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打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1939
颗粒名称: 高粱打轧
分类号: S514
页数: 4
页码: 95-98
摘要: 本文讲述了红高粱的打轧分为四个步骤,包括遛场、晒场、轧场和扬场。在遛场中,场地先用锄头翻浅,然后用铁耙耙碎并刮平,接着用水瓢均匀洒水并撒上麦茹子,最后用碌碡排轧。晾干后,场地就像坚硬的石板一样。在晒场中,将运到场里的高粱散开晾晒,等待晒干。在轧场中,将晒好的高粱摊成一层,让大牲畜和人一起使用碌碡轧场。需要时可以翻场加快速度。最后,在扬场中,使用木刮板或小滚将高粱粒扬净,然后用扫帚整理成圆形的廪堆。扬场需要有供梭人和拨堆人的协助。对于白高粱,不需要轧场,而是通过摔大苗将高粱粒掉下来。摔大苗一般在冬季进行,使用汽灯或电灯照明。摔大苗之前,需要将紧箍在大苗秸秆上的叶子捋掉。高粱作为主粮和生产原料,具有重要的功能。
关键词: 粮食 高粱 打轧

内容

红高粱的打轧大体分四步(那时没有脱粒机)。第一步是遛场,即把需用的场地用锄浅浅地翻起,用铁耙把土耙得越碎越细越好,再用大趟子刮平,然后用水瓢均匀洒水,表层细土全部湿润后在上面再撒上麦茹子(即麦壳),趁着湿润用碌碡排轧,晾干后整个场就像一块石板一样坚硬还不易出现裂纹;第二步是晒场,即把运到场里准备轧的高粱,散开在场里晾晒,因为正值秋天,俗话说“勒马等道干”的时节,一般晒个三五天,用手拿起一穗高粱用力一抖,高粱穗嘎巴一声折断时就说明干透可以轧场了;第三步就是轧场,把晒好的高粱摊成三寸左右厚的一层,让大牲畜拉着碌碡,人牵着缰绳,以人为半径转圈轧,也可不起平排轧。轧到一定程度,牲口可以歇一下,由人用木叉子翻场,然后再轧,或边轧边翻,这样速度更快;第四步是扬(rǎng)场,那时没有扬场机,几十万斤高粱都要靠人工扬净。先用大木刮板,由两个人拉,一个人把持着刮柄把高粱粒儿归堆儿,也有用手推的小刮板(人们也叫作小滚)攒堆的,等把高粱粒都归拢成一个或几个大堆,再把场面清扫干净就可以扬场了。扬场的人都是公认的好庄稼人,会扬场的人靠着双臂猛地用力,把小簸箕里的高粱粒儿像抛物似的用力扬出,然后用小簸箕的舌头用力后捩,尘土和杂草、秕壳随风漂浮而去,高粱粒会像一道彩虹由空中飘落,形成一条像黄瓜似的檩,而不会扬场的人,扬出的高粱会散落成一片,像个圆形的王八,即俗话说“会扬扬条黄瓜,不会扬扬个王八”就是这个意思。
  扬场的人常常神气地抓一把高粱,撒向空中试风向,然后找好最佳位置,马步站定开始扬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好的扬场手之所以神气不在于有风,而在于没有风的时候,他可以凭着自己的臂力,扬出一道风,把杂陈物剔除。扬场需要有人供梭和拨堆。供梭人也不简单,一般都是身强力壮、手脚麻利的人,手握一把木锨(不能用铁锨以免伤手),与扬场人屁股对屁股地站着,埋着头,猫着腰,一刻也不得挺起,要到扬场人停下,供梭人才能停歇喘息。说他不简单不仅仅是供梭的速度要快,而且要有技巧,木锨铲起的高粱不能一下子砸在扬场人的小簸箕里,而是靠着双手的巧妙劲儿从锨肩处流到小簸箕里,这样扬场人就会轻松许多。负责拨堆的人主要是把堆着的高粱供给供梭人,只要有股子力气和眼力见就行了。还要有两个人打扫帚,即上扫帚、下扫帚,这两个人每人手持一把扫帚,从高粱廪的上下方向分别打理,把扬好的高粱打理成像黄瓜形状的廪堆,把随风飘落在廪堆旁的皮壳、瘪粒划分开来。听着唰唰的扬场声,看着被扬出去的高粱像一条条彩带由空中飘落,人人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丰收的喜悦与享受。
  白高粱不用轧场而靠摔,叫摔大苗,因为白高粱的穗苗可以刨笤帚卖钱或使用,掐高粱时就带了一节长长的秆,是不能碾压的。摔大苗一般都在冬季,白高粱本来生长期就长,成熟时已到深秋,收割后运到场里码垛存放,强劲的西北风正好把它吹干,稍稍用力一摔高粱粒就会哗哗地掉下来。摔大苗一般都在月光皎洁的晚上,场里挂上一盏汽灯或几盏提灯,后来有电了,电工就在场里拉起几盏电灯泡,全场通亮,大家都高高兴兴地到场里去摔,没有人会监督你干得多少,也不用监督,大伙都会自觉自愿地拼命干。到处是“哗哗”的声音,如暴雨急至,似惊涛拍岸,很有波澜壮阔的气势。而且,如果活干得太晚了,或为了抢任务,队长还有时叫大师傅焖上两大锅高米饭,熬上一大锅白菜,会把大伙高兴得拍着吃得滚圆的肚瓜嗷嗷叫,因为那时的粮食有定量,唯独在生产队里可以敞开肚皮吃!
  摔大苗之前有一道工序叫“捋裤腿”,叫白了就叫“脱裤腿”即把紧箍着大苗秸秆的那片叶子捋掉。这道活一般都由老弱病残和家庭妇女在白天干完。这里还有个笑话,村里有个生产队长召集队里的家庭妇女去干活,他这样喊的广播,某队的家庭妇女注意啦,都到场儿脱裤腿去呀,谁不去也不行,都赶紧去脱呀!结果只稀稀拉拉去了几个上岁数的家庭妇女,年轻的一个也没去,他挺生气,回家发现老婆竟然也没去,大为光火,不料叫老婆一顿臭撸才醒过闷来。
  高粱,现已鲜为人知了,但其作为北方人生活主粮及其其丰富的生活、生产原料的功能,应该不能被人民和历史忘记。

知识出处

淡出视觉的记忆

《淡出视觉的记忆》

出版者:宁河区档案局

本书以《淡出视觉的记忆》为题,作者分别从曾经的生产生活的角度,真实地记录了曾经的经历和生活的故事,带我们追寻历史发展的足迹,钩沉先人们生存的风雨沧桑。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振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河区
相关地名