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一瞬 辉煌的篇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993
颗粒名称: 历史的一瞬 辉煌的篇章
分类号: K250.621
页数: 9
页码: 61-69
摘要: 本文讲述了一件在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中发生的故事,宁河县广播站在一场灾难性事件中屹立不倒,全体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广播,并展开救援行动,最终成功修复广播设备,为灾区群众提供重要的信息传递和救援渠道。
关键词: 宁河县 文史资料

内容

我从事广播电视工作已经有27个年头了,这其中经历的大大小小繁繁杂杂的事情犹如过眼烟云未留痕迹,然而,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中发生的事,给我留下的记忆却象刀刻一样永难磨灭。在一片废墟瓦砾上屹立起来的宁河县广播站,象一座不倒的丰碑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全站14名干部职工在蒙受灭顶之灾的亘古奇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顽强意志令人感动。那对广播事业超常的爱,那在大难面前表现出的手足般团结奋战的场面,无不成为永不磨灭的回忆。我敢不谦虚地说,那时我们所拼命创立的业绩,是全县广播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那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时刻。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强烈地震,瞬间,房屋倒塌,16000多人遇难,通讯联络中断,蓟运河大桥一断两截。残墙断壁中的悲哀之景令人惨不忍睹……
  震前的宁河县人民广播站座落在县城芦台镇的北街,三排平房共15间。第一排是广播站服务部,第二排是办公室,第三排是广播机房,宿舍也都在这三排之中。地震中除两间办公室以外,其余全部倒塌。在站里居住的10名干部职工(3人是乡站通讯员),除4人跑出来以外,其余全部被砸在房屋里边。广播器材也均毁在废墟里……
  7月28日凌晨,我在熟睡中被颠醒,与我同室住的上站学习的通讯员小刘也被震醒。当时只觉得大地先是下下颠,紧接着东西晃、南北摇,我俩异口同声说:“不好,地震!”起身就往外跑,这时门已被震歪拉不开,我俩急中生智破窗而出,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身后房屋倒塌了……这时,只见外边漆黑一片,我们相互呼喊才知道一共出来4个人。大家摸黑救压在房屋废墟底下的其它几位同志。这时家居芦台镇的机务组组长甄秉章气喘嘘嘘地赶来了,马上投入到救人的行列。不一会在家居住的干部职工陆续都来到站里。机务组的晏凤林浑身水淋淋的跑来了,大家问他家里怎样,他说:“赶紧刨人!”大家奋力抢救被压在屋里的战友,好在有的房子不是一塌到底,不一会儿压在废墟里的6位同志全都救出来了。稍后我才知道晏凤林的父亲震亡了,他是在母亲和妻子儿女的哭喊声中冲出家门的。他没顾得上给生他养他的老人盖上席子就跑到站里……记得当时我双手捂面,泪水从手指缝间涌出。这位文化水平不高,平时不善表达的同志,却在关键时刻不忘同志,不忘他的机房和设备。
  当时的广播站座落在居民区之中。地震时周围邻居差不多都砸在了废墟中。到站的干部职工,顾不得身上的伤痛,来不及抖掉浑身的泥土,立即又跑出去营救遇难的群众。四处是倒塌的房屋,四处是呼救的喊声,大家不知从何下手。站长车可夫说:“快!时间就是生命,由近及远。”大家寻着呼救声开始救人。没有铁锨就用手扒,没有撬棍就用肩扛,大家身上划出一道道伤口,手指磨出了血,有的同志身上旧伤又添新伤。当时余震不停,断墙残壁上的砖头瓦块不时下落,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大家全然不顾,救出一个个居民。广播站院后居住的是县委组织部干部老任一家,他一家五口全部被埋在废墟中,只有老任还清醒,他发出呼救声。大家在站长车可夫的带领下马上营救老任一家。大家知道多拖一分钟,遇难的战友和群众就多一分危险。大家扒砖的扒砖,扛檩的扛檩,经、过苦战把老任全家全部救了出来,老任连声道谢,他老伴跪在大家面前边哭边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救命恩人哪!”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我们先后救出20多人。这时大家已累的精疲力尽了,不知谁说,先休息一会吧,可是这时大家同时感到,一切通讯中断,广播,广播应马上恢复,一刻也不能耽误。可是三台500瓦扩大器和所有广播器材全部压在倒塌的机房中,芦台镇线路也被震损。怎么办?站长车可夫马上把人员分成二个小组。一组在站里刨设备,一组抢修线路。在站里抢刨设备的同志,撤房顶,抬檩子,扒砖块,清废土,把一台台扩大器挖了出来。可是扩大器的外皮被砸扁,有的管子被砸坏,里边塞满了土块沙粒。大家马不停蹄,清整抢修扩大器。抢修线路小组冒着炎热,肩背工具,走街串巷。大街上到处是残墙断壁,到处是横躺竖卧受伤的人群。电线杆东倒西歪,电线大部分扯断。大家只好从头修起,他们全然忘了身上的伤痛,忘了劳累,只想快快把广播恢复上。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扩大器修好了,线路全部接通,然后开始发电试机。这时已是上午9点多钟,第一次试机成功,大家欣喜若狂,高兴地流着热泪跳了起来。然而,强烈的余震又使临时接通的线路陷入混乱,整个县城重又陷入一片死寂。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异口同声地说,重新查线!站长车可夫集中全体同志上段突击查线,抢修线路。障碍一个个被排除,线路一条条被接通……
  这时,站长车可夫大声命令:“全体准备,立即试机!”
