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事告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034
颗粒名称: 向往事告别
分类号: K250.621
页数: 7
页码: 237-243
摘要: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孩子经历地震失去父母,但在政府和姑姑的帮助下得到治疗并最终康复的故事。
关键词: 宁河县 文史资料

内容

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少年失去父母,对于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父母是她的全部。失去了父母,也就失去了全部。
  我12岁那年——1976年的年初,父母用尽所有积蓄,买了一所旧房子并进行了维修,从此,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明亮的房子,贫困的生活似乎开始好转了。
  可时,没过多久,确切地讲只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当我们还沉浸在这世间最温暖的小巢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把它给摧毁了。7月28日,那是十分惊恐的一天。
  地震的前一天,格外的闷热,到了晚上,也不见有凉意。我和几个同学去芦台一小操场上看了一场电影,片名已记不清了,当时的文化生活很贫乏,有不花钱的电影,大家都去看,操场上的人很多,影片放完后,夜已深了,我回到家,已感疲乏,躺下便进了梦乡。
  也不知过了多久,朦胧中,我听到似是雷鸣,似是轰炸的巨响,猛地睁开睡眼,看见一个大大的火球离我那么近,是太阳从天上掉下来了吗?只是一瞬,大地就剧烈地颤抖起来,把我从床上颠起颠落,我害怕极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把头缩在臂弯里,等着这可怕的一切快快离去。有什么东西掉下来了,把我压得严严实实,一点也动不了;我只有卷缩着身体,喘着气,憋闷得喊叫不出,我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呼吸越来越困难……
  一朵白云飘了过来,白云里有明亮宽敞的房子,房子的周围是绿草如茵的草坪,天气真凉爽,真温馨啊……又一片云彩飘来了,又走了。下雨了,绵绵的细雨浸润着我,我突然感到口渴难忍,张开嘴,只想让这细雨把我浸透。一阵凉风吹来了,我睁开了双眼,不禁惊呆了:那云哪去了,那房子哪去了,那草坪哪去了,一切一切都哪里去了……只有细雨还在下着。我想站起来看个清楚,可是右腿一阵剧烈疼痛,站不起来。环顾四周,新修的大房子已经倒塌,我的父母还在里面,周围的邻居在全力地抢救他们。当他们也被细雨浸润的时候,我们的呼喊,他们再也听不到了。他们没有说一句话,也没有看我们一眼,就双双属于了大地。
  只有我知道父母是很苦的,眼里有哀愁,身上有补丁,为了改善我们的居住条件,他们用自己血汗来换取儿女们的安宁。我和这绵绵不断的细雨一起哭泣,在这短短的一瞬,我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父母,没有了自己的家,没有了希望……
  大地还在颤抖,周围一片废墟,哭声喊声伴着加大的雨声,一起在大地上回荡。
  大地,你那母亲的胸怀,今天是怎么了?你的温暖、你的慈爱,你的宽容,今天都哪里去了?请你不要于发怒了,你的儿女已为你献上了生命,你让他们从尘而出,今天又归于了尘土。
  我不能行走了,被人们抬到了我的堂叔家,过了几天,我被抬上一辆卡车,说是去治腿,我也不知道去哪里。汽车开得很慢,路很难走,稍开快点,汽车就剧烈地颠簸,车上的伤员就叫喊不停,我只有强忍着这一切。几天来,我心里空荡荡的茫然不知,总想抓住些什么,可是恶梦醒来,什么都没有抓住。这样悲惨的结果让我无法接受,它来得太突然了,让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未来怎样,我已不敢再想。
