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大师傅剑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寧河名人》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118
颗粒名称: 武术大师傅剑秋
分类号: K825.78
页数: 5
页码: 629-6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傅剑秋是形意拳大师,曾拜李存义为师,集形意、八卦于一身,武功高强。他在奉天、芦台等地设馆传艺,弟子满华夏。本文介绍了傅剑秋的武术历程和他在各地教授武术的情况。
关键词: 宁河县 武术大师 傅剑秋

内容

傅剑秋(1879—1954),宁河县芦台镇曹庄人。形意拳大师。青年时师从全国武术会会长李存义,得其真传,融形意、八卦、太极于一身,武功炉火纯青。因在比武中打败张作霖武艺高强的贴身护卫长,而当过张大帅的护卫长兼奉天讲武堂的武术教官,并亲授张学良等东北军高级将领形意拳。后来,在芦台、沧州、无锡、上海等地设馆传艺,弟子满华夏。他是武当形意拳的宗师。1952年,苏南举办首届民族体育大会,他被聘为大会武术总裁判长。
  傅剑秋本名傅长荣,剑秋是他的武字,清光绪五年(1879)生于宁河县曹庄村。大师少时恰逢列强入侵,国人被诬为东亚病夫。大师抱赤诚爱国之心,读书习武,首拜尚汇川学少林拳,不舍昼夜,加之天资聪颖,深得老师喜爱。三年后又师从形意拳师申万霖学内家拳。他态度严谨、风雨不误,夏不惧暑,冬不避寒,七年不断,边习武边在芦台省立中学任武术教师。申老拳师见他武功已不在自己之下,遂将其介绍给师兄、全国名望最高的李存义老先生名下。李存义是河北定兴人,清末武术名家刘奇兰、郭云深手下八大弟子之一,义和团武术教官,是闻名中外的“单刀李”,民国初年任全国武术会会长。
  傅剑秋进京投师李存义,那年他28岁。当时,李手下弟子个个武艺高强,他们看傅剑秋衣不惊人,貌不压众,一身农民打扮,没把他放在眼里,都想一试他的武功。但在交手中,都一连被他打败,最后“赛活猴”孙禄堂上场,交手几十回合胜负未分,二人握手言和。从此与尚云祥、郝恩光、李子阳、孙禄堂等同室学艺,得李存义老先生真传,集形意、八卦于一身,武功炉火纯青。孙禄堂劝傅剑秋:“凭你的功夫,完全可以闯江湖,与其久在京城,不如云游天下。”傅剑秋离京回故乡芦台设馆传艺。
  宁河县地处九河下梢,旧社会十年九涝,民不聊生,外出卖苦力者甚多。民国初年、东三省脚行中曾有十八条好汉,都是芦台人。1919年,傅剑秋闯关东到奉天(现沈阳),车站上芦台籍脚行见家乡武师来到,非常高兴,遂留他教拳,很多铁路工人跟随他学武。消息传开,奉天站俄国人中有个大力士,在全站较力所向无敌,在几名白俄的簇拥下找到傅剑秋较力,在众人围观下与之掰腕子,掰得俄国力士手都抬不起来,才躬身服输,夸中国有能人。
  这个消息,惊动了张大帅的一位副官,姓薛名颠,此人武艺高强,在东北军中服役以来,未遇对手。他找到傅剑秋,说要来“领教武功”,傅怕得罪当官的,未敢应承。薛颠却死纠缠,定要见个高低。当时因水土不服而得病未愈的傅剑秋,拖着病躯与之交手,未及几合将薛颠打倒在地,久久不能起身。薛认输并扬言十年以后再见。从此,东北军中找不到薛颠的踪影。
  1921年,傅剑秋二下关东、在奉天铁路局教武术。同年,日本国柔道大力士小佐次郎在国内无人匹敌,耀武扬威来中国,在奉天城小河沿摆设擂台,众多爱国武士纷纷上台,均被小佐师徒四人击败,有的致伤致残。傅剑秋闻讯怒火中烧,怀一颗赤诚爱国之心,毅然赴擂,纵身上台。小佐师徒看来人长袍马褂,瘦小枯干,头戴青缎瓜皮小帽,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但在交手中,傅剑秋快如迅雷,疾似闪电,把小佐师徒四人全部打败,其中一人受重伤。台下欢声雷动。至此,小佐不再设擂,并持重金厚礼往拜,欲学中国武术。傅剑秋回答说:“武术是中国的武术,不外传,我不能教你。”拒绝了小佐的要求。
  傅剑秋击败日本武士的消息不胫而走,各报纷纷刊登。从此,傅剑秋威镇奉天城,名扬东三省。
  张作霖有个贴身护卫长,武艺高强,此人名叫宫宝田,对傅剑秋有些不服,提出比武。一经交手,宫宝田就败在傅剑秋手下。宫自觉惭愧,无颜再做大帅保镖,遂辞官而去。大帅亲自召见傅剑秋并收入帐下做贴身护卫长,兼任东北讲武堂武术教官,曾亲授少帅张学良弟兄及东北军高级将领形意拳。
