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日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026
颗粒名称: 难以忘怀的日子
分类号: K250.621
页数: 4
页码: 196-199
摘要: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唐山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经历,包括与同事们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救援活动,护送伤员到其他城市接受治疗的过程,以及受到各级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关怀。文章描述了当时条件的困难和伤员的无助,强调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对灾区的重要性。文章表达了对毛主席、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关键词: 宁河县 文史资料

内容


  1976年7月27日那天晚上,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播放朝鲜宽银幕故事片《煤矿工人》,看完电视我回到宿舍准备睡觉,因为第二天早上5点还要去新医院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当晚天气闷热很难入睡,不知什么时候天空下起小雨,丝丝凉意伴随着我渐渐入了梦乡……
  不知是几点,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我从睡梦中惊醒,同屋的天津医院医疗队的赵文宽大夫大声喊叫我:“侯大夫,地震了,快躲到床下去!”于是我急忙躲到了床下,屋子里的一切在剧烈地摇晃,紧接着轰隆一声,我只觉得床被重重的东西压住了。我的一只脚露在床外,被砖石压在下面,我马上意识到房子塌了。当时周围一片漆黑,死一般的寂静,好象整个世界已不存在了。过了不长时间,被砸在屋里的人们,发出呼救声,我用另一只脚踹掉压在上面的砖头,从床底下钻出来,过了一会,我们这一排宿舍的人都出来了,庆幸的是无一伤亡。
  我和大家一起奔向门诊大厅,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昨日高大的房子,已经不存在了。天刚蒙蒙亮,陆续有些伤员被抬着来就医。他们来到县医院一看,县医院已是一片废墟。我们这些幸免遇难的医务人员聚集到一起,没有人组织,没有人指挥,自动地分为两个组,一组在废墟中营救遇难的同事,一组抢救受伤的群众。送来的伤员有的活着,但大多数伤员早已停止了呼吸。没有任何物品和器械,只好将衣服撕成条进行包扎止血。不长时间附近街道两旁排满了伤亡人员。我们在极困难的条件下,一个一个地进行简易处理。
  天大亮后,县委来人说,二库那边集中了不少伤员,请医院派人去抢救。我和骨科的任红等人分了出来,带上一些刨出来的简单器械和缝合线直奔二库。从县医院到粮食二库之间,几乎没有立着的房子,我们只好从倒塌的建筑物上走过去。来到二库后,只见宽大的场地上躺满了死伤人员,有本地居民,有外地出差来芦台住宿在招待所的人员。面对这么多的伤亡人员,我的心情相当紧张,自己刚从卫校毕业,没有临床经验,眼下的情景真是对我的考验。我们根据伤口的大小,在没有消毒设施的条件下,进行简单的清创、缝合。对骨折的伤员,就用树枝当小夹板进行复位固定。治得伤员那么多,竟没有伤口感染和复位后愈合不良现象,这大概是特殊环境下的一种特殊效应吧。
  伤员越来越多,仅有的一点药品、缝合线用完了,眼睁睁地看着一些伤员死去,自己却无能为力。
  没有食物,没有水,伤员得不到治疗,人们的心情十分沉重。这是漫长的一天。天空下着小雨,好象在为不幸的人们流泪。当时大家都在想:毛主席、党中央知不知道我们这里遭受了这么大灾难,什么时候来人救我们哪!
  几天后,人民解放军和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陆续来到宁河,大批的医药物资送来了,医院有了临时治疗和办公的地方,治疗工作逐渐有序了。
  我们几天的工作,得到了县委的肯定,医务人员受到了县领导的表扬。8月5日我作为抗震救灾先进代表,在天津宾馆受到华国峰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在各级领导的关怀鼓舞下,我又投入了新的工作。
  二
  由于伤员多,本地医疗条件有限,一些重伤员必须送往外地治疗。自8月中旬开始,伤员陆续被送往全国各地,我被安排负责护送伤员,带队的是卫生局副局长曹士安同志,列车员是由全国各地抽调来的,他们对伤员倾尽了一片爱心,带来了全国人民对灾民无微不至的关怀。
  当时铁路刚刚修复,从芦台至天津就用了近4个小时。在天津站,天津市各级领导走进车厢,群众也拥到车窗口,看望、慰问伤员。晚7点左右列车到达丰台站,中央军委领导已等候在那里,通知我们此次列车直抵西安。列车在石家庄、郑州、洛阳、三门峡等站停车时,都有慰问团迎送,都送来了慰问品,一路上全体伤员和护送人员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车到郑州时,西安市的医务务人员,早已等候在那里。他们上车看望了所有伤员,并与我们提前办理了交接手续。他们为每一位伤员进行检查,对每位伤员去哪个医院做了具体安排。车到三门峡,陕西省及西安市领导又派专人迎接。一路上伤员们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还是社会主义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要是在旧社会,遇到这么大的灾,老百姓就没有活路了。我们伤好后,一定好好生产,重建家园,报达毛主席、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关怀,报达全国人民对我们的无私支援!
  列车运行20多个小时于傍晚到达西安。站台上早已站满了接送伤员的人们,广播里不断播送着西安人民对伤员的问候。接送伤员的工作,紧张有序。重伤员用担架一个一个抬下火车。每个人一辆卡车;不坐汽车的,8个人轮流抬担架;轻伤员都有人搀扶着上大客车。护送伤员的车队出发了,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啊!一百多辆汽车浩浩荡荡驶离西安站,其它车辆都停止了运行,淳朴、热情的古城人民在道路两旁以各种形式表达着对灾区人民的情意。当晚我县几百名伤员被顺利地安排在西安市各医院。
  第二天,陕西省及西安市的负责同志,在招待所接见了我们全体护送人员,并向宁河人民表示了亲切的慰问。市领导还安排了一辆专车,每天送我们去医院看望伤员。所到之处,我们看到每一位伤员入院后都得到了一份政府发给的生活日用品以及衣服,医护人员对每一位伤员照顾得都非常精心。古城人民把震区的伤员当作自己的亲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县一个青年伤员(好象是苗庄乡的),当我们去看望他时,他深情地拉着我的手,满脸泪水,对我们说:你们回去后请转告我的父母和哥哥,这里的条件比家里还好,请他们放心,告诉他们在家要努力劳动,积极参加抗灾救灾,建设自己的新家园。要不,对不起党和国家,对不起西安人民!
  在西安的一周中,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古城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之中,使我们深深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一周后我们踏上了归途。挥别之即,我们默念:再见了!古城西安!再见了,三秦大地的人民!我们一定不忘古城人民的无私支援,我们一定要将此情化作无比的力量,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积极抗灾救灾,建设新宁河。

知识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文史资料的第四辑7·28天地震20周年,包括宁河,祝你再创辉煌、7·28劫难在宁河、震后访芦台、地震中的广播站、交通战士在紧急关头、不教人祸附天灾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侯克俭
责任者
赵文宽
相关人物
任红
相关人物
曹士安
相关人物
华国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央电视台
相关机构
北京电视台
相关机构
宁河县县医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