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慰忠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寧河名人》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069
颗粒名称: 定海慰忠魂
分类号: K820.821.4
页数: 8
页码: 72-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河县总想去定海拜谒“三忠祠”,凭吊那位悲壮殉国的我们宁河籍先烈,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王锡朋。
关键词: 宁河县 定海 慰忠魂

内容

总想去定海拜谒“三忠祠”,凭吊那位悲壮殉国的我们宁河籍先烈,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王锡朋。
  今年8月底的一天,我和王光军同志有幸去舟山,埋在心头的这个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一)
  定海在舟山群岛最大的一个岛屿上,今属舟山市的一个区。它雄踞杭州湾,犹如一艘不沉的巨型航空母舰,扼守在长江入海口,成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城市的天然门户。险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841年那场最为激怀壮烈的抗击英军入侵的战斗就发生在这里,王锡朋、葛云飞、郑国鸿三总兵及数千将士就在这里全部战死疆场,悲壮殉国。
  开往定海的船快速行进着。我无心观赏那碧水连天的景色,也激不起往日那种见了大海便油然而生的欣喜与愉悦,脑海里撕扯不断地萦绕着161年前晓峰岭上那硝烟迷漫、肉搏厮杀的场面,不觉一种悲凉与寒意袭上心头。多么辽阔的大海呀,可在腐
  败的清朝,国力衰颓,民不聊生,还有什么万里海防可言!英国侵略军不就是凭着坚船利炮,从海上来打我们的吗!
  不知不觉的,船靠岸了。因天色已晚,在岛上小住一夜,转天,在舟山市政协林女士陪同下,驱车沿着弯曲的山路攀上晓峰岭。迁址后的“三忠祠”就建在山顶上。
  先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那里陈列着大量图片、历史文物,如铁炮、长矛、枪刀等,生动再现了当年英军入侵,定海人民奋起反抗的那段历史,从中也对三总兵在什么背景下与英军作战有个宏观上的了解。
  往里走,是“三忠祠”。院内,一座高大的石碑赫然入目。碑文为1841年三总兵壮烈牺牲后道光皇帝的御旨。大体内容是,“定海收复,建立专祠”永远祭祀;“王锡朋尸体尚无着落,览奏为之堕泪”,“除照例赐恤外,各加恩赏银五百两”,另有定海军民“剿杀逆夷一千数百人”等文字。
  进入祠内,正堂为三总兵雕像,中为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分坐两边。他们头戴帅盔,身穿蟒袍,臂露金甲,足登武靴,双目怒视,显得极其威武。通天柱悬有一联,上联“持躬以正,待人以诚”,下联“任事惟忠,决机惟勇”,字体苍劲,恣意纵横,为葛云飞总兵生前所作;横批“忠尽可风”,为咸丰御笔。雕像两侧,各竖石碑一座。左侧石碑,为1884年所立,碑高2.17米,宽1.05米,上刻“新建三忠祠碑记”,浙江布政使、宁绍台兵备道薛福成撰碑文,共1044字,概述了三总兵的抗英事迹,建祠目的和经过。右侧石碑,为1997年迁址于晓峰岭后,舟山市政府所立,碑文记述了建立“三忠祠”的意义、经过等。
  西配殿,主要展列三总兵的生平事迹、画像、墓志铭及一些实物、图片等。
  东配殿,展列有名书画家为开馆所题的字和画。
  睹物思人。三总兵的事迹实在太感人了!
  定海保卫战,可以说是三总兵及5800名将士用鲜血谱写的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一首悲壮史诗。在强弱悬殊、后援断绝的情况下,众将士硬是血战六昼夜,全部战死沙场,以身殉国。更令人敬慕的是三位将领。他们身先士卒,视死如归。王锡朋手刃数敌后英勇牺牲;郑国鸿单骑赴敌,身负重伤仍挥刀死战,直至中弹身亡;葛云飞孤守土城,与数倍于己之敌搏斗,左眼中弹,半脸被劈,最终身负四十余弹而壮烈殉国。
  回首这震颤心灵的往事,心绪如大海的怒涛翻腾,我不由自主地驻足在那血迹斑斑的铁炮前,凝神屏息,似乎依稀谛听到响彻云霄的咚咚战鼓声,震天动地的厮杀声,依稀看到那冲破硝烟的金戈铁马铮铮而来……,低头细看,不禁暗自思忖:佩刀上那暗色的朱红,可是英雄凝固了的血迹么?英雄的舟山军民,在外敌入侵面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用生命和热血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这一壮举,是多么可歌可敬啊!
