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疗伤献技于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028
颗粒名称: 接骨疗伤献技于民
分类号: K250.621
页数: 6
页码: 203-2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唐山大地震中,作者作为一名校长和共产党员,积极参与救援工作,治疗了许多受伤的群众。他使用祖传正骨技艺,治疗了各种伤势,包括骨折、关节脱臼等。他还与其他医生和志愿者一起建立了医疗点,为更多受伤的人提供治疗。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继续治疗伤员,直到医院和其他医疗设施能够接手。作者的表现展示了他的勇气和责任感,为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帮助。
关键词: 宁河县 文史资料

内容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波摧毁了大辛公社所属各个村庄。我当时在江洼口学校任校长,侥幸没有受到伤害,就跑到大街上。很多房屋都倒塌了,有不少人被埋在里面,呼喊“救命!”我立即参加刨土救人的行列,抢救那些尚未脱险的人们。
  这时有人叫我:“校长!谷世柏把腰砸坏不能动了!耿玉岭也把胳膊砸断啦,你赶快去给他们治伤吧!”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身怀祖传正骨技艺,在这危难时刻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挺身而出,解救群众的苦难。我毫不犹豫跟着来人一起跑到谷世柏家。他是因为由窗户往外跳时,墙头子倒了,砸在他的身上。他在地上躺着,我立即给他检查身体,只见腰部肿起一个大包,一点也不能动。他自己说:“下肢胀麻,感觉一点劲儿也没有。”我进一步检查他的其它骨骼及关节等处,幸好没有损害。我心里明白,这是一个危难病人,很可能就是所谓的“三不治”之一。但是我还得尽我最大的努力,给他治疗。
  当即指令他家里人给我当助手,用按摩牵引的手法给他复位。术后,疗效并不明显,没有好转的迹象,我告诉他家里人是下肢截瘫,好生护理。并让他好好休息,慢慢再想办法。
  我又去找耿玉岭,他只是臂骨折断,我立即给他接骨;时间不长就接好了。找来夹板给他固定好伤胳膊,安置他休息。这时,大街上又有人来叫我,我转身向大街跑去。
  在半路上,我听见有人大声呼吼,声音凄厉,这是遭受了不能忍受的痛苦才发出的嚎叫。我立即停住脚步,跟找我的人说:“你们先等我一会儿,这个人是谁?这样疼痛一定是大掉髋。是危急的病人,我得先给他复位,不然怕有生命危险!”这时正好他家里把病人抬放在路边上,我跑到跟前才知道是贾志芳。他疼得脸色焦黄,豆粒般的汗珠直淌下来,虽然已经声嘶力竭,还是忍不住的狂呼乱叫,眼看就不行了。我马上进行手术,给他复位,仅用两分钟的时间就治好了。这时他不喊叫了腿也能动了,大家这才把心放下。
  这时候找我的人很多,都很着急,先到谁家去呢?正在为难之际,村支书李玉山来了,看到这种情况,当即就跟群众宣布:“这样找大夫治病太耽误时间了,不如把病人都抬到这里来,让大夫挨着给治,叫赤脚医生陈环把卫生所的药品也都搬来,给病人打针敷药也方便。”为了避免伤员被雨淋着,有人从地质勘探队借来一块苫布,大家一齐动手,支起一个大帐篷,把病人都安置在里面。我们互相配合,一起给伤员治疗。
  公社书记张玉书带着医院院长李厚田来了,同时给我抱来一大捆竹片和绷带等物。决定在这里设一个全公社的医疗点,让我给伤员医治骨伤,这个医疗点很快就建立起来了。
  受伤的人很多,而且多数是急症,我们争分夺秒一刻不停地治疗,很是劳累。地震前我得了痢疾,由于不得休息,病情加重,腹痛便急,十分难受。但是看到那些残胳膊断腿的病人,在痛苦中挣扎,我只能强忍疼痛,带病坚持工作。直到10点多钟,江洼口村的病人总算治得差不多了。
  这时外村的病人也陆续送来了,有担架抬的,也有大车拉的,整整排了两大行,约摸有几十个人。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就挑选了几个青年做我的助手,帮我处理病人,治疗的速度就快多了。
  竹片用完就拆生产队的竹排子大门,绷带不够用就把被单撕成条代替,没有脱脂棉只好用普通棉花,直到后来医院送来了各种医疗用品。
  各村伤员你来我往络绎不绝,我整整忙了3天3夜。过度疲劳,几次几乎晕倒。可是,当我看到那艰难的挣扎,痛苦的呻吟,我怎能休息,咬着牙坚持下来。直到把病人一个个送走,让他们满意地离去,我才松一口气。
  赵本公社医院来人请求支援,我实在不能脱身,只好让他们把治不了的病人送来。傍晚时分,送来了10几个比较难治的病人。有大掉髋的,有胸、肩关节脱臼的,我一个个都给他们治好了。
  震后第四天我抽空回家看看,我妻和孩子们住在柴禾垛里,每天靠吃煮麦粒充饥。我给他们买了粮食,搭了窝铺,把他们安置妥当,我又继续投入医治骨伤的战斗。
