇,又亲自二下南京与其弟商议购枪支、弹药事宜。陈之骥通过私人关系购得如数枪支、弹药,如期运至丰台,装备团丁。“东丰台乡防团”维护了丰台地区社会治安且使丰台恒无匪患。
  又,民国五年,丰台镇北黑龙河上的卧龙桥年久失修,桥将中断。陈遹云邀合镇绅、商议重修卧龙桥并建北闸、筑坝。虽广为勤募资金仍显不足。陈光瀚修书托人捎达陈之骥,言明此事。不出月余便收到陈之骥汇票银洋3万,使得卧龙桥克期兴竣,桥成闸立,丰台镇北“交通永便,行旅无阻”(《卧龙桥记》语)
  还有,清末民初乡民饮水多取自坑、塘、河道,肩挑车推,给人民生活造成不便。是时,天津、北京一些大城市已出现洋机井(手压把自来水)最为先进。1936年在陈光瀚主持下,丰台同时打了三眼洋井:一口在南门附近,解决了镇内商号及附近居民的饮水问题;另外两口分别在男学校东跨院,女学校后院中,解决了学校师生饮水问题。饮水思源至于打井经费自然少不了陈之骥的资助。
  陈之骥兴乡事之高行义举尚有很多,在丰台地区口碑甚广。丰台镇及乡邻咸蒙陈家荫蕙。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乡老时而言陈家当年呵护乡邻之事,尚俱感慨万千。
  陈之骥于1910年与冯家逊女士结合,生有二子一女。建国后曾被中央政府政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首届馆员,在从事文史工作中,被共产党人亲切称为“辛亥老人”以彰其早年参与辛亥革命之功。陈之骥生于清光绪10年,卒于1964年,葬东丰台故里祖茔。

附注

参考书目《宁河县志》91版 《丰润县志》光绪版 《天津近代人物录》 《五大总统列传·冯国璋》 电脑资料《江苏讨袁》 丰台古碑文《卧龙桥记》 《现代天津斗争诗篇》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本书分为芦台五代战乱史、七里海游记、曹操与古蓟运河、宁河的鱼类资源、丰台的民间花会、爱国将领李兴中、铲子把董氏的兴衰、李庄惨案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齐志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