  在露天机房里技术人员屏住呼吸,合上电闸,给上高压,等待胜利的喜悦。
  神情专注的机务组长甄秉章忽然惊叫起来:“不好,输出功率太小,喇叭没有声音”。
  大家顾不上劳累,立即紧张忙碌起来。经检查是805管件坏了,必须立即更换管件。更换管件,谈何容易,所有的元件还都被压在土里呀!正当我们搓手跺脚之时,县委常委会议也正在紧张地进行。宁河的决策者们首先想到的是广播,他们要用广播唤醒仍在极度悲哀的28万人民;要用广播送去党的关怀;要用广播振奋起人民重建家园的决心。县委书记邢国俊对着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张良知说:“快!马上按照常委会精神起草一个告全县人民书,尽快广播出去。”常委们你一句,我一句,激昂之情溢于言表,很快一个400多字的《告全县人民书》起草完毕。张同志手拿着草稿直奔广播站,他一边走一边想,广播站一定震坏了,不知现在怎么样。广播站离县委100多米,他猛然抬头,只见广播站原址的土堆上矗立着两台扩大器,耳边听到发电机隆隆作响……张同志喜出望外,奔到跟前,二话没说,抄过话筒就想直播……当他得知尚缺一个电子管时,顿时怒吼起来:“还不快去找!”他这一吼惊醒明白人,杨在森猛然想到在服务部修理台旁的纸箱子里,有两只805管,那是为修东已坨公社扩大器买的,还未换上。“对!找那两只管子去。”在场的8个人,呼地奔向服务部,更准确地说是奔向废墟。为了不碰坏管子,大家就用手挖,8双手,双双都象一张张铁锨、一根根铁钎插在泥土里,杵在砖头石块上,汗水鲜血和着泥土挖了下去……管件是创出来了,8双手却成了血葫芦……张良知副主任目睹这一切,眼睛湿了,泪水扑簌簌流了出来,他连声说,对不起。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那时正是上午10点零2分,张同志抢过话筒,他激动地说,不,是在喊:“芦台镇的居民同志们!县委、县革委还在,我们同你们一道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这声音随着电波,通过高音喇叭,在遭受磨难的大地上久久地回荡。大地被唤醒,人心在激荡,人们又追回了失去的信念和意志。我们都哭了,是激动,是喜悦!我们广播战士没有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我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成功。记得,告全县人民书主要把紧急常委会精神告诉大家,县里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由县委书记邢国俊任总指挥,副书记、副主任任副总指挥,同时下设三个组。目前要抓好四项工作:第一、全力抢救伤病员,同时抢修电话线,恢复通讯联络;第二、稳定群众思想情绪,增强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决心;第三、严防阶级敌人趁机破坏;第四、安排好群众生活,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人们站在街头,听着广播。停止了哭泣,止住了悲哀。当时广播在一切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它的作用之大是可以想象的。地震后三天内播出通告、公告、通知等50多件,利用广播通讯联络80多次。广播使人民群众振奋了战胜震灾的革命精神,鼓起了重建家园的勇气和力量,广播成为县委指挥人民群众抗震救灾最得力最有效的工具。当时,县委主要领导在慰问我们时动情地说,“有了广播我们心里踏实,全县人民就有了主心骨,你们一定要把设备保护好哇!”
