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前我县的地震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039
颗粒名称: 唐山地震前我县的地震工作
分类号: K250.621
页数: 4
页码: 268-2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山地震前,我县的地震工作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开展的。第一,建立、巩固群众性的业余测报队伍,掌握更多的前兆观测方法,保证观测数据准确、及时、连续、可靠,总结分析研究观测资料,为地震监测预报服务。第二,普及地震知识,提高民众整体防灾意识,减少地震损失。
关键词: 宁河县 文史资料

内容

我县的防震抗震工作是邢台地震后开始的,而地震监测工作则是从1967年河间地震以后开展的。邢台和河间地震时,我县有强烈震感,为防意外,许多居民群众在有组织的情况下,露宿于街头或在家中采取了必要的防震措施。1967年8月河北省地质水文队在芦台农场打了第一口地震专用井后,我县便开始了地震监测工作。截止到1970年8月,全县先后有12眼地震专用井投入观测,观测人员达40余人,他们均是观测井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此后,对土地电、土应力、土地磁、水氡、水温的观测相继展开。1975年,潘庄中学、东棘坨中学、任凤中学、宁河中学、芦台一中、董庄小薄中学等成立了地震测报组进行综合监测,又先后发展了植物电、地温、水化学分析、土倾斜等观测方法。唐山地震发生前,我县已有观测点19个,观测哨75个。
  唐山地震前,我县的地震工作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开展的。第一,建立、巩固群众性的业余测报队伍,掌握更多的前兆观测方法,保证观测数据准确、及时、连续、可靠,总结分析研究观测资料,为地震监测预报服务。在地下水位观测中,广大测报员,自成井之日起,每天坚持测量,认真观测,风雨无阻,常年不断,较好的对应了发生在我县境内及其邻近地区的有感地震,为上级地震部门提供了丰富的观测资料,涌现出鲁作廷、孟广俊、万喜元、李荫兰等先进个人,受到上级的表扬。组建不久的地震综合测报点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从不放过任何可疑现象,为上级地震部门预报地震提供了依据。丰台中学地震测报组,根据本测报点前兆仪器的变化,于1975年2月1日11时,向县主管部门提出了“未来2至3天内,将有地震发生的”的预报,结果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地震。潘庄中学地震测报组,根据土地电、土应力、土倾斜、水化学分析等前兆观测方法,结合1976年上半年全国地震活动特点和我区地质构造特征,从1976年4月23日起,多次提出:近期内,在潘庄中学的北北东向或南南西向将有破坏性地震发生的看法。以后,在5月13日正式以书面形式向天津地震局、县地震办公室发出6月下旬,我点100公里范围内的北北东或南南西方位,将有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预报意见。直至唐山地震发生前,仍坚持原预报意见。在此期间,县地震办公室认真分析每一项异常,遇有情况都去及时落实、上报,还带领潘庄中学测报组师生上访市地震局,交流情况,提出疑难异常,共同讨论研究震情及分析意见。7月22日华北地区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结束后,地震办公室工作人员认真分析存在的异常,晚上向市地震局正式提出预报,认为:25日前,我县附近地区将有4.5级左右地震的预报意见(这是地震办公室成立以来,预报震级最高的一次)。为上级地震部门掌握面上情况和判断震情提供了依据和预报意见。7月28日,强烈地震发生在唐山,我们的预报震级偏低,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也给地震监测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使地震预报蒙上阴影。然而,我县广大地震测报工作者们,仍在忘我地工作,争取减少地震损失,为人民做贡献。潘庄中学地震测报组做为天津市唯一的业余测报点先进集体,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地震系统学大庆会议,潘庄中学测报组的代表于作新同志,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第二、普及地震知识,提高民众整体防灾意识,减少地震损失。我县的地震科普工作起步较早,但发挥作用、取得明显效果是海城地震以后。海城地震前,防震抗震知识宣传工作是在广大业余测报员的积极配合下进行的。大辛公社杨桂兰、朱丽霞两位同志,利用广播、板报、幻灯片、土展览、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等形式走村入户宣传地震知识,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为我县宣传地震知识树立了榜样。
  1975年海城地震后,我县地震工作进一步加强,县委,县革委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宁河县抗震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革委副主任张云祥同志担任,下设抗震领导小组办公室,由4人组成。各公社,农场,各局也相应成立了抗震机构,各单位领导同志亲自抓,保证了全县地震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主持地震工作会议,还多次在不同会议上反复强调宣传地震知识,讲解防震常识。各公社、农场、县直各局的负责人也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地震知识,在他们的带领下,全县宣传地震知识的工作日趋深入。县地震办公室与文教局等有关部门合作,克报困难,广泛动员中小学生入户宣传地震知识,为不能参加会议、学习的老、弱、病、残人员补课,使防震知识家喻户晓;充分利用电影院、各公社广播站、电影队,增加放映场次和延长播音时间,宣传地震知识。截止到1975年底,全县放映宣传地震知识的电影320余场,观众达22万余人次。组织地震测报人员和全县广大职工、干部、社员群众收听中央和天津电台举办的“地震知识”讲座。县地震办公室针对芦台镇人口稠密的特点,与芦台公社一起制定了疏散计划,安排了疏散地点,规定了疏散路线,并组织代表查看路线和地点;与城建局共同调查危险房屋及其建筑,对部分房屋、建筑采取了加固措施或进行调配;与卫生局、邮电局及战备办公室合作,根据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和内容,成立了救护队,通讯组。全县在抗震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防震抗震工作迅速开展,在地震发生之前,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由于唐山地震属特殊的无前震主震余震型大地震,实现短临预报非常艰难。虽然做了这么多工作,只可惜功亏一篑,没有象海城地震那样,在关键时刻把群众动员出来,我县东部地区造成巨大损失。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干部、群众利用掌握的各种防震知识和行之有效的避震方法进行了自我防护,得以幸存,使地震伤亡大大减少。唐山7.28大地震发生后,地震办公室及各观测点全体同志投入了更紧张的监测工作,较成功地预报了当年11月15日发生在我县附近6.9级强烈余震。我写了《难忘的11月15日》一文.在这里不再赘述。
  地震预测预报在我国已开展30年,分析预报水平已居世界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我国为唯一对地震作出短临预报并能成功预防的国家。我国海城、松潘等几次大地震,曾成功地作出了短临预报。然而,地震科学是边缘科学,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人们还没有从科学上真正掌握其孕育、发展、发生的规律。但可以相信,随着世界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地震科学一定为人类所掌握,地震前准确预报一定能实现。

知识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文史资料的第四辑7·28天地震20周年,包括宁河,祝你再创辉煌、7·28劫难在宁河、震后访芦台、地震中的广播站、交通战士在紧急关头、不教人祸附天灾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光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天津地震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