  (二)
  步出“三忠祠”,往南眺望,峰峦相连的是竹山门。巅峰上,
  三忠祠
  三总兵巨大石雕巍然屹立,雕像后,象征着三总兵威武不屈的三把利剑直刺云天。山下,大海茫茫,浩瀚无边。
  我们沿着长长的台阶步向竹山门。本不想在途中歇脚,可阁亭立柱上两副闪着金辉的对联,吸引住了我们的视线。仔细观看,一副写着:
  碧血化怒涛烈士贞风沐定海
  丹心澄广宇英雄傲骨擎翁山
  另一副是:
  峰颠陷孤军碧血长眠失虎啸
  云天看三剑绿茵小憩听龙吟
  这对联,很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小憩片刻,随川流不息的人群,登上竹山门。
  走到近前,这才发现,三总兵雕像前聚拢着一群人,有的默哀,有的鞠躬致敬,以不同方式凭吊英灵。
  在众多拜谒者中,有两个身材修长脸庞俊俏的姑娘,格外引人注目。一个穿一身洁白的连衣裙,披着长长的黑发;另一个上身是米黄色T恤衫,下身穿兰色短裤,扎着一条短辫。她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束鲜花,默默地悼念一阵,便慢慢俯下身,把鲜花放在雕像前,默默地伫立着。细看那花,像是刚刚从山上采摘来的,白的、黄的、粉的,都淡淡的、素雅、鲜嫩,散发着扑鼻的清香。
  这时,我们才感到有点遗憾,暗暗责备自己,为何不在上山前买一束鲜花,以此来向先烈表示慰藉,寄托哀思!
  出于好奇,也是想知道个究竟,我不由向两位姑娘走去。
  “请问二位妹妹,是当地人吗?”我问。
  “嗯。”
  “每年都来祭奠吗?”
  “每年都来,而且不只一次。”
  停了一会,姑娘似乎觉得话犹未尽,就又补充道:“三总兵是舟山人民的骄傲,应该世世代代记住他们。”
  姑娘说着,默默地走开了。
  我望着姑娘的背影,感触良多。三总兵阵亡距今已一百六十多年了,然而舟山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他们在抗英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民族气节,永远受人敬仰。他们的名字,已经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
  近几年,像两位姑娘这样,来“三忠祠”参观、祭祀的,越来越多。据纪念馆王馆长介绍,仅近三四年就多达二十五万多人次。这其中,有乔石、宋平、彭珮云等中央领导同志,有港澳台同胞,有美、日、俄、英等外国友人,更多的是旅游团体和军人、学生。新兵入伍,学校开学,都有一批又一批的军人、学生来这里宣誓,表示他们奋发努力、报效祖国的决心。这已成了惯例。
  来到山脚下,是兴建不久的竹山公园。绿树掩映下,一片黑色碑林,熠熠生辉。这里是“百将题碑”。是共和国的将军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缅怀和纪念先烈的地方。“碑园”发起者是一位舟山籍的将军,为了祭祀先烈,他提议到国防大学找将军们题词。此举得到将军们的赞同。到目前,已有迟浩田、李德生、张震等69位将军提了碑。
  离开竹山公园,环顾四周,峰峦叠翠,花木牵衣,风含古意,树摇幽情。凉风掠过,忽闻飒飒之声,不绝于耳。我疑想,这是否就是历史的风云在倾诉呢?看那群峰,那岩石,那古木,那翠竹,不都曾经浸润着历史的风霜雨雪,曾经流淌着三总兵及将士们的鲜血吗!凝视群峰;那株株苍松,枝干挺拔,巍然屹立,狂风不能摧其颓,暴雨不能夺其志,这青松的品格,不正是抗英将士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的象征吗?这不正是令人敬慕的吗!
  如今,古炮台、土城已不复存在了。岁月无言,它可以湮灭一切有形的东西,然而,王锡朋等三总兵及将士们悲壮殉国的精神,是永远不能从人们心中抹去的,他们那种伟大的民族气节和浩然正气,是永存的。
  (三)
  舟山几次扩建“三忠祠”,利用“三忠祠”,世代缅怀先烈,对人们进行爱国教育。
  1841年,三总兵阵亡后,道光皇帝即下旨建祠,批文:“三镇死事最烈,并入昭忠祠。定海收复,建立专祠,合祀云飞、锡朋,并许原籍各建专祠。”但因当时定海尚为英军占领,未建专祠,只好附祀在关帝庙启忠祠内。咸丰三年(1853),在葛云飞家乡萧山县进化村建专祠祭祀。1854年,定海百姓在关帝庙内始建“三忠祠”。
  光绪十年(1884),浙江巡抚刘秉璋委前台州府知成邦干率楚军一营至定海设防。成邦干为了激励将士固守海防,认为原祠
  百将题碑