  保护设备,保证正常播出成了我们重大责任。地震当天,余震不断,雨又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废墟上的扩大器随时都有毁机停播的危险,我们找来线毯、塑料布和席片搭起了临建棚。然而下雨时外边大下,棚里小下,雨水滴滴嗒嗒落在扩大器上,它象重锤敲打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站长车可夫毅然脱下雨衣盖在扩大器上,我们谁也没说什么,都把自己的雨衣和披着的塑料布盖在了扩大器上。雨水打在脸上,浇透了衣服,大家全然没有顾及,就好象战场上的卫士,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记得当时县委要播发的文件、公告、通知特别多,为了不耽误一分钟,扩大器低压长期开着。为解决机器散热问题,我们把仅有的一台还能用的电风扇给扩大器吹风。在我们的努力下,广播设备完好无损运转正常。
  设备超负荷运转,人也在超负荷工作,地震后大家整整10个小时没进米水。极度的疲劳和饥饿,使大家瘫坐在地上。不知是谁说,这儿还有点鸡蛋。那是头天下午车可夫站长买的10斤鸡蛋,没来的及往家送,被砸的只剩下十来个了。有人用脸盆煮熟了,就这十来个鸡蛋,站长给了同志们,同志们又给站长塞过去,你让我,我让你,谁也不肯吃,这时传来邻居孩子的哭声,大家不约而同地把鸡蛋送给了孩子们。那时的情景就好像电影中饥饿的战士们互让干粮,最后给了断饮的老乡那样。现在想起当时的场景仍使我激动不已。直到后来,我们从指挥部找来些压缩饼干,喝着凉水,才解了饥饿之苦。
  没有经历过大地震的人,很难想象工作环境条件的艰苦。当时,没有机房,没有播音室,一切都在露天进行。现在我们还保留着露天播音的珍贵镜头。尽管如此,努力办好广播,仍是我们的共同心愿。那时,我们开办了“抗震救灾特别节目”。全部节目都是直播。节目源有的是我们自己采写的,有的是来自抗震救灾简报。为了加强宣传工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瑞祥亲临广播站和大家同甘共苦。人手少我们就日夜连轴转。那时,我日夜守候在话筒旁,实在太疲劳了,就用凉水浇浇头。我们的广播宣传工作受到县领导的表扬。
  受灾后,毛主席、党中央和市委对我县非常关怀。受灾当天,市委书记解学恭同志就冒着余震赶到我县,市委书记王一、赵武城、王淑珍、许诚、徐信、邢燕子,副书记冯勤、市革委会副主任闫达开、李荣贵、张福恒等同志以及市委、市革委会各部委办局负责同志亲临我县视察灾情,指导工作。当天下午,我们就利用广播把这一消息报告给群众,使大家倍受鼓舞。
  地震发生的当天,天津市广播电视局广播编辑部主任张再鸣和记者张少周、王昭,电视台编辑部杨旭才、马育明、彭洪业、田颖等同志就奔赴我县,他们冒着危险采访、拍片。有时忙得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睡不好觉,采访撰写了新闻和通讯,抢拍了电视专题片。由于我站在地震中工作出色,他们还给拍了电视专题片《震不垮的广播站》,并在天津电视台播放。.