  不知经过了多长时间,我们终于到了天津骨科医院(当时叫天津反帝医院)。我被抬到了一个大厅里,地上都是伤员,17岁的堂姐陪伴着我,我从未谋面的天津姑姑向我伸出了温暖的手。我的腿刚刚打好牵引,被护士推进了临建棚。透过天窗,我看到了血红的夕阳,一下使我想起了那天夜里的红火球,我害怕了,急忙扭过头,就在这里,我看见了姑姑正在向我走来,泪眼相对,姑姑紧紧地抱住了我。那天,从血色黄昏我们一直哭到华灯初照。我只想哭,哭……
  也许是伤口的疼痛,也许是心灵的孤寂,也许是未来的渺茫,也许,也许,不尽的也许。我的姑姑一直陪着我哭,我只想让痛苦的泪水流尽,以后不再流泪。
  我接受了政府给予的免费治疗。炎热的8月,整整一个月我只能平躺着,砸断的右腿被一铁架托起,腿上的钢针被一个十几斤重的铁块拉着。我的姑姑天天坐在小方凳上看着我,我天天在昏睡,好像以前不曾睡过觉一样。时间啊,你怎么走得这么慢,什么时候我才能解脱枷锁呢?我只想让伤病早早痊愈,好让疲惫不堪的姑姑在床上躺一躺,整整一个月了,她都没有躺过。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一天早晨,我的病床前来了两位医生对我说:“可以拆牵引了,小家伙,你解放了。”他们先把铁块拿掉,取下铁架,又把腿上的夹板松开,一个医生拿起手术钳夹住了我腿上的钢针使劲一拉,钢针带着血从我的骨头里拨了出来。剧烈的疼痛,使我心颤不止。医生嘱咐说:“过两天下地练习走路。
  我可以坐起来了。过两天,我要下地了。我轻轻地把腿放到床边,发现膝关节已不能弯曲,过了好长时间,我才吃力地扶着床边站立起来——我的双脚站在了坚实的大地上了!一阵旋晕,差一点摔倒,全身轻飘飘的,没有一点儿力气,受伤的右腿直直的,一点不听使唤,护士给我送来了双拐,让我练习走路。就这样,我一直练到了第二年一月,伤腿才基本痊愈。
  春节前,我回到了生我养我但令我伤心的芦台。父母的灵魂,早已从这片土地上飞逝。我被直接送到了县政府设在赵庄的儿童福利院。它在农村,那里的空气很好,但院子周围很荒凉,杂草丛生,只有红砖垒成的两排平房,给这片寂静宽阔的乡村增添了几分生气。这里的条件并不很好,收养的遗孤全部是芦台镇的孩子,大约有30多名。春节到了,孩子们几乎都被亲属接走了,我哪里也不想去,只想一个人静静地思考。院里的王大夫是个转业军人,一脸的慈善,一见到他,我就对他产生了信任感。春节那几天,他没有回家,整天陪着我们。他给我唱了很多动听的歌,我都听得入迷了,他又给我讲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直到我的脸上有了笑容。这可能是劫难后我第一次笑。我感谢王大夫,他让我又找回了欢乐,找回了纯真,于是我发现童年并没有离我而去。
  春节过后,我与其他孩子一起去赵庄小学读书。这是一个非常小的学校,共有4间教室,一个小办公室,一个小球场上只有一面球篮。共有4位老师。一、二年级在一个班上课,通常老师先给一个年级上课,让另一个年级看书,之后再给另一个年级上课。我该上五年级了,可是我已半年没有读书了,经赵老师给我补了几天课之后,他拿出了去年期末考试数学卷让我答,我居然得了70多分。赵老师让我在五年级学习。赵老师是本乡人,他是校长,教五年级的数学、语文、体育,可谓身兼数职。学生们大多是本乡的子弟。我身体一直很虚弱,行走又不方便,赵老师让我坐在炉子旁边的座位,这样暖和一些。他讲课很诙谐,时常和同学们开玩笑,他每次讲完课总是问我“明白了吗?”我深深地点头感激地说:“明白了。”上体育课,我只能站在阳光下看着老师和同学们打球,游戏,同学们象小鸟一样飞来飞去,我真羡慕他们,可我不知道我的腿什么时候才能象他们一样奔跑自如。
  又到了细雨霏霏的清明,我的心情和天气一样,阴沉沉的。这几天,稍大一点的孩子情绪很不稳定,一个哭其它孩子也跟着流泪,整个院子哭声一片,几位老师哄完小的又去哄大的。我没有流泪,我不想再流泪了。我不能让九泉之下的父母担忧和失望。我努力学习,让知识填充我那空白的头脑。看报成了我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忘记了痛苦,忘记了压抑,忘记了贫穷,我成了孩子中的精神上的富有者。
