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免席税之渊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211
颗粒名称: 二、免席税之渊源
分类号: F810.42
页数: 3
页码: 231-233
摘要: 这篇文章讲述了丰台地区苇民制作苇席的艰辛和赋税之苦,以及康熙年间丰台镇席苇行免税碑的设立。文章强调了免税政策对苇民和地方经济的益处,以及奸商和官吏的不法行为对百姓的伤害。文章还介绍了刘兆麟和刘兆麒的故事,他们为减轻百姓负担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丰台镇 苇席业 税收

内容

虽说芦苇长自天然,百姓用来编织卖钱增收,亦为幸事。岂不知农民编织劳作之艰辛,官家征敛赋税之疾苦。单说这苇席的加工,先要将芦苇收割运置家中,再用穿子将芦苇一根根地劈成三、四片,然后用四五百斤重的碌碡在平整的场地上反复碾压,待把苇皮、苇叶碾光后方可编织。编织苇席都是以手工为主,用撬刀作辅助工具。编织者的手上都会被粗糙的芦苇磨上厚厚一层老茧,一不小心,手指就会被芦苇划破,痛彻心底。到了冬天的时候,田地里的活忙完了,人们挨冷受冻、压苇织席的日子也开始了。那时,除了芦苇收割和贩卖苇席是男人的事,最辛苦的穿苇子、碾苇子和编织的活计全是妇女的工作。在旧社会,人们把织席子看作是一种又苦又累又贱的工作。过去,丰台有一道花会《碌碡》,反映的就是妇女编席之苦,花会的唱词《哭五更》更是悲切凄凉、幽怨婉转,尽显旧日社会妇女劳作之艰辛,生活之困苦,地位之低下。席子织成了,还要承受地方盘剥之苦,再加上奸商们串通压价,到最后农民们只能挣点儿辛苦钱。数年来百姓怨声四起,苦不堪言。
  直到清康熙八年,当时丰台出了一位封疆大吏刘兆麒,时任浙闽总督,兵部尚书,颇受康熙宠信。刘兆麒弟兄二人,兄长刘兆麟为武进士,因在家孝养父母,未入仕途。刘兆麟为人慷慨仗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为丰台之名绅。由于身处农村环境,刘兆麟深知百姓疾苦。有一次刘兆麒回丰台探望双亲,问及长兄刘兆麟有什么事需要办理。刘兆麟当即提出让刘兆麒将丰台一带农民编席赋税之苦上奏朝庭,请求皇帝蠲免丰台地方之席税,以造福乡民。刘兆麒遵兄长之嘱,就此事启奏康熙帝。康熙皇帝为有道明君,爱惜百姓心切,遂于康熙八年十月下旨蠲免丰台市场之席税,永不征赋。究免席税之根源,皆刘氏之功也。
  丰台席税的蠲免深受百姓称颂,人们皆感念皇帝之清明,刘氏之恩德。然而,这一法令颁布之后,官府自不敢违背,却有地方市场管理的小吏们不甘于此,竟私自强行收取席税,欺诈苇民。后经百余苇民联合上告,终将不法之徒按律惩办,并游行示众,以敬效尤。为了防止奸宄复生,盘剥苇民,经过丰台地方一些开明的绅士共议,决定将免丰台席税事勒石刻碑,用以警示后人,流传千古。《丰台镇席苇行免税碑》刻立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以后经风雨侵蚀碑文字迹模糊不清,又于同治四年重刻。丰台镇蠲免席税政策的颁布实施,不仅使广大苇民受益二百余年,也为壮大活跃丰台集贸市场和地方经济繁荣发展创造了机遇。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本书分为芦台五代战乱史、七里海游记、曹操与古蓟运河、宁河的鱼类资源、丰台的民间花会、爱国将领李兴中、铲子把董氏的兴衰、李庄惨案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桂义
责任者
刘兆麒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丰台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