  日军制造皇姑屯事件,傅剑秋随大帅同乘一列火车,大帅被炸死,傅幸免于难。事后返回故里教授武术,收授弟子。一次,在天津《益世报》上登载薛颠任天津国术馆馆长的消息,傅剑秋对弟子们说:“没到十年就找我来了。”次日,傅收拾行装赶到天津。门人通禀薛:“芦台姓傅的求见。”薛急忙出迎。见面后傅说:“不等你找我,我先找你来了。”叙谈之中,薛深知武功不敌,未提此事,也未交手,只是殷勤招待。
  军阀白宝山,曾任海州镇守使,家住芦台北街。1924年,白宝山回家,因爱好武术,遂将附近几名武术家集聚于白公馆,请来的拳师有天津的韩子恒、张洪庆,汉沽李汉章,丰台唐维录和芦台傅剑秋。比武中,各展雄姿,使出绝招。傅剑秋练的一条大白腊杆,胳膊粗的杆子,舞动起来如同面条一般,上下翻飞,呼呼生风,最后往墙上一点,掏出半块砖,大家齐声喝彩。李汉章人高马大,力气过人,练的是贴身靠,将白公馆的一面房山墙靠裂。当时,众人撺辍李汉章用贴身靠功夫靠靠傅剑秋。李刚一靠近,傅一闪身,用一只手将李摔出老远。事后,傅告诉李说:“人是活的,谁能等着叫你靠?”说着伸出两个手指叫李掰开,李用两只手怎么也掰不开,只觉得那这两个手指如同钳子一般。原来,傅剑秋多年练就鹰爪之功。李自知不如,提出认傅为师。
  不久,傅剑秋去河北沧州设馆传艺。1927年,他听说武当山道长功夫颇深,决意访探,遂千里迢迢上了武当山。在紫霄宫与徐本善道长比武。徐练就一身金钟罩、铁布衫,只见他蹬梯子上房,顺房脊滚下,猛然摔在地上,站起来谈笑自如。几个回合之后,傅剑秋发现了徐的弱点,虽然身上硬似铁,但脚下空。傅将徐摔倒在地,摔得徐道长莫名其妙,起来又战,又被摔倒,这才打出交情。二人相敬如宾,结为道友,相互切磋武艺,食则同桌,寝则同室,傅剑秋将形意拳无保留地传给了徐道长,这就是武当形意拳的渊源。傅剑秋是名副其实的武当形意拳祖师。两年后傅剑秋下山,徐道长题七绝四首以赠,其一曰:“七十二峰任往远,结庵传道道为先。道袍自古尊八卦,宦途如芥又如烟。”徐道长的这些真迹墨宝,一直被家人保留至1966年。可惜,十年动乱大破“四旧”,人人自危,家人惟恐受牵连,将这些字画,连同傅剑秋所书墨迹,和其他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全部烧毁了。
  1932年杭州打擂,全国武术精英云集西子湖畔,傅剑秋是裁判之一。冠军被形意名门、天津李子阳之子李春芳夺得。早年,傅与李子阳同为李存义弟子,二人交往甚密,曾互收儿子为徒。傅剑秋之子傅少侠拜李子阳为师,李子阳之子李春芳则被傅剑秋收为弟子。
  1933年,傅剑秋携子南下,在江苏无锡等地任武术教官,曾收高童柏、杨剑青等数十人为徒,传授形意拳、八卦掌,因此,无锡有形意八卦,实为傅氏父子之功劳。
  抗日战争爆发前,傅剑秋辗转到杭州,设馆传艺。同时结识了太极大师杨澄甫的门人牛春明先生,二人志趣相投,相互研习,义结金兰。傅从牛学杨式太极,牛从傅学形意八卦,傅令子少侠师从牛学太极。至此,傅剑秋终将形意八卦、太极融于一身,打遍天下无敌手,威震中华。
  傅剑秋在江南长达十八年,收高徒裴锡荣,高童柏、宁大椿、范文元等,至1946年,生徒达一百五十多人。早年在家乡的弟子有王青山、王增茂等,后陆续收哈恩顺、王乃发、陈贺海、杨义清等多人为徒。
  1952年,苏南举行首届民族体育大会,傅剑秋被聘为大会武术总裁判长。
  他在1934年游历江南时,曾在上海向梅兰芳、马连良二位京剧大师传授武功,离别时梅先生赠其一口宝剑,马先生赠其一把京胡,剑秋一直把两件赠品保存至晚年。
  1953年,傅剑秋患痢疾久治不愈,由子少侠奉护回故乡芦台。到家后,自知年迈,遂收徒传艺不舍昼夜。因此,家乡弟子众多,芦台亦称形意拳之乡。
  大师一生习武,但不忘习文,业余爱好高雅广泛。唱则京剧,遇琴师必唱一折。书则颜体,曾为无锡崇安寺撰门联数幅,应弟子之求,亦不惜笔墨。笔法苍劲,观者赞不绝口。
  大师毕生严嘱子孙讲武德,武功在身切勿恃强凌弱,横行乡里,欺压良善。
  大师一生习武数十年、桃李满天下,意欲使国人强身,振兴华夏,奈恨生不逢时,腐清灭亡,干戈四起,军阀混战、继而日本入侵,百姓流离、民不聊生、虽有雄心壮志,但无力回天,眼看山河破碎,只有仰天长叹。
  1954年农历七月十三日,傅剑秋与世长辞,享年75岁。

知识出处

寧河名人

《寧河名人》

本书记述了宁河科技界、文艺界、学术界、党政军界等46位知名人士的那种经国济世的远大抱负和爱国情怀,那种不畏强暴、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那种默默奉献、不尚空谈的务实作风,那种锐意争先、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久明
责任者
傅剑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