  破败狭小,遂募捐集资重建。祠内塑三总兵像,设死难将士牌位,并竖立石碑,上刻“新建三忠祠碑记”。竣工后,成邦干率将士们堂前跪拜,人人发誓以死御敌,呼喊声震天动地,极大地激发了众将士的报国情怀。目前,此石碑仍竖在迁址后的“三忠祠”内。
  第三次大规模修建,是在1997年3月。这次修建,是将定海人民南路、和昌路7号两处,完整地迁到晓峰岭。迁址后的“三忠祠”,占地1362平方米,实用面积626平方米,并在原有基础上,新塑三总兵雕像,新立道光皇帝御旨碑和舟山市政府立的石碑,并增设了书画室和文史室。开馆那天,浙江省暨舟山市举行盛大公祭典礼,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有关部委领导,省市几套班子领导等都参加了公祭典礼,新闻记者就到了100人。省领导为三总兵雕像揭幕,鸣笛1分钟,鸣炮36响,省、南京军区、东海舰队,省军区领导、首长敬献花篮,各界代表致辞。场面宏大,气氛隆重。充分反映了浙江省和舟山市领导及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
  高山景行,齐仰风范。“三忠祠”已成了舟山人民祭奠先烈、自我教育的基地。
  1962年,“三忠祠”被列为定海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9年,“三忠祠”被列为舟山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三忠祠”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被浙江省命名为国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年6月,“三忠祠”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二个百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这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三忠祠”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说到舟山人民对抗英先烈的敬仰之情,我们还听到这样一件事。1997年,在晓峰岭南面基建施工时,意外地发现阵亡将士
  墓群,墓碑有的倾倒,有的陷于地下。经考证,阵亡的5800名将士,全部埋葬于此。他们立即停止施工,将墓碑扶正,竖好,割掉茅草,栽上松柏,以告慰忠魂,昭示后人。
  我们又听说,处州镇总兵郑国鸿的家乡——湖南省凤凰厅也建立了郑国鸿总兵纪念馆,并于今年9月16日开馆。这再次让人颇生感慨。我想,对那些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的志士仁人,建祠立馆,世代祭奠,以此形式,怀念英烈,激发今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那种空讲道理、空洞说教也许更能打动人心。相比之下,作为英雄的家乡,王锡朋“昭忠祠”不知何年早已荡然无存了。留下的,只是不尽的思念,深深的遗憾……
  (四)
  拜谒了“三忠祠”,我的心情似乎轻松了许多。我漫步海边,望着浩淼苍茫的大海,远处,我们的海军舰艇在威武地游弋,挂着各色彩旗的渔船往返奔忙,海鸥在碧海上空翱翔,耳边不时传来汽笛的悦耳长鸣……,看着这太平盛世的景象,愉悦之情从心头涌起。中华民族挨打受辱已成历史,一百六十多年前,刀光剑影的厮杀,亦成过眼云烟。然而,“那六天洒流五千人英雄血,这一仗打痛每一颗中国心”。历史不会忘记,落后必然挨打的血的教训;历史也不会忘记,三总兵及抗英将士们为捍卫国家领土与尊严所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气节。我们一定要学习先烈们舍生报国的赤子情怀,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腾飞多做贡献,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们在天之灵。
  抗英先烈,浩气长存!
  2002年9月16日

知识出处

寧河名人

《寧河名人》

本书记述了宁河科技界、文艺界、学术界、党政军界等46位知名人士的那种经国济世的远大抱负和爱国情怀,那种不畏强暴、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那种默默奉献、不尚空谈的务实作风,那种锐意争先、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于增会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