  7月29日,中共中央向我们灾区人民发出了慰问电,我们立即在广播中全文播送,把毛主席、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的窝棚里,送到每一个受灾群众的心坎上。
  当28日古镇芦台的广播畅通后.7月29日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开始抢修从县到公社的广播线路,让广播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站里分成三个组,按片检查。一个杆子一个杆子查,一米一米查线路。同志们渴了喝几口河沟里的水,饿了吃几块压缩饼干。为了尽快接通线路,全站人员拼死拼活地干。大伙受的那个累,吃的那个苦,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记得那天傍晚,查线的同志们回来时,正要围在一起吃饭,不,是吃压缩饼干,却不见甄秉章和李志军,大伙赶紧出去找,一看他俩在一堆砖旁睡着了,大家把他俩扶起来,帮他们洗去两腿泥,发现被蚊虫叮咬的地方一片红肿。当时我们谁也没有话,不知是压缩饼干太硬太干,还是咽喉有梗,谁也吃不下去了……经过县乡广播站全体人员两整天的奋战,全县广播贯通。
  7月30日,中共中央慰问团天津分团在团长郭玉峰、副团长孙宗逊等率领下,来到我县代表伟大领袖毛主席党中央对我县受灾群众进行亲切慰问。我和吴士连随团采访。慰问团先后视察了受灾最重的乡村、厂矿,带来了毛主席、党中央的关怀。中央慰问团所到之处,灾区人民群众群情激昂.人心振奋,表示要以抗震救灾的优异成绩报答毛主席、报答党中央。随团记者身临其境,倍受鼓舞,采写了消息、通讯和录音报道。当天晚上就在广播中播出。稿件播出后,全县反响强烈。全县人民掩埋了亲人和战友的尸体,擦去了脸上的泪痕,立即投入一场轰轰烈烈的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
  宁河人民不愧是英雄的人民,他们在大灾面前不畏惧,不低头,不悲观,团结战斗,抗震救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流传千古的壮丽史诗,同时给我们广播宣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那时又要搭临建,还要搞好宣传,一个人顶几个人用,仅三天时间采写有关全县人民抗震救灾方面的稿件20多篇,领导干部上广播15人次,召开广播大会两次。
  在这期间,广播站全站干部职工在艰苦的环境下,密切配合,团结协作打出了一个个漂亮仗,完成了一个个采访任务。当时同志间的感情是那样融洽、亲密。有工作大家争着抢着干,不分份内份外,有吃的你让我推,心灵是那么纯洁。机务员杨在森白天下乡修线路,晚上还要守候在发电机旁值班,别人替他,他说什么也不肯,记得他三天三夜没睡上几个小时的觉。站长车可夫腿有残疾,心脏还不好,大家劝他休息,他说,我年龄大没觉睡,晚上争着值班。提起值夜班来,其实不值班的同志也没处休息。当时院里有个放小喇叭箱的席棚,每到晚上,大家就围坐在扩大器旁或坐在喇叭箱旁,实在困了,就背靠喇叭箱闭上眼休息一会。因为天热,蚊子又多,根本无法入睡,偶尔谁睡着了,醒着的人就主动为他扇风驱蚊。就这样过了三夜,一直到第四天才在院子里支起帐逢。虽然帐蓬小,里边又很热,但总算有个休息的地方了。
  我们用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县委、县革委会的信任和重视。当时,由于县、公社扩大器不同程度损坏,站向县请示购买扩大器,县领导当即拍板同意购买,并由县财政出款,责成宣传部副部长王瑞祥牵头办理。各项手续没有半天就办完,到厂家提货,他们听说我们是重灾区,连夜将23台扩大器、23个话筒、10台录音机以及万能表等总价值7万元的广播器材装车送到我县。震后第四天,全县20个公社站全部换上新的扩大器,并给部分公社站配齐了录音机和话筒。公社广播站也成了公社党委得心应手的宣传工具。
  宁河县广播站在地震中立了大功,被推荐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副站长李志军代表宁河广播站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表彰大会,受到党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宁河人民广播站在1976年宁河县大地震中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知识出处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7·28天地震20周年(宁河文史资料 第四辑)》

本文记述了宁河文史资料的第四辑7·28天地震20周年,包括宁河,祝你再创辉煌、7·28劫难在宁河、震后访芦台、地震中的广播站、交通战士在紧急关头、不教人祸附天灾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素娟
责任者
甄秉章
相关人物
晏凤林
相关人物
邢国俊
相关人物
解学恭
相关人物
王一
相关人物
赵武城
相关人物
王淑珍
相关人物
许诚
相关人物
徐信
相关人物
邢燕子
相关人物
冯勤
相关人物
闫达开
相关人物
李荣贵
相关人物
张福恒
相关人物
张少周
相关人物
王昭
相关人物
杨旭才
相关人物
马育明
相关人物
彭洪业
相关人物
田颖
相关人物
郭玉峰
相关人物
孙宗逊
相关人物
吴士连
相关人物
杨在森
相关人物
王瑞祥
相关人物
李志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