  “六.一”儿童节到了,院里给每个孩子买了新衣服。之后,又带我们去赵庄体验生活,当地农民给我们讲了如何种庄稼。于是我们分散到各家去,我去的是我班一个姓赵的同学家,他的一家人在场上脱麦谷,我也拿起麦子,学着他们的样子干了起来,麦粒脱出来了,原来这活并不难干。那一天,我学到了许多农家知识。
  多雨的季节到了,福利院搬到了芦台。
  当我们和新家一起沐浴在雨后阳光下的时候,家里又来了许多孩子,他们大都来自农村,小的只有四、五岁,大的十五、六岁。院长请来了天津儿童福利院的老师,给我们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大厅里嗡嗡的说话声,使我一点也听不清楚讲了些什么,院长几次维护秩序,也不见效果。
  过了不久,院里来了一位部队转业的赵老师,看上去他有点威严,他把部队的好作风也带来了。每天早晨,他第一个起床,叫大家10分钟之内洗嗽完毕,集合出操并把一天的要求讲给孩子们。那时,我已在芦台一中上初中一年级了,每天一听到赵老师的哨声,就马上起床收拾好,跟赵老师出操,我的腿已渐渐地康复了。
  为了锻炼我们今后的生活能力,院长让我们已上初中的孩子,根据年龄的不同,各带一个或两个孩子,主要负责他们的学习和卫生。我带了两个小孩,6岁的张洪艳和8岁的张晓艳姐妹俩,她们长得漂亮也很乖巧,我非常喜欢她们,我给她们洗衣服时,她们又给我搬凳子,又给我擦汗,看着她们天真活泼,小鸟依人的样子,我又看到了我的童年。我带的小姐俩干净漂亮,学习又好,院长表扬了我,让其他同学向我学习,其实,我只想让小姐俩快乐,不想让快乐、纯真过早地从她们身上消失,让她们过早地面对本不应该面对的生活。
  我初中毕业那一年暑假,院长带领我们几个女孩子,把全院的被子拆了,每人一天洗两床被里被面,洗了一个多星期,我的手都洗破了。洗好之后,每人分给10床被子,要求在10天之内缝好,我们从没干过这种活计,也不知道从哪缝起,院长亲自教我们,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1982年,当我还在读高二年级的时候,儿童福利院解散了。年仅十二、三岁的张洪艳、张晓艳姐妹俩,不得不离我而去,当她们泪流满面和我告别的时候,我也热泪滚滚,无奈地挥着手,闭上了发热的双眼,默默地为她们祈祷。
  我住进了政府分给的楼房,每月得到政府救济费。在我高中毕业那一年,不知怎么救济费停发了,民政局的同志说,我已够18岁,国家不再供养。可我还在读书,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来源,他们说,可以安排工作,我说:“不!我要读书。”这段日子里,我很压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少次我将泪水咽到心里,终于在高考前夕,我又领到了救济费。我怀着不平静的心情,参加了1983年高考,只考取了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尽管不随人愿,但为了尽快养活自己,我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列车。
  两年以后,我由国家分配到塘沽区劳动局工作,第一次拿到工资时,我大哭了一场,哭得让我心痛。
  20年,在生命的长河里,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20年的风雨沧桑,使我懂得了今天的可贵。无论昨天怎样,我和我同代人已经拥有今天,我们还将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知识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文史资料的第四辑7·28天地震20周年,包括宁河,祝你再创辉煌、7·28劫难在宁河、震后访芦台、地震中的广播站、交通战士在紧急关头、不教人祸附天灾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彩霞
责任者
张洪艳
相关人物
张晓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