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束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154
颗粒名称: 四、结束语
分类号: K292.14
页数: 3
页码: 56-58
摘要: 这篇文章讲述了中国南方和北方两个村庄的历史和现状。其中,“高丽圈”是日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建立的殖民地,用于储存和运输高丽木材。而“木头窝”是中国的一个村庄,历史上曾经是储存和运输木材的场所。文章强调了这些地方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铭记这些历史,奋发图强。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高丽圈 殖民地

内容

抚今追昔,愁欢流转。“高丽圈”仅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史事,但它已从年轻一代中逝去,唯有花甲以上的老人尚对当年凄惨的往事记犹犹新。为了不让这段屈辱的国耻湮没,本文在行将结束之时,特着意让读者记住木头窝这个奇特的庄名,它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是日军建高丽圈设总扬水站的地方,是日寇投降遣送“高丽人”归国的纪念地。
  中国南方有一个木头城,北方有一个木头窝。木头城在贵州省锦屏县三江镇。它以盛产集散修造漕船的杉木而闻名全国;木头窝在宁河县,居古蓟州漕运要路蓟运河的中段,历史上曾是储存修造漕船木材的场所,虽然是从一个木料场的窝棚而得名,但它也和蓟运河悠久的漕运历史有关。它做为历史上水陆通衢之地,《宁河县志》(乾隆版本)有这样的记载:“木头窝庄西南石桥一座,昔为木桥,始建不知何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县李之蓉捐资,易之以石,立有碑记。”古代一个县令为一个村捐资建桥者为数不多。1938年春,日寇考察建“高丽圈”时,一下子就相中了这个村大石桥南面的小沽河汊和南河沿,当时这里是打鱽鱼网和下紫蟹捯子网的地方,河阔水深,东岸芦苇荡漾,景色秀美,是修建杨水站的理想之地。随后,这片宝地就被日本人用铁丝网圈了起来,成了“高丽圈”的总扬。老百姓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齐燮元这个“家鬼”引来之祸,他想借日本人的势力来重振昔日雄风。土肥原贤二是国际法庭宣判绞刑的战犯之一。在《侵华谍枭·土肥原贤二》一书对齐燮元有这样的描述:“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华北日军将京津‘治安维持会’扩充而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王克敏为首。齐燮元不甘寂寞,也投身其中,由‘清乡督办一直做到治安总署’,俨然敌伪在华北的军事首脑自居。为此,他曾挨过吴佩孚的骂,但他执迷不悟,死心塌地跟着日本人干”。(注15)
  往事悠悠,不堪回首。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重提“高丽圈”这个名字,意在重温历史,让后人永远不要忘记日寇铁蹄践踏我国土、掠夺我资源、残害我同胞的那段残酷的历史;不要忘记日本帝国主义曾经想灭亡我中华民族,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指引我们最终取得抗战胜利。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象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日本侵略者正象毛泽东预言的那样垮台了。我们今天重温历史,就是要牢记国耻,激发报国之心,强国之志,让中华民族永远立于强国之林。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本书分为芦台五代战乱史、七里海游记、曹操与古蓟运河、宁河的鱼类资源、丰台的民间花会、爱国将领李兴中、铲子把董氏的兴衰、李庄惨案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殿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