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芦台军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138
颗粒名称:
二、芦台军使
分类号:
K292.14
页数:
4
页码:
3-6
摘要:
芦台军是唐代的一个军事建制,芦台军镇守使是负责统领军队的首领。历史上担任芦台军镇守使的人员有赵元德、刘守光、赵德钧、房知温、乌震和张藏英。
关键词:
文史资料
唐代
芦台军
内容
芦台军,作为唐代的军事建制,在这里驻有重兵,统领军队的首领为军使,也称镇守使。从后唐五代时期的一些史料记载看,充任军使者职级很高,有时是节度使,先后有6位据史有考。这就是赵元德、刘守光、赵德钧、房知温、乌震、张藏英。
赵元德任芦台军镇守使的时间约在唐光化年间(约公元900年左右),这是根据《旧五代史》(唐书)记载发现的:“赵在礼,字斡臣,涿州人也。……父元德,芦台军使”。赵在礼为后唐大臣,任魏州效节军指挥使及沧州、同州等地节度使,一生历任三朝十余镇,卒于后汉乾祐二年(947年)。他父亲赵元德曾事幽州刘仁恭父子。在赵元德之后,芦台一直为刘仁恭所占据。刘仁恭,深州人(今河北省深州市),任卢龙节度使,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在幽蓟地区实施暴虐统治。其子刘守光曾任芦台军镇守使。芦台镇及宁河县境内的许多地名,都与他们父子为政时的那段历史有关。
刘守光,因占父妾,被刘仁恭赶走。《宁河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唐末,乾宁元年(公元894年),李克用表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及朱全忠篡唐,国号梁。仁恭子守光,亦幽父自立,置芦台军于海口,以备沧州。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守光僭称燕。”这段记事说的是,刘守光因争其父妾,囚禁其父而自称卢龙节度使,重兵设防芦台军,以防备其兄刘守文从沧州的进攻。公元911年,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应天。第二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派大将周德威率军攻破芦台军,刘守光败走,出逃途中被擒,公元914年死于太原。芦台镇原有宝塔寺,不知何年所建。在清代乾隆年间《重修芦台宝塔寺记》有这样的记载,说该塔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但塔址“故老谓刘守光宿兵之所。”宝塔寺位于原芦台镇东头,当地称“东大寺”,明清以来,香火鼎盛。故址在今宁河县航运处。
后唐庄宗同光初年(923年),先后灭掉后梁和刘仁恭父子之后,派降将赵德钧任芦台军镇守使。赵德钧原为刘守光军中的一名军校。其事迹在《宁河县志》、《宝坻县志》的“名宦”篇中都专有记载,他受唐庄宗善待,并赐姓李绍斌,“累历郡守,从平梁,迁沧州节度使。同光三年(925年)移镇幽州,遂归本姓,改名德钧”(《日五代史》“列传”)。赵德钧在芦台镇守使期间,有兴修水利、开渠运漕、建设芦台场(今长芦汉沽盐场)等德政。但是,他后来放弃抵御契丹的侵略,竟效仿石敬瑭想投降契丹当儿皇帝,遭到契丹拒绝。随后将士众叛亲离,被契丹打败,只好投降,使其名节不保。契丹族的统制是奴隶制式的,其野蛮残暴和掠夺的本质,是许多汉人不能忍受的。
芦台军落入契丹之后的芦台军镇守使、兼榷盐使为张藏英。后来,他不满契丹统治,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六月率军及灶户起义归周。据《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记载:“(广顺三年)六月壬子,沧州变,契丹幽州榷盐制置使兼防州刺史、知芦台军使张藏英,以本军兵士及职员户人孳畜七千头口归化。”《长芦盐志》记载,公元953年,张藏英“率内外亲属并所部千余人及盐户七千余口,牛马万计,舟数百艘,航海归周。”据《新五代史》记载,张藏英率军归周的时间是后周广顺三年七月,与《旧五代史》记载有异(作者注)。张藏英,幽州范阳人,后唐末年,全家数十口为贼人孙居道所杀害。幼年失去双亲和家人的张藏英,总想刺杀仇人,以祭双亲。一次在幽州刺杀孙居道未遂,被赵德钧的部下擒获。当得知他是欲报杀父母之仇时,十分赞赏他的勇敢壮举,称其为孝子,不仅释放了他,并让其出任关南巡检。最后擒获孙居道,“设父母位,剖心肝以祭”(据《辽史纪事本末》上),张是有名的“孝子”。张藏英随赵德钧入契丹,他率军起义归周的举动,得到后周庄宗的信任,委任为北方边关刺史,屡次击败契丹,得到世宗褒奖,“宋及为瀛州团练使,并获关南军”(据《天府广记》下)。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曾发生一场惊世的内乱,唐庄宗李存勖被哗变的士兵当场杀死。这是灭掉后梁朱温军事集团后的第一位后唐皇帝。唐庄宗遇害,朝野震惊,当即由养子李嗣源继帝位,称号明宗,纪年天成。翌年,唐明宗派遣大将军、泰宁军节度使房知温为芦台军镇守使。“房知温,字伯玉,任丘人”。“天成元年(926年),拜泰宁军(今山东兖州市)节度使。”天成二年(927年),唐明宗封房知温为北面招讨使,率大军屯驻于芦台。天成三年(928年),明宗又派出乌震代替房知温任芦台军镇守使。在后唐,乌震是一名战功卓著的大将军。据《旧五代史》记载:“契丹犯塞,渔阳路梗,(乌)震率师运粮,三入蓟门,擢为河北道副招讨,遥领宣州节度使,代房知温于芦台。”乌震贸然到芦台军接任,房知温事先并不知情,对此事感到非常不快。就在两个人交接军权的过程中,房知温竟挑动芦台军戍军哗变作乱,在未交接帅印的情况下,就将乌震杀害身亡。“明宗闻之,废朝一日,诏赠太傅。(乌)震略涉书史,尤嗜左氏传,好为诗,善笔札,凡邮亭佛寺,多有留题之迹。及其遇祸,燕赵之士皆叹惜之”(《旧五代史》列传)。乌震当时“在河北独有政声”,曾任易州刺史,北方水陆转运使、招讨使等职。在后唐五代藩镇割据的混乱时期,派驻芦台军任镇守使的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带兵大将,从而可以看出,在一千多年之前的芦台,确实是一个军事、交通地位十分重要的边防雄镇。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本书分为芦台五代战乱史、七里海游记、曹操与古蓟运河、宁河的鱼类资源、丰台的民间花会、爱国将领李兴中、铲子把董氏的兴衰、李庄惨案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殿清
责任者
赵元德
相关人物
刘守光
相关人物
赵德钧
相关人物
房知温
相关人物
乌震
相关人物
张藏英
相关人物
赵在礼
相关人物
刘仁恭
相关人物
李存勖
相关人物
李嗣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