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光绪十六年(1890年)特大水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168
颗粒名称:
三、光绪十六年(1890年)特大水患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3
页码:
147-1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在光绪年间遭受了三次特大水患,其中1890年的水灾较严重。这三次水患都是间隔三年左右时间。第三次不同于前两次的是,汛期来得早,一进五月就大雨连绵。这些水患导致了许多房屋和土地被冲毁,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和生计。
关键词:
宁河县
光绪年间
水患
内容
宁河县光绪十六年(1890年)遭受的水灾较比前两次都严重。评估的资料依据详见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一月三十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直属上年(1890年)水患之大,灾象之重,为数十年所未有。各河同时漫溢,天津地处下游,众流所归。卫南洼等处周围数百里,水深丈余,民遭昏垫,城乡内外岌岌可危。”据丰宁镇总兵奎英等奏:“查此次大雨滂沱下注,彻旦连宵,为近数十年所未有。其河流盛涨较诸光绪九年(1883年)实过之。”
这三次特大水患都是间隔三年左右时间。第三次不同于前两次的是,汛期来得早,一进五月就大雨连绵。据李鸿章奏:“本年自五、六月(6月17—8月14日)间,雨水过大,昼夜倾盆二十余日。山水暴发,河道桥梁多被冲刷沉陷,街市、铺户、军民等房间亦多坍塌倾圯,陵寝附近地面水深三、四尺不等。水势之大,实为向所未有。”……查这次水患,祸及宁河、宝坻的祸源,还是潮白河。自明朝嘉靖年间,潮河与白河在北京密云县境汇流,在没有修建潮白新河水利工程之前,直接与北运河汇流。而北运河之水通过两条减河(注:减河是分流的引河),即青龙湾河、筐儿港引河导入蓟运河排海。除此之外,辽代开凿的“肖太后运粮河”(今绣针河)也沟通北运河,直抵黄庄洼自张头窝入蓟运河。至今在宝坻县黄庄镇西北部还有辽代肖太后运粮河的古河道遗迹。自张头窝以上蓟运河段,是宝坻县与玉田、蓟县的界河。蓟县玉田县北部山区,南部也高阜,汛期众山水归之蓟运,受害者首为宝坻,次为宁河。这就是《宁河县志》记载称“蓟运河每为宝坻患”的原因。
这次水患刚开始,李鸿章就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六月初九日,把初起汛情上奏朝廷:“五月二十一日(7月7日)以后,阴雨淋漓,水势逐渐增长,洼区被淹,各河均出险工。……自二十九日起至六月初六日(7月15—22日),大雨狂风连宵达旦。……上下数百里间一片汪洋,有平地水深二丈余者。庐舍民田尽成泽国,人口牲畜淹毙颇多,满目秋禾悉遭漂没,实为数十年所未有。……城外练军营并机器制造各局,皆在洪波巨浸之中,官署民房多坍塌。驿道均被阻断,各路电线亦多摧折,文报消息不通。……小民或依树营巢,呼船渡救,或挈家登陆,迁避无方。颠沛流离,凄惨万状,几于目不忍睹,耳不忍闻。”这次大水,因蓟运河宣泄不及,全境二百五十九村全部泡在大水之中。向来“高阜平阔”的宝坻县城也被大水淹泡。据光绪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潘祖荫等奏:“宝坻城墙坍塌七处。其余衙署、监狱俱各坍塌不堪,倒塌民房盈千屡万,俱有伤毙人口。大小河堤无处不决,田禾大致水进即消之地,间有补种荞麦、白菜等类,然多有被水冲沙压,一时不能栽种者。……顺天二十四州县,几无完区,实为百数年来未有之奇灾。”潘祖荫以光绪九年(1883年)水患为例,与光绪十六年(1890年)相比,说“九年(水患)民房间有坍塌,本年各属报坍房屋无算(数)。九年被灾在七月间,早禾已成,本年被灾在五、六月间,高粮等类出土仅二、三尺,枝叶较嫩,一轻水浸萎折霉烂……。”另据八月十四日潘祖荫奏:“水来太骤,数百里内一片汪洋,田庐荡然,朝不及夕。若待遍查户口始议散放,必至延缓时日。不得不先入最重之区极贫之户下手。至于稍轻之区次贫之户,留待冬抚一律普遍。”……宁河县属重灾放抚清单之内。”清单内称:“宁河县被灾二百五十九村,急抚查过八千三百四十三户,大小口三万二千百四十三名口,尚未放竣。”其受灾村落,全县二百五十九村无一幸免,最轻者成灾八分,实为历史所罕见。见李鸿章光绪十六年十月十四日奏折:“宁河县于三庄等一百六十一村成灾九分,大北涧沽等九十八村成灾八分。”与宁河毗邻的黄庄洼等一百一十九村成灾十分。这场特大水患不仅冲毁众多堤防。严重影响来年抗御水灾的能力,严重的是农田大面积存水,尤其是低洼地势,洼地积水使得当年秋麦和第二年春麦都无法播种,从而夺去了一水一麦地区的农民生活,出现了“饥黎遍野,觅食维艰”流离失所的惨景。
光绪十八年(1892年),祸不单行,宁河又继而发生了重大水患,虽比上次略轻,但连年遭灾,实让农民承受不了。这年从六月初五开始,大雨一直连续下到六月二十六日,阴雨连绵二十一天。据李鸿章奏:“节次大雨连宵达旦,势若倾盆。”使宁河县大八亩坨等四十四村、小北涧沽等一百一十三村,任家庄等七十一村,塘儿沽等三十一村,共二百五十九村,分别成灾七至五成。当年冬季支粮赈抚:“宁河县芦台一带义赈饥民一万一千三十四户,折合大三万六百十三口。……宁河县北塘一带义赈饥民三千三百六十七户,折合大六千五百六十八口。……”次年春天又赈支:“宁河县芦台一带义赈饥民一万三千九百四十四户,折合大三万三千五百二十二口。……宁河北塘一带义赈饥民三千二百三十八户,折合大六千二百一口。……”
宁河县在光绪年间遭受的三次特大水患,在民间影响极大,因史料不全很难全面反映当年灾患情况,本文只能介绍其梗概,遗漏失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补正。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本书分为芦台五代战乱史、七里海游记、曹操与古蓟运河、宁河的鱼类资源、丰台的民间花会、爱国将领李兴中、铲子把董氏的兴衰、李庄惨案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鸿章
相关人物
奎英
相关人物
潘祖荫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1890年7月15日...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