  我的祖籍是丰南县,距这次地震中心的唐山近在咫尺。老家里还有父母、哥嫂、子侄等人。因为得不到他们的消息,心里非常惦念。十几天后,我能治的病人都已脱离危险,我治不了的病人陆续转到外地医院治疗。我这里逐渐松缓下来,方回老家看看。
  老家的情况比我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老父亲不幸在震中遇难了。老人家的后事已经由哥哥们料理完毕,我深深陷在悲痛之中。乡亲们听说我回来了,有伤的都来找我医治,他们的伤势有轻有重,都给他们治好了。三天后我又回到岗位。
  在这些日子里我接触的病人太多了,轻的、重的、复杂的、简单的,各种情况都有。伤患几乎涉及到人体的各个部位,有几个病例值得叙述一下:
  各个部位的骨折我都治过,最难的就是脊椎骨折,如果是粉碎性的就是我前面说的“三不治”里的一种不能治。但是,现代医学日渐发达,新技术不断涌现通过手术还是可以治愈的。
  江洼口村的谷世柏,我给他治了三次不见效果,后来转院治疗,做了手术。回家后,我劝他坚定信心跟疾病做斗争同时指点他锻炼的方法。一年以后终于能走路,能骑自行车,能下地干活。只是留下一点腿部肌肉痿缩,走路不大正常的后遗症。现在他在大辛服装厂当会计,生活得很好。由此可见,祖传三不治的说法被打破了。
  廉庄公社菜园大队的王队长,因为肩关节脱臼,两个医疗队合着给他治都没有复位,就来找我。我给他用了两招技法也没有复位。我说:“我还有一个绝招,因为有危险此法轻易不用,现在只好使用了。你要顶得住,疼了你可以喊叫”。准备停当后,一做一下子就复位了。王队长把手一扬说:“这回好了,我可得谢谢你!”
  还有一例是鲁庄子大队孟广俊.他是髋关节脱臼和肋骨折断。肋骨扎入肺部这种情况很危险,我加着十分小心先把大髋给他复了位,让他腿脚能够活动。他的家属要求给他接肋骨,我说:“先不能动,如果现在就接肋骨,气泡就会串到全身,人很快就会死亡。只能先养着,等到气泡吸收了再接肋骨就没有危险了。后来他转到一家医院治疗,把我说的话告诉了医生,医生说,多亏了你提醒,不然治错了,是很危险的。我们正骨口诀是:‘治病先保命’命保不住,接骨还有什么意义?。
  再有就是扭挫伤的病人也不少,比较起来属于较轻型,治起来容易一些。如邦道沽有个30多岁的青年,在房山倒下来的时候,为了保护在他身下的老婆孩子,咬着牙支撑着压在他身上的山墙。只要一松手,一家人就得同归于尽。后来人们赶到搬走他身上的土坯,一家人才得救了。可是,他全身各部位的肌肉都扭伤了,浑身疼痛。经我给他按摩,服些药就可以了。
  经我救治的病人有大辛、丰台、廉庄子、宁河、赵本等公社所属各村的伤员,还有玉田、宝坻、丰南等外县的伤员。记得有2000多人次,可以说我所学的技艺,在地震中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民群众,为救死扶伤发挥了充分作用。
  我能正骨的消息传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派来的医疗队,他们找到我座谈,交流正骨治疗的经验。我接待了他们,彼此探讨了许多有关骨伤治疗问题。他们的领导是自治区卫生厅厅长,问我:“遇到过大掉髋的病人没有?”“治一个需要多长时间?”我说:“有十几个呢,我都给治好了。治好一个一两分钟就够了。”他扭过头问医疗队的队员,队员回答说:“尽最大的努力,一天只能治三个这样的病人。”厅长说:“我们应当跟人家学习呀!”他们要我表演一下操作过程,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现场没有这样的病人,只好找一个健康人来做实验,医疗队中选了一个年纪较轻的大夫,我叫他仰卧在床上。在一个助手协助下与我按操作程序进行表演,边做边讲述要领,他们都很满意。然后,彼此互相交流,互相鼓励,结束了这次座谈。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尽我所能,救治危难中的群众,是我应尽的职责。但群众却评选我为“抗震救灾模范”出席了中央召开的表彰大会,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

知识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文史资料的第四辑7·28天地震20周年,包括宁河,祝你再创辉煌、7·28劫难在宁河、震后访芦台、地震中的广播站、交通战士在紧急关头、不教人祸附天灾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卢宝敬
责任者
谷世柏
相关人物
张玉书
相关人物
孟广俊
相关人物
耿玉岭
相关人物
贾志芳
相关人物
李玉山
相关人物
陈环
相关人物
李厚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赵本公社医院
相关机构
江洼口学校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