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土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958
颗粒名称:
土炕
分类号:
K875.2
页数:
3
页码:
192-194
摘要:
本文描述了作者对炕的回忆和喜爱。炕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农村人温暖的场所。炕不仅用于睡眠和休息,还是家庭聚会、吃饭和做活的地方。对于农村人来说,炕是生活和社交的中心,兼具多种功能。尽管现代社会已经很少见到传统的土炕,作者仍然热爱它的温暖和独特氛围。
关键词:
宁河区
茅草屋
土炕
内容
谈“炕”离不开“火”。《说文解字》中“炕”的解释是干也从火。炕必须接灶,灶中火、烟、热量,是通过土炕的几条孔道的入炕内进行循环,再通过烟道将其排出室外。天冷的时往灶里添加点一些柴草,一晚上便可以倚仗热炕的余温安然入眠。三伏天,适当烧炕,又能排除一些潮气使人睡起来舒服。同时还可以利用土灶烧水,做饭,炒菜,煲汤……
“炕头”紧挨灶口的地方,这儿最暖和,一般多留给老人,孩子和病人。青壮年人则多睡在炕梢,有“傻小子睡凉炕”的笑谈,就出自这儿。
在小农经济时代,“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广为流传,成为农民辛苦奔波而幸福生活写照。好的日子都化在炕上,好的盼头也都挂在炕上。炕,在北方农村人们心中,就是美好与神圣象征。
对家乡人来说,炕是人生的一个主要舞台,一个人在炕上完成角色的转换,人就像庄稼一样在土炕上,长了一茬,又一茬,生生不息,绵绵不绝,从容地走过一生。
对于老家人来说,炕并不只简单作为自家人睡觉和休息的地方,炕还是会客、吃饭的地方。在我的记忆里,老家东屋炕梢,总有一些,母亲义务为街坊邻居裁剪,制作大人、孩子的服装,特别是接近年关,那里有干不忘的活。夜里我们常常在土炕上,伴着妈妈的缝纫机的哒哒、哒哒声入睡。
无数次夜里醒来,炕上做活的妈妈都笼罩在暖暖的光晕里,有人说,母亲是孩子心里的佛,端坐在炕上油灯下,光芒之中的妈妈就是我们心里的佛。
除此之外,炕还是孩子们学习、写作业,老人讲故事、邻居传播新闻的地方。如果家里有喜欢唱几口的,炕就是唱念做打的舞台。到了天冷季节,炕也是发馒头、包饺子的地方。尤其在冬天,家里来客人,一般都是先招呼到炕上,把暖和炕头让出来,留给尊贵的客人。炕外边沿上有一道起保护作用的木板,叫“炕沿”,我家的炕沿是椿木做的。有时候客人有急事,就不脱鞋上炕,在炕沿上胯着坐一会,说几句话。
若用现代意义上的家庭空间划分,老家的炕兼具了客厅、餐厅、起居、工作间等全部功能,完全是家里暖人心窝的一处多功能厅。
土灶,包容了世间的悲喜与欢泪也接纳了人们的生命与生活,无论我离它多远多久,都是梦中渴望回到的地方。
如今,砌炕的“土坯”已经没有人做了,人们开始用砖,水泥板或石板代替,却完全没有土坯那样冷热宜人,太热时烙人,太凉时瘆人,太硬时硌人。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最传统的老土炕,土炕上铺苇席,苇席上铺被褥,喜欢土炕的土腥味里混合着世事伦常的味道和人间烟火的气息。
现在,我每次回老家,一定要住土炕。世界再大,奔波的空间再无止境,但真正属于我的或许就是这老家的土炕。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出版者:宁河区档案局
本书以《淡出视觉的记忆》为题,作者分别从曾经的生产生活的角度,真实地记录了曾经的经历和生活的故事,带我们追寻历史发展的足迹,钩沉先人们生存的风雨沧桑。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来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