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尜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965
颗粒名称: 打尜儿
分类号: K875.9
页数: 4
页码: 210-213
摘要: 本文讲述了打尜是一种类似高尔夫球的传统游戏,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玩家需要自己制作尜和尜棒,然后在宽敞的场地上进行比赛。比赛开始前,玩家们按远近将自己的尜放在横线上,决定打尜的先后顺序。接着,按顺序依次将尜打出,其他玩家用尜棒紧追并试图将其打入洞中。如果尜旋转,可以继续砸击,直到尜被打入洞中。后面的玩家打尜时不能碰到前面玩家的尜,否则算输一杆。比赛进行多轮,直到有玩家先将尜打入全部洞中为胜。输的玩家需要进行一种取乐的动作称为“哈足”,然后可以继续玩下去。打尜是一种充满情趣和技巧的传统游戏。
关键词: 宁河区 打尜儿 童年

内容

提起打尜(gá)儿,恐怕人们并不陌生,会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些快速飞转的陀螺,一群群孩子手舞各式的鞭子在冰上或光滑的地面上用力抽打的情景。
  看到此,不禁又想起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打尜的情景。那时打尜有不同的玩法,危险系数比较大,需要较大的场地,现在再也看不到了。但当时的玩法酷似现代的绅士运动高尔夫球,我认为可以称做是中国的高尔夫球,但从比赛的方法和参与的人数来比较,要比现代的高尔夫球更有情趣。
  打尜时首先要达到每人一个尜,要想达到这个标准,就要自己做尜。做尜前要先找1节一寸多长,3厘米粗细的硬木棍或木块,削成一个圆锥形,就是要玩的尜了。玩的尜有的自己削,有的让家长或大一点的伙伴削,有的从街上的小贩买,尜的大小不一,木质不一。有了尜以后,再找一段长1尺左右,直径2厘米左右的硬木棍,把它削光滑,这个像擀面杖样子的棍叫做尜棒。有了这两样东西就可以玩了,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玩。如果玩的人多,在玩前要找一块宽敞的地方,在四周画上线,在所画的范围内玩,场地大约长三十几步,宽二十几步。在场地的一边画上一条横线,在四个角和场地的中间各挖一个小坑,也就是挖5个小洞,也叫做“窑”。场地布置好后,玩的人把自己的尜都放在横线上,首先各自打自己的尜,以离横线的远近来争打尜的先后顺序,离横线远的为先,以此类推,如果有人把尜打入小洞中,以入中洞的为先,然后按东南西北分。谁第一,谁定玩的方法,如果有一个人把尜打出场地外排在最后,如两个人以上打出界外,就让出界的再打排出顺序。
  顺序排好后,就开始打尜了,按顺序把自己的尜平放在横线上,用自己的尜棒打自己的尜,把尜打出后,打尜人和其余的人手拿尜棒紧追打出的尜,如尜落地后是旋转的,打尜人可用尜棒继续打尜,不过打旋转的尜时,要把尜棒扔出去砸,打后如继续旋转可捡起尜棒再砸,一直把尜打到四个角事前挖好的任意一个洞中,再从洞中拿出尜,向其他的洞中再打,如果打出去的尜落地后不旋转,这个人就不能再打。尜在旋转时,其余的人也可以用尜棒砸旋转时的尜,把尜打出界外,那个人就算输了第一杆。
  排在后面的人也跟前面的人一样,从横线打起,以此类推,但后面的人打出的尜不能碰到前面别人的尜,如碰到别人的尜也算输掉一杆。
  按顺序横线打完后,再打第二轮、第三轮……第二轮还是按第一轮的顺序,把自己的尜打向离自己尜近的洞,再从这个洞打向其他的洞,最后打入中间的洞。在以后几轮中,打出的尜落地如是旋转的可以象第一轮一样,用尜棒去砸。反复循环,先打完5个洞为胜。如果排在后面的人,先打完5个洞,排在他前面的人就没有继续比赛资格,就算输了,排在他后面的人继续比赛。不管在哪一轮中,凡是把尜打出界外都算输,如果参加玩的人,都没有把尜打入洞中,那这场比赛就算平局。
  定出输赢后,所有输的人要给赢的人哈足。所谓的哈足,只是一种取乐的方法。输的人把一只手的大拇指和小拇指伸起,把其余三指合拢,用嘴含着大拇指,猫腰或蹲着,有时甚至要趴在地上用小拇指拨动自己的尜,一直拨到事前讲好的洞里,一边拨,嘴里还要一边说“哈、哈……”。
  哈足后,可以继续玩。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淡出视觉的记忆》

出版者:宁河区档案局

本书以《淡出视觉的记忆》为题,作者分别从曾经的生产生活的角度,真实地记录了曾经的经历和生活的故事,带我们追寻历史发展的足迹,钩沉先人们生存的风雨沧桑。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洪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