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955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75.2
页数: 4
页码: 169-172
摘要: 这段文字描述了鞋子在农村地区的重要性。在过去,人们主要穿手工制作的布鞋,后来出现了球鞋,特别是绿色球鞋受欢迎。冬天穿的棉鞋大多是自制的,有老头式的和五眼棉鞋。还有一种特殊的鞋叫牛皮绑,适合冬季打苇子使用。过去有新婚媳妇为丈夫亲手做鞋的习俗。鞋子分为软帮鞋和硬帮鞋,硬帮鞋也被称为实纳帮子鞋,鞋底一般叫做千层底。鞋子的制作工序繁多,需要打布夹层、纳鞋底、缝制鞋帮等。改革开放后,鞋子的种类和式样变得多样化,人们开始注重个性和时尚。现在的衣帽穿戴不再分城乡和老少,人们对穿戴的选择更开放多样。
关键词: 宁河区 种类

内容

关于穿鞋,村里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脚上没鞋穷半截”,说明了鞋子的重要。解放初期到六十年代末,我们这一带长穿的是布鞋,绝大多数人家穿的是手工做的“实纳帮子鞋”,城里人穿的那种布鞋很少有人穿,即使有,也是走亲戚或参加红白喜事时才舍得穿,皮鞋是更少见的了。后来有了球鞋,特别是有了像部队的绿色球鞋,不但便宜,而且比较结实耐用,几乎男女老少都穿了,很是风光了多年。
  冬天穿的棉鞋一般是自家做的,老头式的居多,人们通俗的说法叫“按儿鞋”,做法很简单,常常是做好了棉花套,塞进鞋里,然后用针线把边缝好就成了。这种棉鞋与实纳帮子鞋穿脱一样,也很省事。年轻人不喜欢穿老头式,一般家长都理解。年轻人常穿的是五眼棉鞋,即扎五个扣眼,系鞋带,用条绒,或呢子做面。供销社有卖的,但更多是自家做的,因为自家用的是自产新棉花,特别柔软和暖和。后来有了棉捂了,像大头皮鞋样式样的,很受人喜欢,时兴了很多年,后来被棉皮鞋、皮暖靴、雪地靴等代替。还有一种特殊的鞋,是七里海一带冬季打苇子常穿的,叫牛皮绑,既保暖,又能防止芦苇根子把脚扎伤。
  过去有新婚媳妇给男人亲手做鞋的习俗,寓意保护男人行走千里,一路平安。鞋有软帮和硬帮之分,软帮鞋即鞋帮不用再用线扎实,这种鞋穿着舒服但不结实,一般干活是不能穿的,否则淌泥跋水的很容易坏。硬帮儿鞋即人们俗称的“实纳帮子鞋”,鞋帮子要用线密密麻麻的扎实,很是结实耐穿。有首歌说唱的“最爱吃的饭是小葱拌豆腐,最爱穿的鞋是妈妈做的千层底”,就是说的这种鞋。其实不管是软帮鞋还是硬帮鞋,除鞋帮有区别外,鞋底子都是所说的千层底,做这种鞋,特别是实纳帮子鞋,不但要千针万线的,工序还多。先是打布夹层,农村人管叫“打夹纸”,即在木板上涂抹一层浆糊粘一层旧布,大约粘个三层四层的,然后太阳底下去晒,干后即可做鞋用了。手巧的媳妇会自己比照着丈夫的脚或找来合适的鞋,用纸剪个样子,然后照鞋样子剪夹纸,粘鞋口,做成厚厚的鞋底子,然后用线绳子纳底子。没有线绳儿还要用纺车去纺线绳,要会搓棉花阄,靠着纺车轮子的旋转,带动锭杆子纺出线来,还要用线拐子把纺出来的线或绳子晾晒,这对新媳妇都是考验。会纺的不但线条均匀,而且姿势真的像白鹤亮翅那般轻松优美。不会纺的不仅粗细不均,还会常常断线,合成线绳时也是疙瘩啰嗦。特别是纳鞋底要用锥子扎眼,因为一副鞋底一般要有五六层布夹纸合成。甭说用针直接扎不透,就用锥子也很费劲,常常手上要磨出血泡,弄不好还会扎手。鞋帮子用线就可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一双鞋浸透着无限深情。
  实纳帮子鞋一般是做小不做大,因为穿着穿着就大了,如果一开始觉着正合脚,穿不了多长时间就不跟脚了,走路时就会踢哩趿拉走不快。实纳帮子鞋刚做成时特别硬,有鞋楦子的人家,会用鞋楦子把鞋撑大,没有楦子的人家,干脆靠鞋拔子硬穿,踩上几天就好了(其实脚是很痛苦的)。
  还有一些小孩鞋在沿袭着传统的习俗,如“姥姥的蓝布褂,姑姑的蓝紫裤,姨姨的小猫鞋”即小孩过头一个生日,姥姥要给做一件下摆秃噜着的蓝布褂,姑姑要给做一件蓝紫交叉的裤子,当姨的要给做一双猫鞋。如果小孩属性为鼠,则不能做猫鞋了,要给做双小猪图案的鞋了。当妈妈的在孩子的头一年的五月节,要给孩子做一双蛤蟆鞋,八月十五(中秋节)要给孩子做一双兔鞋等。
  改革开放后,鞋得的种类和式样多的数不胜数,单的棉的,皮的革的,凉鞋、拖鞋、松糕鞋,高帮运动鞋,李宁鞋、雪地鞋、高跟的、半高跟、坡跟的……用句时髦的话说,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现在,拥有几顶新潮的帽子,几双名贵的鞋子和几身名牌衣服,对于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如唐装和旗袍等中国传统服装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可以说鞋帽衣衫的主要作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遮体、御寒的服饰,而是一种美的展示,一种独特个性的展现了。只要自己喜欢,只要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没有什么不可以穿的。这种心态已成为当今人们着装的主意识。人们的衣柜里也随着这种意识、思想的转变而五彩缤纷起来,连上了年纪,甚至被谓之顽固不化的老人们,也被儿女们打扮得如花枝般灿烂,有的反而比年轻人穿得还娇艳招摇。现在的衣帽穿戴可以说有两个不分了,一是城乡不分了,过去城里人和乡下人一看穿戴就能识别出来,现在的不行了,农村人甚至比城里人穿戴还新潮领先;另一个是不分老少了,现在穿戴更新换代快,孩子们喜新厌旧更快,使得一向保守的老人们,不得不接受孩子们的淘汰把自己打扮得日新月异,有的老人甚至比年轻人穿戴还花里胡哨还时髦。所以,随着向小康过渡,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开放,对穿戴的追求,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了。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淡出视觉的记忆》

出版者:宁河区档案局

本书以《淡出视觉的记忆》为题,作者分别从曾经的生产生活的角度,真实地记录了曾经的经历和生活的故事,带我们追寻历史发展的足迹,钩沉先人们生存的风雨沧桑。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振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